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搞化学的不能惹 > 一八八 一时风光

搞化学的不能惹 一八八 一时风光

作者:白色草原上的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37:19

一八八 一时风光

退位诏书一出,最气愤的是袁大头和一山先生。尤其是袁大头,己经和一山先生在接触了,一山先生言语中已透露出准备让位。这边清廷也谈个差不多了,大清皇帝退位,由他组织新**。

现在弄这么一出,把老袁和一山先生都推到了一个不尴不尬的位置。

你刘大双算老几呀?没有我老袁,你啥也不是,以为办两个小工厂就天下无敌了?

老袁立即把几个军师包括詹天佑召集起来开会,专门研究刘大双的问题。

“你们说说,这朝廷和刘大双搅到一块儿了,算怎么回事?”

几个军师正襟危坐,大眼瞪小眼,没人肯出声。

“天佑,你说说,姓刘的跟你关系最好。”老袁点名了。

“大人,刘大双就是一个一门心思搞实业的年轻人,有点激进,如古之侠士,但绝没有上位之心。我和他接触这么多次,从没听过他有这想法。”詹天佑谨慎的回答。

“嗯!现在又是怎么回事?”老袁仍是气鼓鼓的。

“大人!”一个军师发话了。

“说!”

“我估摸着,这姓刘的应该没这意思,主要还是朝廷不甘心把权力交给咱们,故意恶心咱们。”那个军师接着说。

“正是!”,“言之有理!”几个军师纷纷点头称赞。

“如果这样,我们如何应对?”老袁又问道。

一个姓杨的军师说:“以某之见,咱们在报纸上发几篇文章,把清廷搞臭,这个诏书明显就是病急乱投医,死马当活马医。把国家大事当成了儿戏!”

老袁点点头,看了几个军师一眼,大家心领神会,各自准备去了。

一山先生也把几个革命同学叫到一块儿开会了。

“清廷够衰的,又弄了个细佬仔出来同我们对抗,大家看看,怎么办?”一山先生开口了。

“乳臭未干,懂什么国家大事!”

“一个草原上的小县令,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几个同志口诛笔伐了一阵子。最后议定,当前主要之敌还是袁大头。清廷的退位诏书对我们影响不大,主要还是影响老袁。咱们现在拉着刘大双,趁机把袁大头打下去。

一山先生一琢磨,对呀!这事儿恶心老袁了,我生啥气哟。

随后几天,国内又热闹了,本来支持刘大双的人,这回理直气壮了。连篇累牍地在报上发表文章,强烈要求刘大双就任民国总裁一职。并呼吁一山先生识时务,顾大局,马上辞职。

靖安的几个歪嘴文人乐坏了,不仅写文章推波助澜,还把各地报纸有关刘大双的好消息不断在电台播放。

靖安人高兴坏了,咱们刘大人马上就是总裁了,那就是皇上呗。

一帮说话漏风的老太太聚在一起瞎唠。

“他二姑,听说没,老刘家大小子出息了,这回要当皇上了。”

“啥皇上?现在叫总裁。”

“你说那孩子,从小就隔路,弄个碾子碾树皮,害得俺家吃了半个月松油子…….”

“嗯,可不是咋的,才十来岁就去洮南府做买卖,还挣着大钱了。可真邪乎!”

郭孝纯也闲不住了,这是个不安份的读书人,当初大师兄说的真神拳一直在他心里扎着根。现在看这形势,大师兄眼光真准,这真神拳马上要出世了。

这几天他可不闲着了,出没于洋行和领事馆中间,四处游说,希望各个列强支持刘大双。

老袁的几个军师也不是白给的,熬了几夜,红着眼睛写出了“九论退位诏书”。

“垂死挣扎__一论退位诏书”

“识人不明__二论退位诏书”

“米粒之珠__三论退位诏书”

“狼狈为奸__四论退位诏书”

“文过饰非__五论退位诏书”

“推诿塞责__六论退位诏书”

“明珠暗投__七论退位诏书”

“螳臂当车__八论退位诏书”

“民心所向__九论退位诏书”

“九论”主要就是歌颂老袁的丰功伟绩,贬损刘大双和清廷,言外之意就是米粒之珠敢和皓月争辉,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上海有些文人在陈督军授意下,也发了几篇文章,大意是一山先生和革命同学屡败屡战,不屈不挠,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才有了今天,决不容许跳梁小丑来摘取胜利果实。

这几篇文章一出,又引起了一番风波,很多人也开始附和,有说老袁好的,也有赞同一山先生的,你刘大双一介孩童,毛都没齐,懂什么国家大事。又是一番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乱作一团。

不知道是看好刘大双还是真的有点忍不住了,山西商人集体发出一篇檄文,“叛军举起屠刀时,你在哪里?”。

文中详细描述了“K伦惨案”的经过,而国内没有任何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唯独刘大双的保安军如神兵天降,解救了几万汉人。又独力挡住了入侵的沙俄军队。

阿木尔等人也发了篇文章,题目是“蒙古族支持刘大双兄弟”,文中也是一件事一件事的详细叙述了刘大双在蒙地大力发展经济,修铁路,办实业,极大的改善了广大牧民的生活水平。

这两篇文章一出,可不得了,老百姓仔细琢磨琢磨,是呀!这个闷不吭声的刘大双,默默地做了这么多大事。可人家不求名不求利,做了好事都不吱个声,咱老百姓就需要这样的领导。

于是,刘大双的威望空前上涨,稳稳的压过了老袁和一山先生。

朝廷的六王爷一直冷眼旁观,见到现在局面混乱了。不由得心中暗笑:“好!我再加把柴,让火烧得更旺。”

朝廷包下了一列火车,大张旗鼓地宣传,送格格去靖安出嫁。

格格、宫女、太监,还有大姨妈、二舅妈等嬷嬷级人物共约一百多人,拉着细软、大床、马桶、柜子、脸盆、被褥什么的,浩浩荡荡准备奔靖安而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