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混了个太子 > 第七十二章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求打赏

第七十二章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不好意思:因为丢了钱包和身份证,出了好多状况。

正式于第六十九章和第七十章,这两章当前也可订阅,但稍后需刷新,倒时改好我会通知大家。只是仅仅不宜此时观看。)

扶苏的举动,不仅仅平息了嬴政的怒气,而且解了昌平君的围。

没想到关键时刻竟然是扶苏这孩子替自己解围。说到底是自己的外甥,心向着自己,昌平君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说来有些惭愧,这些年妹妹因为自己和赵高关系亲近所以和自己越发疏远,但是没想到,关键时刻居然是自己一直冷落的侄子替自己解围。

而赵高这个狡诈之徒,他居然一句话都不替自己说。看他那神色,分明是在看自己的好戏,昌平君这才对一向阿谀逢迎自己的赵高起了厌恶之心。

脑海中这才记起了妹妹对自己的劝告。如今看来,还是妹妹说的对。赵高此人,日后再不可信任于他。

《五蠹一文》,文章倒也不算太长。扶苏徐徐读毕,又亲自将竹简双手呈上递给嬴政。

恰恰是这一举动,让嬴政感到心悦,当即道,“还是我儿知我。”

说着,嬴政冷眼瞟了一眼昌平君。这个眼神,让昌平君不寒而栗。他没想到王上心目中居然这样看重韩非。这个韩非,究竟有什么本事。

而韩非也没想到,关键时刻,居然是一个小孩为自己解围。韩非朝扶苏作揖,笑道,“多谢殿下。”

“韩非,这是我长子扶苏,你觉得如何?”嬴政嘴角上扬,略带得意之色。

韩非笑道,“公子年少聪颖,机敏过人,韩非佩服。”

“那你觉得,大秦的公子和你这位韩国的公子相比,又是如何?”嬴政突然冷冷问道,眸中全然不似初见时对韩非时那般渴慕。

韩非却也不惊不惧,当他未得嬴政介绍便已经猜出了扶苏的身份,就知道秦王会有此一问。自己是韩国的九公子,而扶苏又是大秦的长公子。

简单来说,韩非代表的是韩国,而扶苏代表的是大秦。

秦王真正想要问的是,在自己的心目中,韩国和秦国相比较又是如何。秦王嬴政对自己招募之心,再次让韩非感到为难。

但是,自己绝不可以在这个时候犹豫。

自己怎么可以为了荣华富贵,就抛弃自己的国人呢?

韩非抬首,笑对秦王,作揖道,“大王。夫公子扶苏与韩非,亦如同强秦之于弱韩。公子年少不假,却机智过人,日后必有大为。而韩非虽然已至中年,但却已经心衰力竭,除了著书立说,并无他长。”

韩非这番推辞,虽然明面上让人听着舒服,但是这其中却有他的推辞之意。他只肯著书立说,不愿为秦王效力。

韩非的固执,倒是引起了扶苏的兴趣。不为名利所诱,倒是少见。但是,这样的个性,似乎在这咸阳宫活不长久。九年来的时光,让扶苏认识到,父王手下的臣子,一个个都是豺狼虎豹。

这些年来,长安君成嬌叛乱、嫪毐作乱、吕不韦谋反,嬴政在夺权的过程中,靠的就是眼下站在他脚下的那些臣子的支持。自己的舅父昌平君在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向父王嬴政靠拢,在外悄悄为嬴政培植势力,而赵高则是这其中的牵线人,这也是自己的母妃虽厌恶赵高,但是却无法除去他的原因。

除此之外,蒙武、池子华、冯去疾等,都是那时吕不韦权力鼎盛时期没有靠拢他,却在关键时刻帮助父王嬴政夺权的人。

一言以蔽之,这些朝臣,不论忠奸,都是一等一的政客。舅父昌平君野心勃勃,赵高大奸似忠,蒙武刚正却也仍察言观色,至于池子华,他是这些人中看似地位最低,但是却也是这些人中最有智慧的……

而韩非的推辞,也让嬴政看到他的清正刚直,这一点,倒是和蒙武很相似。而且韩非立场坚定的这一点,和同为荀卿之徒的李斯相比,实在是强上许多。李斯原本属于吕不韦门下,当初昌平君被驱逐出了咸阳后,咸阳城中还是遍布吕不韦势力。右相吕不韦为此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下逐客令,借以驱逐吕不韦门客。办法虽好,却也使很多有才华的人就此离开了咸阳。

而李斯却依然不放弃,被驱逐之际,上书《谏逐客书》。这才让嬴政明白‘逐客令’的颁布对于想要一统天下的大秦来说,实在是弊大于利。

李斯虽然也有才华,但是他左摇右摆,毕竟是先前拜入吕不韦门下的人,嬴政对他还是心有余悸。毕竟,吕不韦多年以相父之名专权的那些年,嬴政甚感愤懑、抑郁难平。

可恨的是,而韩非这样的人物,却出生在了韩国王宫。韩王昏庸,有这样的人才却也不善用,活该有亡国之祸。

嬴政挑眉,又耐心道,“先生过谦了,寡人读先生的文章,已经受益匪浅。既然先生明知我大秦之强,韩国之弱,何不就此入我大秦为臣,辅佐寡人?”

嬴政的耐心,让昌平君等更感妒忌。因为,王上这样对待一个臣子,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面对嬴政在朝堂之上的请求,韩非现在只能答应。否则,激怒嬴政,后果不堪设想。韩非上前一步,恭声道,“大王厚爱,韩非自当效力。”

“好,寡人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来人,即刻便将护送先生的随侍遣回韩国。让他们告诉韩王,韩非日后便为寡人效力了。”嬴政厉色道。

这一举动,无疑是在昭告天下韩非已经叛国,断他回国念想。韩非当即色变,但是内心的坚持还是没有动摇。

今日朝会,除了会见韩使,也再无其他大事,所以很快便散朝了。

散朝之际,嬴政又将韩非单独留下,这一举动,可是让昌平君、李斯都红了眼。

尤其是李斯。

还记得数月前,嬴政突然夜间急召李斯。李斯还以为是自己的机会到了,终于得到了嬴政的赏识。然而没想到,进了祈年宫后,嬴政却一直在案上看公文。

见大王看的投入,李斯也不好打扰,只是一直在侧等候。终于嬴政看完了公文,对李斯道,读你的文章,胜过朝中诸臣千言万语。

可尴尬的是,那文章乃是韩非所作。李斯又羞又妒,却也还是向嬴政推荐了韩非。

没想到啊没想到,同为荀卿之徒,可为何陛下就只钟意韩非,而对自己视若不见呢。

李斯正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惆怅万分,独自在殿前徘徊,却遇到了太傅池子华。

池子华见到李斯,躬身道,“廷尉大人。”

池子华本来位分低于李斯,但是他是公子的老师,而王上也对池子华十分欣赏,所以李斯也对池子华作揖道,“池太傅,久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