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洪武年间小神医 > 第一百零六章:这玩意能吃?

洪武年间小神医 第一百零六章:这玩意能吃?

作者:数沙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21:01

第一百零六章:这玩意能吃?

没多久,侍女端着一碗热粥走了进来。

朱棣伺候着徐仪华将这碗热粥喝下。

朱棣和朱元璋很像,对自己的皇后都非常上心。

喝完粥后,朱棣让人伺候着徐仪华睡下,他拿着碗走出了房间。

来到后厅,徐达迅速迎了过来。

“怎么样了?没事吧?”徐达急忙问道。

毕竟是自己的女儿,说不担心是假的。

朱棣长出一口气,说道:“差不多了,烧已经退了,接下来好生修养。

只是算着时间,生产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俺就害怕……”

说到这里,朱棣又是愁容满面。

“说这个干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徐达急忙安慰。

……

冬日的太阳没有多少温暖,吹来的冷风依旧刺骨。

陈松带着钱礼德站在赵铁绳家的后院。

储存土豆和红薯的地窖在赵铁绳家的后院,陈松今天来就是想让钱礼德见识见识红薯和土豆的产量。

以后还会加大红薯和土豆的种植,所以赵铁绳挖了两个地窖,一个用来储存土豆,一个用来储存红薯。

“红薯和土豆就储存在地窖中,你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跟着我下去看看。”

陈松来到储存土豆的地窖口,对着钱礼德说道。

钱礼德没有犹豫,说道:“那就下去看看?”

说实话,钱礼德对陈松说的产量还是有些怀疑,这么大的产量,想都不敢想,做梦都不敢想。

“那好,那就跟着我下去一趟。”

陈松说着就让一旁的赵峰和赵岭做准备,准备当自己和钱礼德下去。

地窖口不大,仅能容纳一人出入。

陈松手持一根蜡烛,腰上栓了一根绳子,率先下去。

为了防止下面氧气不足,地窖口开了很长时间。

陈松下去之后,钱礼德也跟着下去。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赵峰也紧随其后。

地窖距离地面有将近十米,下面的空间很大,为了能存放更多的土豆和红薯,所以这里被赵铁绳挖的很大。

地窖里面有一人高,为了防止塌陷,做了加固处理。

地窖里面没有光线,只有陈松手中的一根蜡烛。

陈松拿着蜡烛,带着钱礼德在地窖里面转悠。

这个地窖里面存放的是土豆,这些土豆摆放的整整齐齐,借着蜡烛的光亮虽然看不清全貌,但根据所看到的,也能推算出个大概。

看完了土豆,陈松又带着钱礼德去看了红薯。

将红薯和土豆全部看完之后,过去了两刻钟的时间。

赵铁绳的家现在比之前大上不少,各处也进行了翻新。

陈松坐在堂屋里,看着坐在自己下面的钱礼德,说道:“这下你相信了吧?”

钱礼德还没有从刚才的震撼中回过神来,陈松连说好几次,才让他反应过来。

“大人,这确定是一亩地的产量?这也太多了吧!”钱礼德还是有些不相信。

实在是这个产量大到难以让人接受。

“事实就放在你的眼前,这还有什么值得怀疑?”陈松一脸平静的说道。

钱礼德脸上的震惊逐渐平缓下来,他不得不接受这个令人难以相信的事情。

“大人,那接下来该怎么做?”钱礼德问道。

“怎么做?还能怎么做,上奏陛下吧,越早越好。”陈松说道。

钱礼德一脸火热,急忙询问:“那大人之前说的……”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陈松面带笑容。

“好,好好,下官这就回去书写奏折,写完之后,定然会让大人先过目。”

钱礼德也非常懂得分寸,凑到陈松耳边,小声说道。

“好,那在下就不留钱大人了。”陈松站了起来,将钱礼德送出了门外。

钱礼德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县衙,飞奔进书房,开始书写奏折。

一个晚上的时间,钱礼德终于将奏折书写完毕。

他拿着写完的奏折,来了陈松这里。

在陈松家的书房中,钱礼德将奏折交给了陈松。

陈松接过奏折,认真的看了起来。

看完后,陈松指着奏折上的某些地方,让钱礼德改动。

奏折不能出现破绽,所以改动是必须的。

钱礼德不敢分心,将陈松说的那些内容全都记了下来。

“好,下官这就回去改动。”钱礼德拿起奏折,又飞奔而去。

三天后,陈松和钱礼德的奏折通过驿站送了出去。

除了奏折之外,还有两袋子土豆和红薯。

几天之后,奏折和红薯土豆送到朱元璋这里。

坐在御书房中的朱元璋看着手中的两份奏折,又看了看放在脚边的土豆红薯,脸色阴沉的能滴出水来。

“这个陈松,又整什么幺蛾子,说的这都是些什么混账话?

亩产数千斤的粮食,这样的谎话都能说的出来。”朱元璋一把将陈松的奏折摔在桌子上。

“爹,除了陈松的奏折之外,还有当地知县的奏折,恐怕这事应该没有那么不堪。”站在一旁的朱标指了指陈松奏折旁边,钱礼德的那封奏折。

朱元璋顺手将钱礼德的奏折拿起,阴沉着脸,“亩产数千斤的粮食,标儿,这种话你也相信?

俺又不是没种过地,如果真的有这种粮食,那天下还能有饿死的人吗?若是真的有这种粮食,俺爹俺娘还能饿死?”

朱元璋心烦意乱,作为农民出身的他,根本就不相信这天下会有这样的粮食。

可是,那两袋土豆和红薯就放在脚边。

朱元璋弯下腰,从土豆袋子中取出一个土豆,放在眼下观瞧。

“这玩意能吃?这是什么玩意?这能吃?”朱元璋摇摇头,一脸的不相信。

活了这么久,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粮食。

朱标开口劝道:“爹,想来陈松不是那般轻浮之人,市舶司之事已经做的那么好了,不应该会犯这种错。”

朱元璋随手将土豆放在桌子上,将陈松的奏折再次拿起。

“……亩产数千斤,初不信,复耕种数年,果不其然。

数千斤,陈松就这么敢写?就不怕治他一个欺君之罪?真是不知所谓,不知所谓。”朱元璋摇着头,不停的叹着气。

“也不似那般奸诈狡黠之徒,为何会如此说话?难不成真的另有隐情?

可世上哪里来的亩产千斤的粮食?要是真有,哪还打什么仗?”

朱标拿起朱元璋放在桌子上的土豆,认认真真的看着。

“爹,陈松在奏折中说,此物可煮可蒸可烤,要不按照他说的试一试?看看到底能不能吃?再让太医们瞧瞧,看此物是不是某种药材根茎?

孩儿看富平县知县和陈松的奏折,不像是说谎的样子。两人不傻,不可能用这种事情来欺骗爹。

没有道理啊,没有道理用这种事欺骗啊。”朱标解释起来。

在朱标看来,陈松是一个聪明人,但不是那种耍小聪明的人。

如果用这事来欺骗朱元璋,那图什么?难道他不知道粮食是朝廷的根基吗?难道他不知道在粮食上作假,不管他是什么身份,都不会有好结果吗?难道他会用这种一眼就看穿的事来骗人吗?

所以,朱标觉得,陈松所言,不敢说绝对准确,但也不会无的放矢。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将陈松的奏折放下,又拿起钱礼德的奏折。

片刻后,说道:“你说的不错,俺也好奇。陈松不是傻子,市舶司之事做的井井有条,做一步看三步,在做事之前,总要制定规划以及目的。

他不是没脑子的人,不可能扯这样的谎。说不定此事不假,只是言语不当。更别说还有钱礼德的奏折。”

“那就试试?”朱标问道。

朱元璋点点头,“试试吧,取出一些,按照陈松说的办法,挨个试一试。”

“好!”朱标应承下来,急忙将朱元璋的吩咐安排了下去。

不久,朱标带着几个大汉将军走进了御书房,从土豆和红薯袋子中取出一些,又带了出去。

又没多长时间,太医院院使邹和带着七八个太医走了进来。

行过礼后,朱元璋让人给这些太医每人分了一些土豆和红薯。

邹和一手拿土豆,一手拿红薯,一脸认真的观察着,时不时还用指甲抠一抠。

“诸位,可识得这是何物?”朱元璋问道。

邹和一脸为难,他摇摇头,“陛下,臣学识浅薄,不认识这是什么东西。”

其他太医也是这个答案。

“古书上没有记载吗?”朱元璋还不死心,接着追问。

邹和说道:“陛下,臣不敢说遍读医术,但也看了不少。

在臣的记忆里,绝对没有这种东西。

此物臣实在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模样奇怪,闻起来也没有什么异味,像是药材,又不像药材。”

朱元璋问道:“这是何意?”

邹和将手中的土豆举过头顶,说道:“陛下,此物圆润,表皮光滑。

这应该是某种东西的根茎,像这样的根茎,大部分都是一些药材。

……”

邹和说出了自己对土豆和红薯的看法。

听到这里,朱元璋心里的怀疑放下不少,可也没有彻底消失。

最起码可以证明,陈松没有糊弄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