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得到宝物就变强 > 第四百五十九章 魏王世子

第四百五十九章 魏王世子

张武在襄阳进行大规模人事调动和机构改革,徐庶与法正则在西线与司马懿过了几次招,试探了一下曹军在武都郡的火力。

不得不说司马懿的确有两把刷子,在徐庶出动了马超、赵云、黄忠、庞德、张任、李严等这么多猛将的情况下,还能应对的游刃有余,充分发挥出骑兵作战的优势。

武都郡虽然处于秦岭山脉,但下辨城附近却是一个盆地,能产出粮食,利于骑兵作战。

虽然武都离益州的直线距离很近,但被岷山山脉挡着,只能转道汉中而来,所以粮草运输也不方便。楚军如果出动的兵力多了,粮草压力就很大,而且从汉中运往武都这一路极易被骑兵偷袭,在骑兵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危险太大。

如果出动的兵力少了,就对武都构不成威胁,司马懿完全可以凭借城内的两万骑兵进行防守反击。

徐庶看着下辨城,对身边的法正说道:“早就听说司马懿足智多谋,果然不好对付,当初如果曹操把司马懿留在汉中,只怕汉中仍在曹操之手。司马八达,果然名不虚传啊!”

徐庶是豫州颍川人,现在属于河南省禹州市,司马懿是河内郡人,现在属于河南省焦作市,所以这俩人算是老乡。只不过徐庶出身寒门,不像司马懿出身顶级世家,不愁当官,甚至曹操三番五次请司马懿出仕,司马懿都找借口推辞。

司马懿比徐庶年龄小很多,在司马懿十岁的时候,徐庶就已经混迹江湖,开始杀人逃亡了,因此司马懿也听说过徐庶的事情。只不过司马懿没想到当初那个逃亡江湖的寒门学士现在已经成了天下顶尖的军师,指挥十多万雄兵攻城略地。

法正与司马懿年龄相当,而且出身名门,他的老爹曾当过中央高官,只不过死得早,没给法正铺好路,对河内司马家也非常了解,知道司马家族人才辈出,实乃是天下顶尖的豪门世家。

在郭嘉、荀攸相继死去,贾诩年老,程昱被罢黜的情况下,年轻的司马懿已经成了曹操手下主要的谋士了。

法正说道:“人力有时穷,个人之力难挡大势所趋。汉中一失,武都便处于被动之势,就算司马懿足智多谋,只怕也是无力回天。只等我军骑兵成型,便可兵围下辨,拿下武都。”

这便是攻取武都的策略,只要有足够的骑兵确保粮道安全,西线大军就会出动主力围困下辨城,利用武都郡四面环山,对方粮草运输也不方便的特点,将下辨城内的曹军困死。

现在楚军的骑兵还不足以与曹军正面作战,毕竟骑兵不是会骑马就行,还需要一定时间的训练和实战经验,而且合适的兵员也是个问题。那些羌胡之人虽然骑术娴熟,但不可靠,而且这个时代的胡人战斗力比汉人差太远。

司马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防止楚军得到战马,但也耐不住张武舍得花钱,这世上也不缺为了钱敢于冒险和背叛的人。明朝时期,晋商为了赚钱,甘愿冒险与满清进行交易,将很多明令禁止的战略物资运到满清。

汉中之战和淮南之战的接连失利,使曹军由主动转为被动,这种大势不是很容易就能扭转的,汉中这块宝地对西部战局的影响太大了,谁得到谁就占据上风。司马懿面对仅有益州一州之地的诸葛亮的北伐,尚且只能选择防守自保,现在的张武可是全据江南。

司马懿倒也没有灰心胆怯,现在张武虽然强势,但未来仍充满很多变数,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下结论,或许一场战役就会改变双方的形势。当年袁绍实力雄厚,大有一统北方之势,结果一场官渡之战便开始走向灭亡。

从整体上来看,曹操所占据的北方仍然要比张武占据的南方实力强大一些,毕竟此时的北方才是华夏的主要地区,不论人口还是耕种面积都比南方强。

司马懿现在最关心的还不是徐庶啥时候会大举进攻,如果武都实在守不住还可以退守关中嘛,又不用非得死在这里,他现在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好基友曹丕到底能不能当上世子。

司马懿长期担任曹操的贴身秘书,自然知道自己的老板身体如何,曹操这头疼的病是好不了了,而且还越来越严重,说不定曹操过两年就嗝屁了,所以立世子一事已经迫在眉睫了。

如果曹丕能胜出,那司马懿的前途就有保障了,说不定以后自己也有机会像徐庶那样能担任大军统帅,指挥大军决战沙场。

此时的曹操也正面临两难的选择,到底该选谁呢?

本来按照两个候选人以前的表现,曹操是倾向于曹丕的,但最近曹植的表现简直与以前判若两人,既不酗酒也不痴狂,还改掉了以前只好清谈的毛病,踏踏实实做起了事。

以曹植的才能,如果能安下心来专心干事,那肯定是不比曹丕差,因为他从小就被曹操带在身边培养,多次随曹操出征,真正算得上是文武双全。

曹操这几个儿子其实武艺都不错,曹丕五岁就开始练习骑射,他的剑术老师是剑圣王越的弟子史阿。曹彰的武艺不用说了,超一流水平,领兵征讨乌桓、鲜卑等异族。曹植给人的印象是放荡不羁的文人才子,其实也是文武双全,曹植虽然个人武艺不如曹丕和曹彰,但领兵作战的能力也十分突出,否则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曹操不会让曹植领兵去救援曹仁。

现在曹植忽然一改往日作风,曹操在高兴之余也开始犯难,他还是比较喜欢曹植多一点,但毕竟曹丕才是长子。

不过,等曹操了解到,曹植自从受邀去了一趟襄阳之后,回来就开始有所转变,而且曹植还经常收到襄阳寄来的书信,操便有些不高兴了,特么的,我是你老子,我劝你你都不听,那外人劝你你就听?

于是,曹操去征求贾诩的意见,曹操问道:“孤欲立后嗣,当立谁?”

贾诩一听,这话不好回呀,如果回答的不好,说不定自己活不到寿终正寝的那一天,因为他不是曹操旧臣,属于半路投靠,以前还设计把曹操坑的很惨。

话说如果没有那场宛城之战,曹操的长子曹昂就不会死,这立世子一事就没有什么悬念了,因为曹昂可一直是被当做继承人来培养的。

贾诩内心中是支持曹丕的,但他不能明说,因为说了就算是站队了,以曹操的多疑,说不定过段时间就会找个借口弄死自己。

因此贾诩装作没听见,迟迟不作回答。

曹操不高兴了,问道:“老贾,你为啥不说话?”

贾诩这才回答道:“不好意思,我刚才正在想事情,走神了!”

曹操有些奇怪,领导跟你说话,你怎么心不在焉的,于是问道:“想啥呢?”

贾诩说道:“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父子的事情呢!”

曹操听后大笑,这是在提醒我吸取袁绍和刘表废长立幼,终于导致灭亡的教训啊,于是下令立曹丕为魏王世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