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面点大师 > 第三百三十八章 糖油馃子

面点大师 第三百三十八章 糖油馃子

作者:像极了随便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2-25 02:24:08

第三百三十八章 糖油馃子

随着魏巧依走在老城街的街道上,高典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这里到处都是喝茶打牌的,也有聚在一起下棋的,单单聊天的也不少。

看着这些人清闲的坐着,高典感觉到了这座城市的休闲。

魏巧依拉着高典四处逛着,终于找到一处空着的地方,魏巧依坐下去,招呼道:“你也快坐啊,想喝什么茶?”

“呃……随便吧,我对喝茶没什么讲究。”高典说到。

不一会儿,看着像是此地老板的人过来,他开口问到:“两位想喝点什么茶?”

“嗯……”魏巧依沉吟一会儿说道:“来一壶茉莉花茶吧,最便宜的这种。”

老板闻言,点了点头,脸上并未露出什么鄙夷的神色,他应了一声之后,便去给两人泡茶去。

他这里走的就是便宜量大的路子,贵的茶他这里也有,但是真正愿意点的人不多,大多数人都愿意点一点便宜的。

“所以,你来c城就是来喝茶的?”高典问到。

“这个,感受文化嘛。”魏巧依笑道。

高典也不多说什么,很快茶便端上来。

两人各自躺在椅子上,慢慢聊着天。这里的椅子都是那种编织的椅子,以前的人用的是藤条,所以也有藤椅的说法。现在用的是塑料制作的,在风格上,也尽量还原了当初的藤椅。

这种椅子坐起来很舒服,特别是配上周围的环境,整个人顿时便陷入那种慵懒的时光。

“叮~叮~”

有人敲着什么走过来,高典被声音吸引过去,只见那人手里拿着的是几根细长的铁签,还有一些高典看不懂的工具。

“是采耳的!”魏巧依说到。

采耳这个名词,高典并不陌生,虽然未曾亲生体验过,但是也听说过不少。

“你要不要尝试一下?”魏巧依跃跃欲试。

高典偏过头问她:“你想尝试一下?”

魏巧依赶紧摇头道:“我不尝试,我怕痒,不过你可以试试啊,来都来了不尝试一下多可惜。”

“那好吧,我试试。”高典犹豫一下,便答应下来。

他对采耳也是很好奇的,虽然那手里拿着的长长铁签看着很吓人,可是高典还是想试试。

魏巧依开口把那位采耳的师傅叫过来,见有生意上门,采耳的师傅自然不会拒绝,三步并两步的走过来。

他以为是这些年轻的姑娘要采耳,结果是另外一个小伙子要采。

虽然只有一笔生意,不过也算是可以了。

高典在采耳师傅的指导下,侧身躺在椅子上,而采耳师傅开始给工具消毒。

等待的过程,高典心里有些害怕,就像小时候等待着打针一样,针头要扎不扎的时候,是最令人害怕的,真的扎下来,反而没有那么恐惧。

等待一会儿,采耳师傅终于开始了。

高典感觉到耳朵痒痒的,有一种很痒却又异样的舒服感。

这和平时候掏耳朵是完全不一样的,采耳的过程很奇妙,高典无法形容,反正就是很舒服。

怪不得那么多人喜欢采耳,他也觉得采耳是一种享受。

师傅拿了钱离开,魏巧依连忙询问高典感觉如何,高典尽量去形容,但是却总是形容不准确。

魏巧依满足了好奇心,也不再对采耳好奇。虽然高典说很舒服,但是魏巧依是一点也不想尝试的,她这个人很怕痒。

两人继续喝着茶,聊着天,过了一会儿,感觉肚子有些饿。

魏巧依提议去找找吃的,高典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随着魏巧依一起去寻找吃的。

随着c城的发展,老城区也在发生着变化,虽然尽力在保护那一份老城区的味道,但终究是和以前不一样了。

看着这些,高典颇有些感慨道:“这些老城区少了很多味道,或许真正的老城区,只有在过往的记忆里才记得了吧。”

魏巧依闻言笑道:“你怎么突然发出这样的感慨?”

高典笑了笑道:“就是看着岁月变迁,这样的老城区剩下的也只是外貌,甚至这外貌都是精修过的,心里忽然有些感慨而已。”

“之前的5老城区,成了一代人的记忆,想来现在的这片老城区,也会成为另一代人的记忆。人嘛,都是随着岁月往前走,把记忆留在过往。”魏巧依笑道。

高典说:“你这话说的挺有道理。”

“是吧,我也觉得。”魏巧依巧笑嫣然。

“咦!那儿有卖糖油馃子的,咱们过去看看。”魏巧依指着见面的一处小摊说到。

顺着魏巧依手指的地方看过去,高典果然看见有人在卖糖油馃子。

这种小吃属于川省特色了,在其它地方,能够看到的不多。

糖油馃子的做法其实并不难,步骤很简单,难的点在于火候的控制。

先将糯米粉烫熟之后,加入生的的糯米粉里,揉成光滑的面团,然后分成大小相同的面团,揉搓城圆形放在一旁备用。

红糖下入油锅里小火慢熬,直到红糖熬化之后,漂浮起来,随后关火待红糖沉底。

把面团放进油锅里,开火慢炸,火候不能太大,若是太大的话,就容易使得红糖变成焦糖,吃起来就是另外一个味道了。

要不停用翻动搅拌,直到每个圆形面团都沾满红糖。

在温度的作用下,糯米团会膨化,形成中空的圆球。

刚刚出锅的糖油馃子,要趁热撒上炒好的白芝麻。

炸好的糖油馃子,应该是棕红油亮,香气四溢的。

其实像糖油馃子这样的面点,虽是川省特色,但是类似的做法,却并非是川省唯一。

与糖油馃子相近的做法还有一种,叫做吹大糍,其实原理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吹大糍需要先朝着里面吹气,形成一个中空的球,然后再放进锅里炸,使得其膨胀数倍。

两者对于火候的掌握,都要求极高,一般人即便是知道怎么做,想要做好,也得狠下功夫。

高典是知道这种面点的,不过还没有尝过。

此刻见魏巧依指着,他顿时也来了兴趣,“走吧,我们过去尝尝。”

两人走过去时,恰好见那老板正在炸新的一锅,两人就待在一旁看的入神。

待老板炸完,高典开口道:“老板,你这糖油馃子炸的真好。”

那老板笑道:“干了几十年,都熟练了,两位要来一串尝尝不?”

高典应到:“一人来一串。”

“好嘞!这是刚出锅的,给你们这个。”老板笑着说。

高典付了钱,接过两串糖油馃子。

这糖油馃子单一个并不大,只有婴儿拳头大小,一串上面有四个,每串也不贵,也就几块钱。

刚刚出锅的糖油馃子,还散发着热气,红亮的外表,似乎在告诉你,咬一口就会把你的嘴烫破。

靠近鼻尖能够闻到一股红糖的甜香,还有芝麻的香气。

很好闻,也很让人有食欲。

高典咬了一口,果然是很烫的,不过他顾不得许多,这诱人的糖油馃子当前,他不想等待。

外面是脆的,这种脆中带有一点点韧,并不是那种入口化渣的脆。红糖经过油炸之后,并没有那么甜,看着外面很厚一层红糖,实际上吃起来却甜而不腻。

芝麻的香气随着高典的咀嚼,逐渐迸发。这是整个糖油馃子的点睛之笔,让整个糖油馃子的味道更上层楼。

“好吃!真好吃。”高典说到。

他没有用很专业的术语去评价这份糖油馃子,因为他是来品尝美食的,不是来挑刺的。

一句“好吃”,足矣!

老板闻言,眉开眼笑道:“好吃就行。”

“对了,我听二位的口音,是外地人吧?”老板闲聊起来。

“对,我们是来c城旅游的。”高典笑着说到。

“c城是个好地方,你们来对了。”老板笑呵呵说着。

他刚刚炸出来的一锅,没过多久就卖完了,现在又开始炸。

这次,高典算是全程一点不漏的看着,越看越是惊讶老板的手艺。

并不是说老板的手艺多高,而是他的那种熟练程度,各个步骤了然于胸,几乎每一步都不会有什么思考。

食材比例也是不需要看的,手一抓便足够。

特别是油炸的过程,看着简单,但是身为内行人的高典,却知道想要做到老板这样轻描淡写,没有多年的功夫是不行的。

况且这老板一边和他聊天,一边在炸着糖油馃子,可谓是一心二用了。

“老板,你这手艺真好。”这是高典第二次发出这样的感叹。

第一次是惊艳,第二次就是惊讶了。

老板笑了笑说到:“毕竟做了那么多年,也就这点手艺勉强拿的出手。”

说完,他顿了顿,语气颇有些伤感道:“可惜……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个了,唉~”

这下轮到高典疑惑,他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应该会学吧?老板你怎么说没人学了呢?”

老板笑了笑,只是这笑容有些苦涩着说:“不一样,现在的年轻人就想着走捷径,你看我这做法算是比较传统的做法。糖油一锅,对于火候的要求比较高,温度低了糖不化,温度高了糖会焦化,想要熟练掌握,是需要下功夫的。”

高典闻言,点点头,对于这个他能够理解,这种不是说看一两次就会,那是手上功夫,必须要练习的。

“可是现在的很多人,已经不用这种做法。”老板摇头叹息。

“不用这种做法?那怎么做?”高典有些好奇的询问。

“直接把面团放在锅里炸,炸到圆形之后,再裹上糖浆炸一下。”老板说到。

高典在心里模拟一番,发现这个方法确实要简单很多。

糖油一锅的话,对于温度就要控制的精准,但是单纯的油则不用。

其实炸这个糯米面团,对于火候的要求不是太高,至少没有糖油一锅的要求高。

“这也算是一种新的方法,老板为什么要叹气呢?”高典问。

老板笑道:“你是外行人,你不懂这些。这糖油一锅炸出来的糖油馃子才好吃,分开炸,样子上是差不多,可是味道就要差很多,糖和糯米的结合也不够紧密。”

高典被人说成是外行人,却也并不恼怒,对于糖油馃子来说,他确实和外行人差不多,毕竟他并没有学过。

“咱们老祖宗留下智慧,并不是为了炫技,而现在很多人自作聪明。”老板叹息着。

高典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只说到:“肯定还会有人愿意学习的。”

“希望如此吧。”

……

与卖糖油馃子的老板告别之后,高典和魏巧依继续走着,高典在回想刚刚和老板的对话。

“巧依,你说用这种取巧的方式,算是一种退步吗?”高典问到。

“你还在想这个呢?”魏巧依笑道。

“嗯,刚刚老板说的话,我忽然有些感触。”高典点头。

魏巧依沉思一会儿说道:“这个我下不了定论,进步和退步,或许并不能一概而论。”

“怎么说?”高典问。

“你看啊,传统制作糖油馃子的方法确实更好,但难度也更大,想要学会,要花很长的时间。”魏巧依说。

高典闻言,赞同的点头,同意魏巧依的说法。

“但是那种取巧的方式,难度就下降了很多,一般人想要学会,花费的时间不需要那么长。并且……也更加容易普及。”魏巧依说。

说到这里,魏巧依顿了顿说到:“有时候一些手艺的失传,或许并不是老师傅们不愿意传授,而是愿意花时间去学,能够学会的人不多。”

高典闻言,沉默着,思考起来。

手艺简单更容易传播,也更容易传承下去,而复杂的手艺或许真的容易消失。

不由得,高典想起包子馒头面条,这种面点拥有的历史很长,能够传承这么久,变化出这么多花样,不正是因为制作简单吗?

想了会,高典笑道:“我大概能够想通了。”

魏巧依歪着头看着他说到:“今天怎么感觉你奇奇怪怪的,感触挺多啊。”

高典一怔,失笑道:“有吗?”

魏巧依认真的点点头。

高典说到:“我也不知道。”

“哦,对了,待会吃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