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书剑盛唐 > 第四百九十一章 居然错了

书剑盛唐 第四百九十一章 居然错了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5 02:59:40

第四百九十一章 居然错了

“沔州偏远,难以得到外力相助,这是缺点。但是太守的权利更为集中,受到的掣肘也少。如果是长安县令,累死累活出点成绩,在上面看来也是应当的。沔州则不然,容易出成绩,只要有畅通的上达渠道,不难被朝廷看重。”

说着话,李诚端起茶杯抿一口,这会还没端茶送客的说法,白松陵坐直了身子,突然发现去沔州也没那么糟糕了。李诚放下茶杯继续:“到了沔州,首先要与府兵都尉达成一致,其次是分化地方豪强,打一批拉一批。”

“这些都好理解,劳役的事情,还请自成先生详加解释。”白松陵也是积年老贼了,李诚说的这些自然是很容易就想明白的,很自然的就接受了。“

本朝立国以来,实行均田制,意在耕者有其田。本意是好的,现实是均田制难以为继。别的地方不知道,长安周边算是天子脚下了,土地兼并的情况你应该清楚。更不要说说沔州那个地方,天高皇帝远。有点灾害,百姓就得买掉赖以为生的土地求活命。”白

松陵的表情非常尴尬,作为白氏的族长,他也干过这种灾年买地的勾当。一旦有个天灾,朝廷也不是不救济,而是地方官员的节操不靠谱。往往消息会被压一段,压不住才会上达,等到朝廷做出反应,灾情往往已经很严重了。

干过地方官员的白松陵,太知道这一套了。草民草民,跟野草一样,在统治者的眼里,有时候就不算人。这跟统治者和制度没关系,单纯的人性问题。嗯,大英帝国的工业革命初期,普通百姓的生活了解一下。好

的制度带来的利益,自上而下的瓜分后,落到百姓的头上少之又少。国家整体上稳定,没有内乱,百姓饿不死。这就能称为盛世了!有的盛世,内忧外患不断,照样厚颜给自己戴顶盛世的帽子。嗯,我说的是康乾盛世。

“长安尚且如此,沔州的情况只会更恶劣,五倍,甚至十倍于长安治下。身为太守,到了沔州要立威,知道找什么人下手了吧?打击豪强得了钱财,不用着急往口袋里装,拿出来招募百姓兴圩田。得到的公田租给百姓耕种,三年免租,五年半租,税要交。”白

松陵的眼睛亮了:“明白了,所谓的劳役要付钱,指的就是这些免租半租吧?自成先生好手段,百姓劳役,给点粮食吃,加上这些手段,就能大大的激发劳役积极性。”

李诚有点晕,这家伙的思维跟自己似乎没法在一条线上,谁说不用给工钱了?等一下,李诚明白过来了,自己还是错了,其实白松陵的办法更好。还是那个问题,人性!

李诚陷入了思索之中,白松陵没再说话,小心翼翼的看着他,以为自己说错了。想的越多,李诚的心里涌起的苦涩就越多。斗米恩升米仇,这才是人性啊。就像天朝的扶贫,宁愿躺着等救济也不去干活的人少么?

同理,欧美的福利政策下,宁愿乞讨也不去找一份工作的现象,不也比比皆是么?这就是人性的问题了,老祖宗一句话,解释的很清楚了。所以说,别看自己是个穿越者,实际上在对待人性的问题上,真的不如白松陵。“

你说的对,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吧。三五年之内,圩田得耕地百万亩,封个爵位都不在话下。”回复冷静的李诚,顺手描绘了一下远景。白松陵顿时看见了前途和希望。

“然也,等到太子登基,由此政绩在手,也能得到重用啊。”白松陵越想越美了,人不在太子身边,固然是少了亲近。但是镖局在白氏的掌握里,每月都给东宫送钱的。不在跟前,太子也会记得白松陵的好处。

作为一个能臣,不管谁在皇帝的位子上,总是要重用的嘛。不就是三五年的时间呢?辛苦咬牙奋斗,坚持下来前途就是光明的,没准将来混个宰相当一当呢。觉

得前方一片坦途的白松陵也不多留,恨不得明天就能飞到沔州,这会赶紧起身告辞回长安。明天去吏部办完手续,三五天内就南下沔州。这年月从长安到沔州可没高铁飞机可以做,你得先往东出潼关,到了洛阳再转道南下。

李诚也没打算留他,只要白松陵接了这个差事,在沔州勤勤恳恳的做老黄牛。回头太子事发了,白氏还不得来跪求李诚出手抢救一下么?到时候,整个白氏都能捏在手里了。

李诚很客气的送到了大门口,临了还来了一句:“地方前方账目必须要搞清楚,并且掌握在手中。这样吧,白氏送来培训的几个人,白太守可以带在身边。有他们帮忙整理钱粮账目,就凭地方上那些土鳖,做出来的账本他们都看不懂。”白

松陵顿时大喜过望,别看是他送来的人,这会的情况是他根本不敢往回收。李家别的不说,培养出来的账房,轻松吊打全长安。在外做官呢,最重要的是两个权利,一个是人事权,一个是财权,有这些人相助可谓如虎添翼。

白氏倒是也有自己的班底,但是那些钱粮幕僚,如何比的了李家出品的账房。

白松陵再三谢过,高高兴兴的踩着夕阳回去了。李诚也松了一口气,又一桩事情了了。

最初李诚没打算动白氏的念头,他的想法是跟崔氏联姻之后呢,渐渐的把崔氏绑在一起。这个想法的可行性是很高的,但是他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崔氏蓝田房就没觉得大家是对等的。这个就很讨厌了,崔氏的目的是捏住李诚,培养在朝中的代言人。

李诚的想法是大家平等合作,互为守望,两者之间实际的想法相去甚远,这还怎么合作?加上崔氏蓝田房欲壑难填,导致现在与崔氏的关系非常糟糕。崔寅倒是一直在努力的弥补关系,但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崔

氏蓝田房唯一靠谱的人,现在看来就是崔成了。这为结义兄弟,在登州干的真不赖,配合许敬宗、刘仁轨、程处弼,死死的守住了李诚的底线。李诚的底线很明确,水师不动。这

其实也是皇帝的想法,水师不能碰。崔成的努力也不是没有得到回报,短短两三年,登州从下州升格为中州,太守自动升级一格。再干个三五年的,再升一级,还不耽误挣钱。何乐不为呢?所以说,崔成蓝田房最靠谱的,看问题很清楚。

没有崔成的支持,登州水师这一块,还真的不好说。不然地方上单单一个钱粮,就能卡死你。别以为卖咸鱼就能解决大问题,地方要刁难你,咸鱼都收不上来。

与崔氏联姻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李诚现在想起来,自己犯了不小的错误。就是对仕途的追求,没能达到崔氏的预期。也就是说,李诚并没有真正掌握崔氏的意图,而是单纯的认为,崔氏就是想卖婚。实则不然,崔氏更主要的目的,还是培养代言人。反

观当时的李诚,其实是可以选择靠向山东士族的,但是他还是选择了靠向皇帝。原因很简单,李诚不想做傀儡。更不想卷入长安这个是非之地,至少在贞观一朝,都不合适。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因为皇储之争。

贞观朝的皇储之争,可谓波诡云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李世民其实一直都没有放弃李承乾。这是谁都没想到的,如果李承乾是可以抢救的,李诚倒不介意入东宫为幕。但是李承乾属于那种教育不好的。

李诚回去的路上,一直在反思自己穿越之后做的事情。最终的结论是错误很多,终归是上一辈子太吊丝了,层次太低,很难理解这种高端群体的思维。这就导致他就算有历史可以对照,学习的过程照样非常的漫长。

有的事情,还是要经历才会有深刻的体会。好在穿越之后的李诚,显得很年轻。而且他上一辈子的积累也不差,至少在基层的积累,对他的帮助很大。看起来很高调,实际上一直小心翼翼的憋了好几年,现在的李诚今非昔比了。一

份拜帖送到李诚的面前,一个陌生的名字,李顺。后缀很重要,西市三江金银铺。这是李道宗的人,典型的白手套。这张拜帖的出现,说明钱庄的事情李世民已经交给李道宗处理。这个情况让李诚很意外。

难道说李道宗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么?李孝恭去世之后,他成为宗室的管事人么?如果不是这样,没道理让李道宗来处理这个问题。钱庄的事情,牵扯到的人数其实不少。其中主要是宗室,还有少量顶级士族。

李世民怎么处理那些预备股东退出的事情,李诚根本就不关心。拿出四成的股份丢给李世民处置,就没有必要再操心什么了。尽管能收到很多钱,但是代价真的很大。这个钱庄,今后要说大股东,应该就是李诚和皇帝为首的宗室了。这

是李诚面对士族咄咄逼人的态度,做出的选择。外人看起来,李诚这是导向皇室。那

么实际上呢?李诚真的倒向皇帝和宗室了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