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闲散王爷 > 第四百章李元景现场演唱《临江仙》

第四百章李元景现场演唱《临江仙》

李元景先唱的是作为电视剧《三国演义》开头曲的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前世的李元景歌唱得并不怎么好,他之所以努力学习唱歌,只是为了追那个女生,但他穿越到六皇子李元景的身上之后,有一天他随口哼歌,他很震惊地发现,六皇子李元景的嗓子音域开阔、高亢,音色、音质都非常好,李元景心中非常高兴。

今天能在这许多人面前把这首歌非常完美地唱出来,李元景很是得意。

而李世民众人听李元景唱这歌,都听呆了:

李元景的嗓音很好,这首歌更是慷慨、苍凉、悲壮,意味无穷,令人听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

这歌词内容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李元景唱完好大一会儿,众人才从李元景的歌声和歌词的意境中清醒过来,李绩击掌赞叹说:

“好歌、好词、好曲!

赵王真天纵奇才也!”

李浩然很是激动地说:

“赵王,这首歌,不管歌词、曲谱,我们五姓七望都要了。”

李元景听了心中大喜:

一开始自己写诗词,李世民、李浩然、李浩天争着要,李元景还以为他们是看中了自己的字,虽然自己的字写得并不是特别有骨力、内涵,但毕竟开一代先河。

但后来李元景发现,似乎李世民和李浩然众人更看重、喜欢、在乎自己写的诗!

尤其是后来,自己写了曲谱,这曲谱都是一些符号。

并且唐时的曲谱,既不是后来的五线谱,也不是阿拉伯数字简谱,用的是汉字谱,看起来非常杂乱,根本没有价值。

李元景有点不理解,李世民和李浩然众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他写的诗和曲谱,宁肯出高价也要买他的真迹。

其实他们根本不必出高价买他的真迹,自己不管写的诗或者曲谱,李世民肯定都会拓印下来,拓印的和真迹没有多大的区别。

并且李元景觉得,就他写的这诗和曲谱,连拓印都没有什么价值,等到李世民把这些诗和曲谱向大唐民众传播的时候,谁想要了,抄一份不就可以了。

抄一份,内容还是这内容,省钱省事,多合算呀。

唐朝时印刷水平很低,此时的大唐,连雕版印刷术都没有发明出来,更不用说活字印刷术了,所以,书籍、文字全靠拓印和手抄。

不过不管为什么大唐人喜欢自己的真迹,自己写的东西能卖钱,那就写、卖呀!

自从李元景发现自己写的诗和曲谱能卖钱、很值钱之后,他就决定多写一些卖钱。

要知道写诗和曲谱卖钱,对李元景来说,是赚钱最快、比一本万利还一本万利的赚钱生意。

原本李元景还担心自己写了成千上万首诗和曲谱之后,烂大街了,就不值钱了,但看现在的情形,似乎自己不管写多少,五姓七望都会高价购买,而李世民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全都眼巴巴地看着,非常想要自己的诗和曲谱。

拓跋炎、达勃鲁两名胡商更是无比着急地等着自己给他们写诗和曲谱。

而大唐可不仅仅只他们这一些人,大唐读书人、贵族、有钱人家多不胜数,如果他们都愿意买自己的诗和曲谱,那自己不说写几百、几千首,即使写十万、二十万,估计也能卖出去。

如果这样的话,那自己想挣钱就太容易了,几乎不用干别的什么事,仅仅写诗和曲谱卖钱,就足够自己在大唐逍遥闲散地过日子了。

如果自己不想帮助李世民、朝廷和大唐百姓,那自己就不必费尽心力地研究制作玻璃、各种机器、工具、武器等东西了。

但是,李元景毕竟是受过几十年大同理想教育的好学生、好老师,大唐科学技术这么落后,人民生活这么穷困,并且随时会受到周围敌对国家和民族的攻击,李元景无论如何也不能袖手旁观,任由善良可怜的民众冻死、饿死、被敌国杀死。

并且李元景知道,在大唐这样的封建社会国家,仅仅有钱还是不够的,如果自己不能强大到任何人都不敢触犯,那至少也要抱紧强大之人的粗腿,让自己不至于被强权干掉。

原本李元景觉得李浩然、李世民、赵耶利众人喜欢自己的曲谱,只是喜欢那些非常有名的,像古典十大名曲、《二泉映月》、《霓裳羽衣曲》等,但今天李浩然如此急切地说要自己的这《临江仙》词和曲谱,那就是说,后世的曲谱,不仅仅是那些特别有名的值钱,即使这些不是很有名,但只要写得好,也很值钱呀。

后世这些不是很有名的,并不是写得不好,其实后世的音乐家们,拥有更先进的创作技巧,和社会历史生活经验,创作的曲子更加完美,只不过后世音乐家较多,创作的曲谱特别好也特别多,不像前朝那样,只有极少的音乐家创作极少的曲谱,即使创作得不怎好,也会天下传唱,非常有名。

所以后世音乐家创作的曲谱,反倒不如前朝的那么有名。

但李元景知道哪是前朝特别有名的,哪些不是,但李世民等大唐之人不知道啊,他们没有见过这些诗词、曲谱,不知道什么十大名曲,他们只是凭自己的感受、礼节、领悟来判断哪些是好的,哪些不好,那自己就不必考虑哪些是有名的,那些不怎么有名,只要写得好的,拿出来就可以了。

如果这样的话,自己会那么多唐朝之后的音乐家为无数诗词谱的曲谱,如果自己把那些都写出来卖出去,那自己就真的发财了!

要好好合计一下,怎样才能把这曲谱卖出更高的价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