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洪武年间小神医 > 第一百零三章:回乡(五更)

洪武年间小神医 第一百零三章:回乡(五更)

作者:数沙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21:01

第一百零三章:回乡(五更)

“陈松能有如此想法,人之常情也。让他回去一趟吧。在市舶司劳累了这么长的时间,回去一趟倒也无妨。”朱元璋大手一挥,同意了陈松的请求。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都想将京城设在凤阳,更别说陈松了。

“对了,你看着给陈松赏赐些东西,免得回乡之后说俺吝啬。”朱元璋揶揄一阵,将奏折交给朱标,让朱标安排。

“孩儿听命!”朱标接过奏折。

两天后,朱元璋的旨意下来了,同意了陈松的请求,给陈松放了几个月的假。

应天府到陕西距离遥远,此时不比后世,出发之前要准备好几天。

将这些东西都准备好后,已经过了两天时间。

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陈松乘坐着马车离开了应天府。

身后的城门逐渐变小,陈松坐在马车里,看向车窗外。

这次回去,陈松带着朱静安、赵峰赵岭兄弟俩、李三娃和张铁牛等人。

好说歹说,陈松如今也是驸马都尉,马车不敢说有多豪华,也要比寻常的马车大上不少。

陈松和朱静安坐在马车中也不显得拥挤,里面的装饰也要比寻常马车好上很多。

李三娃、张铁牛他们这些人骑着战马走在马车周围,赵峰坐在车辕上赶着马车,赵岭和高二柱不会骑马,所以一并坐在了车辕上。

出了应天府城,马车上了官道。

陈松看到了官道两旁冒着黑烟的烟囱,不用想,这些烟囱肯定是朱元璋让工部修建的水泥窑。

……

一路往西,趁着夕阳的余晖,马车进入了陕西地界。

天气也开始冷了,陈松能好点,不管后世还是现在,都一直待在北方。

可朱静安就不一样了,朱静安出生江南水乡,难免会有些不适应。

她披着一件厚实的皮大氅,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

“马上天就黑了,先找个地方住下吧。”陈松掀起帘子,冲着感谢的赵峰说道。

“好!”

赵峰应了一声,赶着马车往前。

陈松已经到了潼关,洪武七年朝廷设潼关守御千户所,洪武九年设潼关卫。

潼关地理位置重要,是关中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朱元璋拿下陕西之后,对潼关非常看重,洪武九年,对宋时潼关旧城进行扩建。

如今,潼关城已经成了一个功能齐全,面积不小的城池。

未至城门,城门口的卫兵便看到了骑着战马的李三娃等人以及后面的马车。

卫兵们打起精神,目光全都放在了队伍上。

这个时代,能骑的起战马的人,都不是普通人。

行至城门口,卫兵们围了上来。

李三娃等人从战马上跳下,从怀中取出自己的路引以及身份明证。

领头的卫兵从李三娃手中接过,眯着眼睛看了起来。

领头的卫兵识字,当他看清这些东西后,瞬间变得恭谨起来。

“原来是陈大人!”领头的卫兵换上笑容,把路引等物还给李三娃,随后让手下让开道路。

领头的卫兵不认为会有人在路引上造假,更何况还是当朝驸马都尉。

进了城,就不能再骑马了。李三娃他们牵着战马,为队伍开路。

陈松透过车窗,往外面看去。

后世的陈松不止一次来过潼关,可后世的潼关,哪里有如今的场景?

未进城时,陈松就看到了绵延不绝,气势庞大的城墙。

城墙依山势曲折蜿蜒,如同巨蛇一样盘在大地上。

东南方向的麒麟山、砚台山和笔架山,西南囊括凤凰山和蝎子山,以及潼河入黄河段全都容进了关城。

经过扩建的潼关城城池南高北低,北临黄河,东、西、北三面城墙高五丈,而南边的城墙,最高处竟然高达十丈,整个城池周长近六公里。

城墙上时不时还能看到巡逻队士兵,这些士兵个个衣着鸳鸯战袄,头戴范阳笠。

陈松收回目光,感慨道:“潼关西山古蓝田,有气郁郁高拄天。雄虹雌霓相结缠,昼夜不散非云烟。

真是一座雄关啊!”

“以前听爹说过潼关,只是爹从来不在我们这些人面前多说,我也只是知道潼关。”朱静安看着窗外的潼关城,开口说道。

“嗐,不说了,有时间了再来逛逛,如今天色已晚,找个休息的地方的。”陈松掀起帘子,冲着李三娃他们喊道:“找个客栈吧,安歇下来。”

“好!”李三娃回了一声。

在城中转了又转,马车终于停在了一家客栈门前。

这里距离驿站不远,是环境最好的一家客栈。

明初,朱元璋对驿站的管理极为严格,普通官员如果没有特许,不准住驿站,如果被发现,处罚非常严厉。

如此一来,驿站旁边诞生了不少的客栈,供官员居住。

停好马车,陈松带着众人走进了客栈。

入夜,陈松坐在房间中间的圆桌旁。

这里比不上应天府,条件相对艰苦,加上天气寒冷,朱静安早早的上了床。

陈松喝着开水,吃着花生米,借着桌子上的蜡烛,看着一本医书。

第二天一大早,陈松带着众人出发了。

过了潼关,离家就近了。

马车吱吱呀呀的行走在官道上,陈松坐在车辕上,双手笼袖,靠着车门,看着前方。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是陈松内心的写照。

距离家乡越近,陈松的内心就越忐忑。

下了官道,一下子变得颠簸起来,马车的速度也降到了极点。

从富平县城一路往北,大约四十多里的路,就到了陈松家乡。

已经是十一月中旬,天降大雪,道路艰难。

陈松回家没有通知任何人,所以村里的人并不知道陈松回来。

等马车出现在村口时,被几个出门的百姓撞见,才知道这事。

这几个村民二话不说,飞快的将这个消息传了下去。

还没等陈松到家,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了陈松回来的消息。

一时间,百姓们不顾大雪,全都拥挤在了马车前方。

陈松从车辕上跳下,一脸笑容的喊道:“乡亲们,我回来了!”

“小先生回来了,小先生回来了!”

百姓们欢闹起来。

可是,虽然欢闹,但百姓们看向陈松的眼睛中,多了一些惧怕和生疏。

自古民怕官,如今的陈松已经是朝廷大官,和他们已经拉开了距离。

陈松一脸随和,丝毫没有在意的自己的身份。

见陈松和往常一样,没有任何架子,百姓们放下心来。

之前的那个小先生还在,他回来了。

在百姓们的恭贺声中,陈松回到了自己居住了十几年的地方。

这里和走时一样,只是院子里多了一些积雪。

推开大门,过往涌上心头。

朱静安站在旁边,她看着眼前的院子,说道:“这就是夫君以前居住的地方吗?”

“是啊,这里就是我居住的地方,住了十几年。”

说话间,陈松踩着院子里的积雪,往里面走去。

朱静安急忙跟在陈松的身后。

来到堂屋,陈松找来一些干柴,搭了一个火盆。

陈松坐在火盆旁边,烤着火。

门外有拿着各种礼品的百姓出现,朱静安坐在陈松旁边,往外面看去,“夫君在家乡竟然如此受百姓爱戴!”

“谁对百姓好,百姓就对谁好。

在家乡行医这么多年,别的不敢保证,我陈松却没有坑害过任何人。”

说罢,陈松站了起来,带着笑容走了出去,招呼那些百姓。

招呼完之后,天已经黑了。

就当陈松准备关门时,赵铁绳坐着一辆带着棚子的牛车朝着这边缓缓而来。

不用想,肯定是村里人跑去说的。

赵峰他们正收拾着院子,没有功夫出去。

站在门口的陈松瞬间看到了牛车上的赵铁绳,他急忙朝着赵铁绳迎了过去。

来到赵铁绳面前,赵铁绳跳下牛车,有些埋怨,“回来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

陈松有些尴尬的挠挠头,“回来的时候天已经晚了,本来打算第二天去看看的。”

“哼,好不容易回家一趟,竟然不提前打个招呼,真是的!”赵铁绳训斥了几句,来到牛车车厢旁,从里面取出半扇猪肉。

“这是昨天宰杀的年猪,不知道你回来,半扇都送了人,只剩下这半扇了。”赵铁绳扛着这半扇猪肉,往大门走去。

“舅舅腿脚不利索,我来吧。”陈松急忙从赵铁绳手中接过猪肉。

这时,赵峰他们跑了出来。

看着跑出来的赵峰等人,赵铁绳骂道:“一个个的回来都不知道提前说一声,如果不是孙娃子,你们还想瞒到什么时候?”

赵峰乖乖的站在赵铁绳面前,任凭赵铁绳训斥。

“行了,赶紧把东西往里面搬吧。”赵铁绳指了指牛车,对赵峰他们说道。

赵峰急忙朝着牛车跑去,将里面的东西往里搬去。

这些东西都是赵铁绳之前置办的年货,现在陈松回来,全都带了过来。

朱静安站在大门后,对着走进来的赵铁绳行了一礼,“舅舅可好!”

赵铁绳连忙换上笑容,笑道:“我是个粗人,公主使不得啊。”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您也是我的舅舅。”朱静安一脸和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