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闲散王爷 > 第一百七十五章虞世南 欧阳询欣赏诗词(一)

第一百七十五章虞世南 欧阳询欣赏诗词(一)

欧阳询说:

“赵王,茶先不喝了,让我们先欣赏一下赵王殿下的字幅吧!”

李元景写的这些诗都是大唐贞观之后著名诗人们写的,经过了一千多年无数代人的赏析、评论,沙里淘金淘出来的,所以李元景对这些诗的艺术成就一点儿也不担心,但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字:

这两位在书法上可是真正名垂青史的大师级人物啊!

包括李世民等众人看他写的字形开一代先河,非常震惊,但李元景非常担心,他的字在欧阳询、虞世南等真正书法大家眼中,将会显得非常稚嫩、徒有其形、缺乏内涵、风骨、神韵,因而贻笑大方。

如果欧阳询、虞世南二人对他的字评价太低,那以后他的字就不值钱了。

要知道,他可是一幅一百贯钱卖给了五姓七望七幅,他还指望以后再写一些卖给他们呢,毕竟他写字幅,一天能写四五十幅,即使一幅一百贯钱也是四五千贯钱。

李元景的脑海中记的唐诗、宋词、元曲,数量可多了去了,写一个月不重样完全不成问题。

李元景非常谦虚地对二人说:

“二位大人,元景年幼,顽劣愚钝,读书少,生活经历少,无才无能,写的诗很多都是看了一些书、听了一些事,被一些人的经历所感动,揣摩当时的情景、主人公的心思写出来的,所以这些诗风格杂乱,内容浅薄,不敢入二位大人之眼。

我的字更是因为我年幼,懒惰,练习时间短,显得幼稚、缺少风骨、内涵、神韵。

元景早就听说二位大人诗书冠绝天下,一直都想前去拜访二位大人,求教二位大人,但一直担心才疏学浅,不敢打扰二位大人。”

欧阳询和虞世南二人看李元景把姿态放得如此之低,如此谦虚,他们一时间都有点儿怀疑李元景的字和诗,是不是真的不怎么样,否则以李元景嚣张狂妄的性情,只要他的字和诗能拿出手稍稍一点,他也不会这样谦虚呀。

但如果他的字和诗真的不怎么样,李世民为什么会亲自来讨要、李明诚等五姓七望之人愿意出一百贯钱买啊?

如果说李世民是因为喜欢李元景,他的弟兄们前六个只剩下了他们两个,所以他有心照顾、提携李元景,就使劲吹捧李元景,但五姓七望的李明诚等人,却不会这样啊。

五姓七望眼高于顶,不说李元景一个小小的、无权无势的王爷,即使贵为太上皇的李渊和李世民,他们也不怎么放在眼里。

李渊和李世民做的什么事情,不合他们心意了,他们依然敢闹,用罢朝、罢官、罢市等手段逼迫李渊、李世民按他们的心意行事。

虞世南拱手对李元景说:

“赵王谦虚了!

早就听说赵王聪明、非常有能力,只是伯施和欧阳大人忙于俗务,少于礼节,还望赵王见谅。”

欧阳询在一边已经等急了,李元景一直说话,却不请他们看他的字和诗到底怎么样,现在他真有点儿担心,李元景的字和诗真的不怎么样,如果真的不怎么样,那他和虞世南二人兴师动众地跑来,就很不值了,毕竟在书法和作诗上,他们二人可是当下大唐的领袖。

于是他就开口说:

“赵王才刚刚十四岁,做诗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字练习得少,因此平常一些,也很正常,所以赵王不用妄自菲薄。”

欧阳询甚至都想说:

“我们两个既然来了,你就让我们看看,如果你的字和诗哪里有缺点,我们给你指点一番,对你也是一次很好的提升的机会”等话语了。

但碍于李元景身份地位高贵、传说性格嚣张狂妄,他没有把这些自高自大的话说出口。

李元景听了二人的话,就诚恳、谦虚地把二人请到桌前,请他们指点他写的这些字和诗。

李元景刚才写了十几幅字幅,最上面的是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虞世南和欧阳询二人来到李元景写字桌前注目观看。

二人只看了一眼,立刻就被深深地吸引进了诗中:

“红藕香残玉簟秋。”

满堂荷花色香俱残,回房竹席凉凉,多么的冷清孤寂。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来所爱之人的书信。

月满西楼,月圆人不圆啊。

“花自飘零水自流。”

落花飘零流水自去,没有书信来,无可奈何,令人感伤。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与所爱的人呀心心相印,心有灵犀,自己思念所爱的人,所爱的人也在远方同样思念着自己。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满眼秋凉,那无法排遣的相思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没有办法消除掉。

一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长短句,离情别绪书写得淋漓尽致,越是离愁浓,越能显出和所爱之人的恩爱甜蜜,生活多么美好、多么可爱!

欧阳询和虞世南二人被深深的吸引吸引了这首词中,忘了观看、欣赏李元景的字了。

好久好久,虞世南突然发现,这首《一剪梅》并不是诗,而只是被称为诗余的宴乐、长短句。

长短句不都是粗俗鄙俚的胡歌俚曲吗,怎么能写得这么好?

李元景看二人看完了,就把这一幅拿开,让二人看下面的一幅。

这一首依然是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虞世南二人自然同样被深深的吸引进词中,同样大为震惊。

第三首北宋诗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一连几首都是描写写男女之情的,李元景怎么能写这么多、这么好描写男女之情的长短句?

虞世南和欧阳询想起来了:

刚才在赵王府门前,他们看见裴淑贞红着脸,匆匆忙忙地从府中出去了,所有人都知道,当初太上皇帝李渊还是皇帝的时候,亲自指婚,把裴淑贞指给了李元景。

肯定是刚才他们没有来之前,李元景和裴淑贞二人在这卿卿我我,李元景给裴淑贞写了这些长短句,裴淑贞害羞了,就红着脸逃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