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 第600章 协约国的邀请

第600章 协约国的邀请

“父亲,您怎么了?我就说,您该多穿点的衣服的……哦,这该死的天气,哦,这该死的空气,哦,这些该死的,肮脏的鞑靼人!”

“伦道夫,相信我。”

老丘吉尔忽然停下了脚步,用文明棍指着周围的穿着马褂的侍卫们。

那些本该骄傲地保卫皇家尊严的御前侍卫们,看到洋人对自己指指点点,全都将头一低,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这就是黄种人该有的样子,是他们最完美的状态。那些充满东方风情的小巷子,那些东方手艺人制作的古朴的,原始的工具,低眉顺眼的女人,弯着腰的男人,这些,才是美丽的风景线,是令人难忘的异域风情!”

“上帝保佑,请让这一切永存,否则必然是人类文化瑰宝的损失!”

“当然了,过于美丽的清国对于帝国的远东利益也是不利的,我与女皇陛下聊过,一个军事能力介于波斯和土耳其之间的清国,是最为恰当的存在。”

·

丘吉尔到来之前,金銮殿上其实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论战。

原因很简单,大清第一巴图鲁,通辽亲王,倭八旗事实上的旗主,东江镇总兵兼辽东督师,剿明战略总指挥,索特那木彭苏克王爷,居然拒绝了朝廷请他入京议事的诏令。

这可是一件大事!

这是听调不听宣啊!

是自古以来拥兵自重的权臣的必经之路。

再加上索特那之前已经有了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的特权。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大伙儿都不敢深想!

奕就阴恻恻地嘲笑道:“总说洋兵靠不住,依我看,这蒙古人也靠不住!”

不过慈禧等人还是据理力争,索王爷这一次远征明利坚,一脚定江山,令暴明肝胆俱裂。

但朝廷内有一些人污蔑索王爷与明人暗通款曲,拿了明人的好处。

这种说法是极端错误的。

就是这些人寒了索王爷的心,所以人家才不敢来京城上朝的。

谁知道有没有某些小人,暗自埋伏下刀斧手,搞十常侍杀何进之事呢?

毕竟哀家可是知道,曾国藩如今可是进了某位王爷的王府,若不是九门提督拦着,他那支常败军怕不是已经杀进四九城来了!

慈禧的话让奕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他把曾国藩接入王府,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杏贞早就知道了。

藩王勾结外臣,还是领兵的外臣,这可是罪无可赦的啊!

不过今时不比往日,之前洋人的态度模棱两可,但如今……

奕谅杏贞也不敢拿自己如何。

“曾总督确实在本王府上,不过人所共知,这些年曾总督为国南平发匪,中定捻匪,北战明匪,连年劳苦,体力委顿,身患癣疾、眼疾、心衰等病症。”

“曾帅来本王府上,乃是为了寻医,本王与法兰西、英吉利的神父们多有接触,可以请他们来府中给他治病,娘娘你若是不信,可以请你那位王太医……王公公来做个见证!”

奕倒是没有完全说假话。

曾国藩的身体一直不健壮,远不如李鸿章和左宗棠。

他年轻时有许多坏毛病,比如好色、抽烟、喝酒之类,30岁后为自己定下戒律,两度戒烟,最后基本上不沾烟草,不过还是只活了61岁。

今年他已经59岁了,身体状态可想而知。

左宗棠只比曾国藩小1岁,如今非但活蹦乱跳,而且人逢喜事精神爽,翻山过岭,涉水泅渡,一点都不像快六十的人,和小伙子没区别。

曾国藩就不行了。

本来身体就不好,加上一年前的天津教案的打击,如今已行将就木了。

不过作为直隶总督,他手中那支两万人的部队,依然是左右朝廷政局的关键性力量。

曾奕勾连是大势所趋。

这一次英国人带着大礼前来,更是他们洋务派逆转颓势,将清流派踩在脚底的大好机会。

其实之前大清已经派了使者前往欧洲各国赔礼道歉。

清流领袖李鸿藻带着满满三个马车的四书五经,打算走陆路去欧罗巴教化洋人。

那时候,就连奕都劝他走海路。

但李鸿藻十分固执,说:“海道为暴明所据,余宁死不行明道,再者,俄罗斯既能自欧罗巴来我大清,老夫自然也能自陆路去欧罗巴。

老夫遍览记录,发现早在康熙二十八年,我大清国便遣使前往俄国都城。

诸君勿劝,老夫便走陆路,将圣人的微言大义,本本经书送欧罗巴去也!”

结果嘛……

正好赶上明楚对俄第二次攻势,兵荒马乱的,别说北京城里没人知道李鸿藻去了哪儿,就连朱富贵也不知道。

毕竟蒙古甘肃西域那么大,走丢一个老头谁搞得清。

于是乎,大清遣欧使不知所踪,大英遣清特使倒是先来了。

丘吉尔父子,以及随从、通译共二十余人大步走进太和殿。

如今满清也没有乾隆那会儿强要马嘎尔尼下跪的精神气了。

别说三跪九叩了,老丘吉尔甚至连英式一膝一跪的样子货都懒得装,直接一手放在腰前,一手放在腰后,朝龙椅上的同治微微鞠了个躬,就算行礼了。

至于弯腰的幅度么……

大概只有森下每天早上对朱富贵的照片行礼角度的3/180吧。

不过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这个洋鬼子公爵居然肯弯腰,已经出乎包括奕和杏贞在内所有人的预期了。

比起当年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时候的洋人特使,这位丘吉尔公爵实在是一个尊重我大清国格的体面人。

李莲英和王公公两人上前,分别接过中英双语书写而成的大英帝国致大清帝国国书,以及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兼印度女皇致大清国皇太后的私人信件。

其中大英帝国致大清帝国国书由李莲英当场朗读出来,以便在场重臣进行讨论。

当然,国书的基调其实双方早就通了气,不然也不会这么做。

但国书的具体内容还是大大超出了众人的预估。

杏贞心情复杂,甚至有些忧虑,奕则高兴地差点跳了起来。

大英帝国认为,大清国是远东最开化文明之国度,英清两国意识形态接近,民族风俗相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两国曾经发生了一些误会,但这并不能改变两国政府友好合作的共同愿望。

现大英帝国愿邀请大清国加入《国际秩序框架稳定协约》。

若大清国成为协约国,则大英帝国愿提供62个工业项目,帮助大清国成为东北亚地区稳定的主要力量。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