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书剑盛唐 > 第四百四十六章 西州

书剑盛唐 第四百四十六章 西州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5 02:59:40

第四百四十六章 西州

在民部的推广下,新的高产农作物在全国推广的很快,可以预见人口在未来十年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增长。当然这不是眼下要讨论的问题,李世民心里对高昌的定位,其实早有想法。正因为如此,下面的大臣才不好开口。迎

合上意这种事情,在这时代还是比较丢人的。跟皇帝对着干,那才是高风亮节。皇帝做的对,那是理所当然的,没必要捧着他。皇帝做错了,就该喷他。这

年代的士大夫比较有节操,所以就算知道李世民心里怎么想的,一般也不会站出来拍皇帝的马屁。在这个时候的士大夫看来,历史的教训告诉他们。皇帝不能惯着,得防着。不然的话,搞不好又出一个隋炀帝来。

能制衡皇帝的原因,不外是士族门阀在这个时代的强势。当然在贞观一朝的中后期,随着魏征等人的老迈,李世民的强势已经很难有人能抗衡了。

既然无法抗衡,那就不说话就是了。免得被民间物议流言泼一身的脏水,留下骂名。群

臣没人站出来说话,就算是长孙无忌,也不敢轻易站出来说话。这么说吧,新旧门阀之间的利益,开始出现了交错。这也是为何后来的李治,要废掉太原王氏的皇后时,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死活阻挠的原因。新

旧贵族之间,从最初的对抗,到后来的媾和,这个过程花费的时间并不长。利益是最稳定的纽带!即便李世民推出了科举,推出了印刷术,打破了知识垄断。有一点无法改变,李世民自己都是门阀的出身。大

臣们不说,李世民很失望,只好自己开口:“朕拟设西州,以安西域。”

开疆拓土这种事情,对于每个皇帝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诱惑。因为他不是躺在前任皇帝的基础上吃老本,这是可以祭告太庙的伟业,是皇帝政绩的最佳体现。可以青史留名不说,还能泰山走一趟封禅。

李世民要做千古一帝,这种嘴边的肉,怎么可能不吃?谁拦着他泰山封禅,谁拦着做千古一帝,绊脚石就必须搬走。高

昌太远了,道路太难行了,士大夫们和他们所代表的门阀贵族,并不是很感兴趣。因为觉得无利可图不说,朝廷还要花费巨大。那种破地方,丢给蛮夷野人又如何呢?这

种思维不是现在才有的,过去就有。对于中国人来说,不适合耕种的地方,其实都没啥保留价值。就算适合耕种,距离中央集团太过偏远,投入和产出的利益不大,也没啥吸引力。汉朝打通西域,主要开始为了对付匈奴这个宿敌,再者就是丝路的利益巨大。到

了唐朝,在群臣看来,如果西域诸国安分守己,没必要亲力亲为去守着西域吧?这种思维到后来明显不成立,你不搞人家,人家也要搞你的。所以才要彻底把西突厥干趴下。不然就无法保障丝路的畅通,因为利益一致,朝野才同意开边。

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所以利益还算有保证。考虑到投入的问题,还是有人站出来反对了。谁呢?魏征!这个人很特别,历史地位很高。面

对如此强势的李世民,群臣都没出来反对的时候,魏征站出来了。“

陛下初即位,文泰夫妇首来朝,其后稍骄倨,故王诛加之。罪止文泰可矣,宜抚其百姓,存其社稷,复立其子,则威德被于遐荒,四夷皆悦服矣。今

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十年之后,陇右虚耗矣。陛下终不得高昌撮粟尺帛以佐中国,所谓散有用以事无用,臣未见其可。”以

上是原文,翻译成白话的意思,大概就是鞠文泰和皇帝有旧情,现在他死了,放过他的儿子,恢复高昌国,其他小国都会被陛下的仁德感动的。

如果要设一个州呢,至少要一千的兵力守卫,三五年换一次,在路上就得死掉三四成。最终朝廷无法从高昌获利,花了钱得不到好处的事情,臣不认可。

魏征说的是不是夸张了点呢?应该说是有点,但是夸张的程度不大,所以才体现出李诚在西征大军中行军时做出的贡献巨大。

面对魏征的劝谏,李世民黑着一张脸不说话。让他放弃高昌,不可能的。所以李世民忍着不悦回了一句:“卿身体不好,回家去养病吧。”魏

征说的对不对呢?看起来很有道理,放在整个历史来看,如果当局者都这么想的话,今天的中国也就是在黄河流域。类似的案例在明朝也有一次,朱棣死后,文臣鼓吹放弃交趾,也就是现在的越南。魏

征神色暗淡的举着笏板:“臣老迈,请乞骸骨。”李

世民更加不快了,一个人总是给你扫兴,你喜欢的起来么?强忍着要发怒的情绪,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李世民依旧和颜悦色道:“爱卿哪里话来,朕可离不开爱卿放辅佐。”换

成一般矫情的人,可能会继续坚持,但是魏征却没有,只是一次就默默的退下。魏

征反对无效,李世民乾刚独断,群臣没有异议。“

一个朝代开疆拓土,不仅仅是君王的荣耀,也是辅佐臣子们的荣光。从这个意义来说,魏征是个值得敬佩的人。他的观点或许不可取,但他是个有坚持的人。”这是后来李诚对魏征的评价,当然是说给李治听的。“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人敢发出不同的声音,那距离危机也就不远了。人,要听的进去不同意见,你可以不接受他的观点,可以不认同他说的每一个字,但是你一定要让人家说话。”这是李诚告诫李治的又一个道理。

李世民下令拟旨,群臣都在,三省皆无异议,高昌立为西州,正式成为大唐的一个州。这

是一个自上而下,不断开拓进取的时代。尽管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但是依旧无法阻止大唐君臣往前走。高昌的定位决定之后,李世民又做了一个在群臣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决定。李

诚平妻武顺,贤良淑德,才情卓著,特赐诰命……李二,还是说话算话的。

唐军在高昌一直呆到五月底,总算是等到了朝廷派来的官员,带来了朝廷关于设立西州的旨意。这个时间,比历史上要提前了很多。关于如何在沙漠中行军的内容,侯君集让李诚写了一个东西,也被信使带了回去。

这样以来,这次来西州上任的官员,随行人员的损失,意外的不足一成。十个里面,都没摊上一个倒霉蛋。之所以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关键是一副地图。李诚亲手绘制的地图,还有指南针。当然这个指南针,是李诚送给裴行俭的。

作为李诚来说,在高昌这段时间呆的并不算特别愉快,因为他要不断地生病,而且这个鬼地方也没啥好玩的。要不怎么薛万均会被人抓到把柄呢?似乎除了女人,也没啥好玩的。李

诚的后军大概是个例外,因为军纪良好,后军的营地外面,聚集了大量的本地人。做什么生意的都有,自然也不乏自带设备搞生产的女人。士兵们发泄精力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球场上横冲直撞,一个是军营不远处的一片民宅里。只

要不扰民,李诚对士兵们还是很宽容的,吃的喝的,都尽力弄最好的。相比之下,前军,中军的军纪,就要糟糕多了。经常会发生一些糟心的事情,但是不归李诚管,所以也就当着没看见。作

为领军的将领,李诚算是洁身自好了,除了两个走的时候给点钱打发的胡姬。其余的事情一概不碰,大小酒宴,一概不参加。安心的在军营里“养病”。关

于留守将领的问题,李诚出了个抓阄的主意,朝廷的官员来了之后,这个问题就摆在桌面了。留谁,这是个问题。于是侯君集把一干将校都召集过来,够资格留下的,抓阄决定。这

个全凭手气,没法子的事情。所以,众将校也没什么意见。不过侯君集这家伙有点讨厌,之前非要发表一番演讲,内容无非就是留下来的人不要泄气,有机会做班超哦。

李诚听了歪歪嘴,你忽悠傻子呢?要不,你留下来?还是让你的侄子侯三留下来?侯三明明是有资格抓阄的,为何人都没在场呢?李

诚还在心里吐槽的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原来是个大帅比,现在晒黑了很多,脸上也多了一些沧桑。这个大帅比叫裴行俭,他站出来朝侯君集抱手道:“卑职自请留守!”

“我反对!”李诚开口了,主要是觉得内疚了。这裴行俭不是被自己忽悠瘸了吧?尽管他在历史上就是在西域建功立业的,但这个时空完全没必要在西域受苦不是?现

场一阵安静,所有人的视线都对着李诚,行军总管反对自己的部下留守西域?这种上司,给我来一打。裴

行俭深呼吸,冲李诚抱手道:“自成先生,裴某心意已决。长安随好,但却无用武之地。”李诚淡淡道:“闭嘴,想打仗在长安也有的是机会。”侯

君集脸色变得的难看了,瞟了一眼李诚:“自成,这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