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1035章两条道路

扶明 第1035章两条道路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44:48

第1035章两条道路

1662年12月。

在周军从德里撤兵后,莫卧儿帝国内部的局势,并没有因为周军撤走而好转。

因为二十万大军的惨败,加上对周国割地赔款,使得奥朗则布的威望遭受巨大打击。

莫卧儿高层贵族,对奥朗则布感到不满,而澳朗则布将赔款转嫁到印度教教徒身上,又进一步引发了宗教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奥朗则布派去联络萨菲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的使者也没取得进展,占据苏拉特的英国人,又乘机挑起事端,让奥朗则布不敢违背合约,只能调集大批粮食送往旁遮普。

吴三桂撤退到旁遮普后,一直没有闲着,一面从西域去接应人口过来,一面大修仓库,准备储存军粮。

时间到1662年底,有近十万汉人,陆续迁移到了周国南京,并备安置下来。

不过,眼下莫卧儿虽将萨特莱杰河以西的土地,割让给了周国,但对于昆南和直隶两省,周国控制力其实十分有限。

此时,在周国南京,临时行宫内。

吴三桂、孙可望、以及从西域赶来参加登基大典的洪承畴,开始商议事情。

“君上,对于天竺,臣现在有两种方案!”孙可望沉声道:“第一种方案,就是与历代以来,占据这里的外族一样,与婆罗门教徒达成妥协,依靠他们来帮助我们统治底层百姓。第二种方案,便是如西域时做的一样,彻底推翻了重来,铲除天竺上层贵族,并废除种姓制度,重新分配资源,获取底层百姓支持。”

吴三桂问道:“这两种方案,各有什么优劣”

孙可望道:“第一种方案的好处是,只要与婆罗门教徒达成妥协,不动摇他们的利益,那么大军今后灭亡莫卧儿帝国,就不会遭受太大的阻碍。那些高种姓贵族,不会为了莫卧儿的存亡,与我们大周拼命,能帮助我们快速完成对天竺的统一。”

吴三桂点了点头,“这就像是两晋南北朝的那些世家大族一样对吧!说说缺点吧。”

“缺点就是,大周只能名义上统一天竺,却无法真正控制这里。有这些高种姓贵族在,大周就无法控制地方,国内将处于割据之态,而大周今后也极有可能步入莫卧儿,以及历代天竺征服者的后尘。”孙可望沉声道:“而且一旦有强大的外敌入侵,大周肯定无法抵挡。”

这些问题,吴三桂其实能够清楚的看见,因此他对这个方案并不满意。

“另一种呢”吴三桂沉声道。

孙可望来了兴致,虽然做了周国宰相,成为了统治阶级,但是孙可望并未忘记他的出身,乃是流民领袖,信奉打倒旧贵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君上,另一种,推翻了重来,好处就是能够实现真正的大一统,使得大周国力倍增,彻底改造天竺。以天竺的版图,还有人口,君上能够建立一个不亚于明朝的大帝国,成为千古一帝,同时也不会被国内的旧贵族牵制,有能力继续扩张版图,甚至再次与赵铭一战。”孙可望激动道。

虽说接受种姓制度,能够较为容易的取代莫卧儿,但这种寄生虫般的日子,还有低能的国家,显然是不服合汉人的价值观。

历代以来,人们都是追求,秦汉盛唐这样强盛的国家,没人说要建立一个像满清这样没有志向的政权。

吴三桂目光闪动,问道:“缺点呢”

孙可望道:“历代以来,要打破重建,都必须经过血腥的杀戮,才能使得旧贵族屈服,完成利益和资源的重新分配。若是选择这条路,必然比向婆罗门和种姓制度妥协,要更加艰难,会让天竺的旧贵族,站到莫卧儿一边。如此,君上要取代莫卧儿,统一天竺,每一寸土地,都要靠铁血打下来了。”

这两种不同的道路,第一种,周国相对容易取代莫卧儿,但是用后来的话说,就是革命不彻底,国内将矛盾重重,不能改变印度的现状,周国只是寄生在这片土地上,作为不大。

第二种道路,推翻了重来,建立一个全新的帝国,但是将会遭受激烈的抵抗,还有凶猛的反扑,无疑困难重重。

吴三桂一时间拿不定注意,问洪承畴道:“右相怎么看”

洪承畴笑道:“依臣看,相比之下,肯定是推翻了重来更好,但是这个难度有点大。臣以为不如折中,先对婆罗门妥协,利用他们来掌控地方,等我们灭了莫卧儿,了解这边土地,实力更强大之后,再废除种姓,进行清洗,如何”

孙可望皱眉道:“一开始不进行彻底的清洗,后面想要推翻重来,更本不太可能。”

洪承畴笑道:“现在我们对这里并不熟悉,与底层百姓之间,也没有信任和沟通的方式。若是将那些高种姓全部清洗,那如何统治百姓。”

孙可望道:“我并非是要全部杀光,只是废除种姓,反抗的杀掉,叛变的服软的收入我们的体制中来,按着我们的规矩来办,来治理地方。”

吴三桂沉思一阵,“这件事,寡人认为,还是采用折中方案,将大周在天竺的架子搭起来,等取代莫卧儿后,再来进行改革。”

孙可望见吴三桂和洪承畴都不够坚决,便叹了口气,“好吧!臣听从君上之言。”

吴三桂遂即笑着缓解气氛道:“两位丞相,再议议其他事情吧!”

洪承畴便开口道:“臣有一事,要启奏君上!”

“右相请说!”吴三桂道。

洪承畴道:“西域与昆南、直隶联络不便,臣以下一步,我大周首先要保证开伯尔山口的通畅,向西降服阿布拉汗国,其次是要迫使乌斯藏臣服,将版图连接起来。”x

吴的有理,这件事等到寡人登基后,便着手操办。”

几日后,周国南京,原旁遮普拉合尔城外,两万周军穿着锃亮的铠甲,整齐地列成四阵,环绕着一座高台。

高台下方,周国文武,目光都汇聚在那座高台之上。

吴三桂身穿龙袍,头戴十二串天子冕旒冠,站在高台上,进行称帝大典。

自甲申国变,关宁军流浪各地,前不久更是被逐出大明,流亡异域。x

这使得将士们士气低落,深感自己犹如无根之萍,担心以后继续飘零。

现在,吴三桂在这里称帝,却给他们一枚定心丸,这预示他们将在这片土地扎根,并开创一番基业。

无数道目光射向高台上,听着洪承畴诵读诏书。x

这时诏书读完,吴三桂叩首拜天,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正式称大周皇帝。

一声礼炮炸响,震动天地,两万周军将士,齐齐单膝跪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xdiv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