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闲散王爷 > 第三百四十九章拓跋炎 达勃鲁求诗和曲谱

第三百四十九章拓跋炎 达勃鲁求诗和曲谱

李元景之所以把他制作的瓷器、白酒、香水、花露水、茶叶,以及他的诗和曲谱卖给五姓七望,就是因为五姓七望有足够多的粮食和钱,并且即使把他们的粮食换完了,他们自己在大唐买,那他们就不会让大唐粮食涨价,这就避免了出现灾荒时,五姓七望把粮食价格抬得很高、令大唐朝廷和百姓们买不起。

而如果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和五姓七望竞争他的诗和曲谱,那他的诗和曲谱这价格就又能提高很多。

并且李元景还有一个计划,就是把后世宋、元、明、清,以及十九、二十、二十一世纪的戏曲和那些经典、流行的歌曲写出来,招聘一些唱戏、唱歌、跳舞好的,组建一个后世那样的剧团和娱乐公司,到各地演出,这也是一个特别赚钱的行业,要知道在后世,一个有名的歌星唱一首歌,就有可能赚几百万、几千万!

当然这也很不容易,首先后世的戏曲和歌曲有许多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相联系着,而在大唐时,那后世的朝代、事件、人名等所有事情都还没有出现、发生,甚至连地名有些也和大唐时不一样,所以很多戏词和歌词都要改。

并且组建一个戏班子,关于戏曲的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

一切从头来非常不容易,歌曲除了歌词要改之外,也有编曲、编舞的麻烦,要想做这些事情,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做,而现在李元景必须在冬天到来之前,为大唐百姓挣足够的粮食、丝、毛、麻,为他们新建、加固房屋,防寒保暖,这一切都需要足够多的钱,所以他必须用最快捷的方式挣足够多的钱。

现在李元景所能想到的最快捷的方式就是烧制玻璃、瓷器,制作白酒、香水、花露水、茶叶、卖诗和曲谱。

当然等裴律师开出了碱矿之后,他还要制作香皂、造纸等必续要碱的物品,以及将来开出了磷矿之后,就制作火柴、磷肥等以磷为原料的物品。

但这香皂、造纸、火柴等都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碱矿、磷矿开出来,才能制作的,远水解不了近渴,而能快速挣钱的就是写诗、曲谱。

如果能把后代的歌曲也在大唐流传开来,让人们接受,那就是一个挣钱的巨大的宝藏,要知道后世能流传下来的经典和流行歌曲也是成千上万的。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他把后世的那些歌词和歌谱写下来,五姓七望、大唐之人和拓跋炎、达勃鲁愿意直接买,那挣钱就是特别容易、特别快了。

“对了,”李元景忽然想起来,李世民曾说过,要在中秋节的时候,组织大型诗会,以与民同欢,繁荣大唐文化。

到那时候,自己已经写了一两千首诗、几十首曲谱,诗会上自己即使再写一两首诗,也不会有点多大的轰动效应了。

而如果自己找几个唱歌好的,跳舞好的,按照后世的那种形式,组织一台经典、流行歌曲演唱会,肯定会引起巨大的轰动,然后自己再把后世的那些歌曲写出来卖掉,又是一大笔收入。

现在自己制作出来的瓷器、茶叶、白酒等东西全都拿来换了粮食,而自己不管开矿、烧制瓷器、玻璃、水泥、石灰、修路、盖房子、制作机器、武器,都将需要大笔的资金,原本李元景准备等马周建起了银行、发行出去国债之后,用那钱作为生意的本钱,但银行和国债都是一个新事物,李元景不知道能不能在大唐实行开来,即使能实现开来,刚开始肯定也弄不来多少钱,所以他必须自己想办法挣来足够多的钱,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意运转下去。

于是李元景就告诉拓跋炎、达勃鲁二人,他非常喜欢结交朋友,现在他既然已经和拓跋炎、达勃鲁成了朋友,只要二人喜欢、相中了他的什么东西,他都会尽可能满足他们二人的要求。

二人既然想要他的诗和曲谱,他就多看一些书,多去街上了解一些新鲜事,激发灵感,为他们写一些诗和曲谱。

拓跋炎、达勃鲁二人听了,非常激动兴奋和感激李元景,他们告诉李元景,只要李元景给他们写诗和曲谱,他们愿意出比五姓七望更高的价钱买。

李元景则非常大气、讲义气地告诉二人,他不会要二人出比五姓七望更高的价钱,他做生意非常讲究公平,他的诗和曲谱写出来了,二人看值多少钱,就给他多少钱就可以了。

然后李元景又告诉二人,他还有一种非常好的名为歌曲的文艺形式,等他研究成熟之后就请二人欣赏,到时候如果二人相中了,他还可以把这些歌曲卖给二人。

拓跋炎、达勃鲁二人听了既好奇,同时又非常期待,他们就告诉李元景,等李元景的这歌曲创作出来了,就给他们看,只要有价值他们就购买。

因为拓跋炎、达勃鲁二人非常着急要瓷器,所以李元景就和二人约定第二天就把瓷器给他们送去。

拓跋炎、达勃鲁二人知道,李元景一直是拿瓷器换粮食的,他们问李元景是要粮食还是要钱,李元景告诉他们,要钱。

他向二人要钱,是因为一则他烧制的瓷器,以及制作的白酒、茶叶等,全都向五姓七望换了粮食,而他做生意也是需要本钱的,如果没有本钱生意就运转不下去了。

再则,李元景之所以拿瓷器换五姓七望的粮食,是因为五姓七望囤积有许多粮食,他需要把这些粮食换出来。

五姓七望囤积的粮食换完了,他们再想换李元景的瓷器,就需要在大唐购买。

而他们购买粮食,自然就会尽可能地打压粮价,不让粮价涨上去。

如果相反,李元景把他的瓷器卖成钱,再从五姓七望那里买粮食,那五姓七望就会把粮价抬到很高。

粮价高了,许多没有储存多少粮食的平民百姓,也会因为眼红粮价,而把他们储存的少量粮食卖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