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845章棉业危机

扶明 第845章棉业危机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44:48

第845章棉业危机

赵铭在江北视察一圈后,便回到了南京。

江淮棉业的成功,让赵铭心十分愉悦,决定借着东风,上马两淮盐业和两淮矿业。

另外,他还将逐步许,各省对省内的资产,进行整合,鼓励开设煤、铁矿业公司,只要资质还行,经过证卷交易所的审核后,便能够上市割韭菜~不~是上市集资,进行投资和发展。

在通过上市集资,来实现国内的矿产资源,进行开放,建造大型冶炼和采煤基地后,赵铭变化许私人公司上市,利用证券交易集资的能力,助力国内公司的发展。

如今,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都在中国地区,有如此庞大的银钱支撑,只要将这些银钱调动起来,催生几个东印度公司,一点儿也没有问题。

赵铭计划,由朝廷控股的公司,掌控盐、铁、煤、粮食、造船等资源型和重型的行业,控制经济命脉,纺织、瓷器、茶叶等行业,则交给民间各个商帮去发展。

从今年的收成来看,江淮棉业至少能给朝廷带来一百万两的收入。

若是,两淮盐业,两淮煤业,还有江南冶铁、江南铜业等几个公司上马,用不了两年的时间,国库就能攒下上千万两银元。

届时,兵精粮足,国库充盈,赵铭便能进行北伐,实现统一的理想。

南京,摄政王府邸,赵铭正在接近徽州商人吴崇德。

在视察江北的过成中,这个有点胖的徽商,给了他留下较深的印象。

江淮棉业已经步入正轨,赵铭便将注意力,放到筹备两淮盐业上来。

盐和棉,投入都相对较小,且很快就能看到成效,而采矿和冶炼,则需要大量的投入,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见收益。

如今明朝的证券市场还不成熟,人们未必有赖心等待公司盈利。

因此赵铭不敢冒然,上马短期不能盈利的各大矿业,而是先将能快速赚取银钱,当年就能看见收益的棉业和盐业,推上证券交易所,以每年可增长的收益,使得两家公司的股票不断走高,给人一种股票只涨不跌的错觉。

如此一来,等各大矿业上马时,才能引起众多商人,争先购买,赵铭才能多集资,多割韭菜。

这时,在赵铭的书房内,赵铭坐在桌案后,吴崇德半边股坐在椅子上,显得十分的拘谨。

赵铭微笑道:“吴员外,你以为两淮盐业,当发多少股份,原始股应该每股多少!”

从管仲实现盐铁专营之后,历代王朝,就止私人从事盐业,实行官府垄断经营。

明朝一斤盐的价格为二分银子左右,而淮盐的成本却十分低廉,可谓垄断暴利行业。

明朝万历两间,赋税有一半是盐税,朝廷财政极度依赖盐税,而正因为如此,《大明律》才规定:“凡犯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节严重者可斩。

吴崇德来之前就做了功课,遂即沉声道:“回禀摄政王,两淮盐业要发多少股,每股多少钱合适。小人以为需要考虑三个方面。”

赵铭道:“你说!”

吴崇德道:“小人以为,首先要知道,大明一年要吃多少盐。其次是看淮盐占的份额,算出一年收益。最后,算一算恢复两淮盐业,需要的投入。综合这三点,便能算出一个朝廷和首批商人,能够接受的认购价格。”

赵铭点了点头,问道:“那你是否清楚,两淮盐业的估值?”

吴崇德道:“大明此前实行,“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十个纲,每纲盐引为二十万引,每引折盐三百斤,每年盐产量是六亿斤。每引得银六两六钱四分,应得一千三百余万两白银,但实际上朝廷最多时只得二百五十万两白银,盐税大量流失。”

赵铭没有打断他,他就喜欢这样用数字说话的商人,感觉比较靠谱,比较谨慎。

吴崇德道:“如今纲盐制,已经崩坏。不过通过人口,还是能算出,每年需要多少盐。以平均每人一年食盐五斤,大明如今就需要两亿斤食盐。大明盐价高,百姓多食用私盐,另外还有四川的井盐,两广的粤盐,朝廷提供的淮盐,大概只能占据四成,也就是八千万斤。以二分银子一斤的价格,便是一百六十万两的银业额。”

如今大明丢了半壁江山,加上年年战乱,人口锐减,食盐需求的总量下降大半。

再者,两淮屡次遭受兵灾,晒盐场被毁坏,也限制了淮盐的规模。

吴崇德顿了顿,继续道,“考虑只要朝廷加大打击私盐的力度,还有随着人口增长,以及今后收复北方,淮盐的潜力巨大。小人以为可以给两淮盐业估值一千万两。这个价格,徽商能够接受!”

“好!”这个估价,赵铭还算满意,毕竟这次赵铭同样是空手白狼,不花一分钱。

清军南下后,两淮的盐业遭受重创,官办的晒盐场、煮盐场,几乎毁坏殆尽,工匠和雇工也全部流失。

重建官办的两淮盐场,便需要投资,而这笔钱,便是有参股的商人来掏钱。

赵铭颇为高兴道:“就以一千万的估值来算,朝廷拿出一成的股份,十万股,每股十两,也就是一百万两的份额,让你们认购。剩下的九成,等上市后,根据需要,逐步发售。”

先拿出一成股份,从徽商手中,获得一百万两,用来重建两淮盐场,组建两淮盐业公司,并重新建立销售网络。

等两淮盐业上市后,股票很快涨,当涨到一定程度,朝廷便可逐步出售一定的股份,成现银。

当然如果不急这要钱,以盐业赚钱的能力,以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盐资源,也可以捂住股份,每年分取利润。

若是大明恢复鼎盛时期的人口规模,那么一年卖盐的利润将是一千三百万两,而淮盐又是主力,正常况下,能占据六成份额,也就是每年纯利近八百万两。

这也就是说,若是两淮盐业恢复到鼎盛期后,一成股份,每年分红就是八十万两。

吴崇德立时起给赵铭磕头,“小人替徽商,谢过下的赏赐!”

徽商做生意赚钱,并不容易,只能捡其他商帮漏掉的生意,像这么容易赚钱,还是第一次。

因此,吴崇德是真的感激。

“哈哈哈~”赵铭不笑了起来,暗道胖子会说话,不过吴崇德其实算错了帐,因为赵铭并不打算维持高盐价。

朝廷控股的公司,与私人公司不同,私人公司只追求最大的利益,但是朝廷控股的公司,因为朝廷是最大股东,而朝廷的目的,并非只有赚钱,还有稳定社会,给百姓谋福利的作用。

因此,以后盐价肯定要压下去,在盈利的况下,让百姓都吃的起盐,而这才是朝廷控股两淮盐业的职责。

“起来吧!”赵铭微笑挥手。

这时,书房外,侍卫却忽然禀报,“下,江淮棉业何经理求见。”

“哦?”赵铭疑惑一声,不明白何斌此时过来干什么,他应该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才是。

“让他进来吧!”赵铭随口道。

不多时,何斌便疾步进了书房,看见赵铭便行礼道:“下,臣有急事禀报!”

赵铭见他神,不皱眉,低沉着声音道:“何事?”

何斌喘息道:“江南绝大多数工坊,都不收江淮棉业的棉花,消息传出,股票已经爆跌三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