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书剑盛唐 > 第三百八十三章 忽悠组合拳

书剑盛唐 第三百八十三章 忽悠组合拳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5 02:59:40

第三百八十三章 忽悠组合拳

“陛下,国库之入,在田赋,在商税。陛下完全可以避开这两者,另辟蹊径。”李诚一开口,李世民的眼珠子就亮了。这不是虚的,霜糖、海盐,都是实打实的赚钱大户。皇家书店什么的,象征意义更大。“

臣不请而私入新罗,所为何也?不外金银二者。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皆产金银,国朝以货换金银,内府设船舶司,还可用照顾宗室之名义,成立股份公司,经营海商业务。此一途也。”李诚郑重推出海上业务。李

世民点点头,没有表态的意思,等着李诚的下文。李诚从袖子里摸出一张地图,摊开后指着地图道:“东北四国较近,短期便可见效。臣拟派一支船队南下,南海诸岛,生产金银铜。我之船队,可商可战。”李

世民听着脸都红了,呼吸有点急促,李诚描绘的远景图案,太过诱人了。什么叫可商可战啊?字面意思,能做生意的就做生意,不能做生意就抢啊。换一个次序,能抢的就抢,抢不了再坐下来谈生意嘛。这

很符合大唐对外的价值观,一点都没毛病。没

毛病不假,但是不可预测的风险太多了。这可是大海之上呢,关中大汉骑马砍人没问题,在海上厮混那就是很要命的事情了。李

世民费解的是,为何李诚执着于大海呢?难道说,这货在转移朕的注意力?这个想法,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是一想到修宫殿不动国库和劳役,李世民的心又火热了起来。“

陛下,南下比较遥远,暂且先放一放,东北四国的贸易,就能让陛下吃的满嘴油了。”李诚此言一出,李世民明白了,南下是留给后来者。

“如此说来,自成有十足的把握咯?”李世民认真的看着李诚,那意思你得保证啊。

李诚郑重的点点头:“陛下大可放心,别的不说,霜糖运到新罗、倭国,十倍之利。铁锅五倍之利,丝绸三倍之利。彼等能拿出来手的,不外人参、金银、新罗婢。这些东西,运回来的利益,陛下很清楚。”李

世民的呼吸变得急促了,现在最大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李诚顺利的打通了海上贸易航线。就等着他一头扎进去,收割的同时,还要收税。什么交易所?见鬼去吧。“

陛下手握霜糖,海盐,放在交易所里,大宗货物的买卖,臣保证给陛下卖个高价。其中霜糖,陛下可下旨,定为皇家专卖。任何人仿制,皆可定罪。陛下还可以下旨,盐铁官营。”李诚又丢出一块诱饵,李世民犹豫了。

很麻烦,真的很麻烦,霜糖好办,只有自己能弄的出来。盐铁就很麻烦了。门阀可是有自己的渠道,生产盐铁的。别看李世民如此强势,一旦搞盐铁国营,真的要出大问题的。毕

竟,不是汉武帝啊!“

此事,容朕三思。”李世民一开口,李诚就知道没戏了。“

还有一事,本朝缺铜,开元通宝铸造数量不足,市面上存在钱荒。一旦海贸获得金银,陛下旨铸造金币。”李诚只好又起一个头来,铸造金币而不是银币,那是因为现在的银比金贵。中原王朝的白银价格很高,一直到明朝海量的白银涌入,才发生变化。“

再者,南诏有铜矿,陛下可令南诏王以铜贸易。日后南海航线打通,诸岛之铜可补不足。朝廷再无此优。”中原王朝一直存在缺铜的情况,之前的朝代,铜钱是没有标准的。唐朝的开元通宝,开铜钱标准之先河。但

是开元通宝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铜钱的含铜比例达到八成。这就导致铜钱本身的价值很高,民间的私铸屡禁不止,而且私钱粗制滥造。民间把铜钱融化了铸成铜器,可获利更多。最终出现了劣币驱良币的现象。

中原王朝钱荒的原因,不仅仅是缺铜那么简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陪葬品,和民间有藏钱的习惯。考古发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大量的铜钱和铜器,占用了太多铜资源。“

还有一途,开元通宝含铜八成,其中弊端诸多,可调整为含铜六成。只此一项,朝廷可获钱无数。具体操作,陛下可与群臣商议。”李诚为了让李世民挣钱,可谓煞费苦心。“

铸钱一事,所获难入内府之手啊。”李世民表示了担忧,心疼的嘴脸一览无余。

李诚真是火大,但还是得耐心的跟皇帝解释:“陛下,皇家要经商,总得让出点利益吧?内府得船舶司之利,得霜糖专卖之利,加之海盐之利,年入五十万可期。”这

三样加起来,一年挣五十万贯,在李诚看来,也就是三五年的事情。足够李世民修大明宫了,再贪心那就真的是与民争利了。“

似乎,也只能如此了。”李世民只好偃旗息鼓,差点就断了在李诚这里伸手的心思。但还是很不甘心,又来一句:“自成,交易所之事,朕想了解一二。”

“此事太过复杂,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回头有空,臣慢慢解释。不过陛下放心,交易所就是个平台,就像东西两市一般。所有现货交易,也是要交税的。臣就是从中收点手续费,怎么,陛下也有兴趣挣这个小钱?”小

钱?李世民心里冷笑,你李自成看上的买卖,能是小钱?朕还没老糊涂呢?

“自成,不实诚啊。这点小钱,是多小的钱啊?”李世民穷追猛打,好不容易又兜回来了,自然不肯轻易放过李自成了。

“陛下,臣拟的手续费为交易货款的百分之一。”李诚很干脆的回答,别小看这百分之一,这是从别人的口袋里掏钱啊。银行存款利息才多少啊?再者,交易所的大头不在这个呢,在期货交易上头。李诚可以肯定一点,只要运作得当,多少人要破产在交易所。话

说,这可是一笔缺德的买卖,至少现在的道德体系下,交易所是很坑人的。上回炒作一把大豆,就差点搞出大事情来了。朝

廷只能收税么?李世民有点不甘心,看看李诚,那表情你得意思一下吧?

李诚很清楚,一旦交易所的买卖做开了,带来的利益有多大。到时候真是群狼环视。这是大唐啊,皇帝是不跟你讲理的,新老贵族也不是讲理的人。“

唉,最多陛下和宗室股份公司的买卖,臣不收手续费了。”该交的保护费,还是要交的。不过交易所这东西,其中的奥妙唐代人一时半会是看不清楚的。得等到吃了亏,才能学会。李诚不着急,回头真的吃亏了,那也是买卖的问题。

反正这交易所,李诚是打算吃独食了。以前不敢吃独食,等到海贸一开,再灭了高句丽,财富和社会地位极大的提高了,那可就有底气了。

“臣的目的,还是方便大宗交易,确保农产品价格稳定啊。陛下!”李诚又开始胡说八道了,但是也不能算胡说八道。期货诞生的初衷,就是风险对冲。

当然了,一开始的时候,李诚是不打算推出期货的,只会在现货上做文章。荷兰人能把郁金香炒上天,中国人能把兰花炒出天价。在大唐,炒几样商品那不是小意思么?

一通忽悠组合拳下来,李世民算是彻底死心了,这小子这次态度很坚决。好在皇帝还是讲道理的,没继续纠缠。李诚正在琢磨着告辞的事情呢,大太监进来:“陛下,于志宁求见。”李

世民听了微微皱眉,点点头:“进来吧,太子最近不是挺好么?”2

0岁的李承乾,在这一年的上半年,确实表现很好。至少一干辅臣是这么看的。但是也有喜欢挑刺的,这个于志宁就是。进来举着笏板就喷上了:“陛下,东宫新盖居所,过于奢华,臣谏言阻挠,太子不纳,臣……”就

这话,李诚听着都想打人,这点破事都来告状,你是不是存心找茬,现实存在感啊?不过这事情跟李诚没关系,李承乾这货确实比较作死就是了。短短几年的时间,玩到要造反。

说实话,李承乾的问题,太子的几个辅臣很有关系,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这三个家伙,一开口就是很捡难听的说。固然太子是储君,应该严格要求,但是他们丝毫看不到,这只是个二十岁的残疾青年。怎

么说呢?他们恨不得弄个模型,把李承乾丢进去,让他在模型里生活,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做事。这不是扯么?这样能教出好来才怪事了。搞

的李承乾开始阳奉阴违,对这些辅臣玩两面派,当面接受谏言,私下里该怎么玩怎么玩。这帮人谏言倒是小时,一旦不被采纳,就来找李世民告状,说太子的不是。

尤其是于志宁,李承乾让宦官陪着玩一会,他就跳出来说,李承乾是秦二世。

挨的上么?反正李诚很反感于志宁这种人,总是用高标准来要求别人。手里拿一把尺,不按照我的标准做,你就是错的。这种人或许他自己能严格要求自己,但是你别要求别人啊?用

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这种人太恶心了。制定一套标准来严格要求别人,自己又做不到的人,更恶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