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书剑盛唐 > 第五百六十七章 战争准备

书剑盛唐 第五百六十七章 战争准备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5 02:59:40

第五百六十七章 战争准备

第五百六十七章 战争准备

金胜曼在长安活跃了一段时间,自觉对大唐的官员有一定的了解,按照常理来看待李诚。没想到李诚是个无法用常理来对待的人。

现在的李诚真的什么都不缺了,就剩下一点家国情怀想兑现一下。

真正意义上的士大夫,大概都是这个套路。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一般选择在秋收之后发动,原因主要有两个。一者粮草充足,二者战场病疫的防疫。天气冷的时候,战场上的尸体不会快速的腐烂,还有就是伤口发炎率低。

要知道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直接战死的概率很低,多为负伤。

没有抗生素,没有破伤风针,被人捅一刀真的有很大的机会死人的。

当然这指的是优势一方可以从容用兵的情况,真的逼急了还管什么季节粮草啊。隋末天下打成一锅粥了,人命不值钱的时候,谁打仗还看季节啊?不干掉别人自己就活不下去了。

大唐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自然不着急发动战争。战争准备周期可以长一点,最大限度的做好准备,为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鉴于东宫事变后的余波犹在,年内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并不现实。所以李诚也不着急,但是开始抓紧练兵了。长安方面也没闲着,一边继续稳定朝局,一边开始人事布局,为明年的战争做准备。

李诚的练兵方向主要在水战和登陆作战,战争准备主要集中在情报搜集和地形的勘察。

这些年登州水师方面这一类的工作一直都在做,李诚这边的准备可谓相当的充分。

把任务都布置下去之后,李诚开始准备搞事。登州城外的一处山脚下,派兵在此驻扎,不断的把收集来的硫磺、硝石、木炭运到此地。登州官场知道这里在干啥的人只有李诚一人,就算是刘仁轨、许敬宗、崔成问起这个事情,李诚也都表示绝密不能外泄。

长安的李世民底气十足,发动战争的消耗根本不在话下。手里捏着李诚从门阀口中夺来的海盐之利,还有不下与盐铁的雪糖。即便是钢铁也因为李诚的少府监技术升级,现在的产量超出历史上的五倍还多。

不缺钱,不缺武器,不缺士兵,更不却带兵打仗的将领。贞观年间的大唐,可谓朝气蓬勃。李世民与群臣商议之后,派李绩前往幽州任河北道总管。张亮这家伙告侯君集的黑状,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被任命为齐州总管。

本打算让张亮出任河南道总管的,但是张亮跟李诚关系很糟糕,李世民只好退一步。权利上张亮不能节制李诚,只能是作为一个辅助。真的打起来,李世民还是更信任李诚一点。毕竟战无不胜李自成嘛。

张良的主要任务,还是做战争准备,届时张亮率一路人马,奔着辽东半岛登陆,夹击边境上的各州。李诚则是率部封锁海面,趁机沿着大同江寻机歼敌。

具体战略都是当初商量好的,李诚还有一个准备船只的责任。

贞观十七年下半年开始,李诚在登州疯狂造船,之前多年的技术储备、人员储备和材料储备,在这一年爆发了。李诚开始下饺子似得一波流,一年的时间造一千料以上大船五十艘。其余小船交由民间船厂生产,得五百料以下船只三百余。

登州水师在一年之内,暴兵达到两万。陆战营也进行了扩充,含陌刀兵五百,轻骑五百,弩手五百,长枪兵五百,刀盾兵五百,后勤辎重营一千人(工兵和运输兵)。

水师两千料大船五十艘,千料大船一百八十艘,五百料一下各类大小船只八百余艘。就这还没有进行民间动员,这些年登州海贸发达,海上捕鱼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旦进行动员,李诚有把握凑集船只总数达到两千条。运输张亮的一军人马,根本就不需要动用水师的船只,民间的船只搜集一下就搞的定。

大唐的战争机器转动了起来,高句丽自然不会没有反应。但是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乙支文德只能是不断的巩固城防,进一步拉拢百济,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

高句丽的乙支文德也是一代枭雄,历史上李世民三征高丽未竟全功,只是重创了高句丽的经济。加速了高句丽内部的矛盾激化,乙支文德死后,高宗轻松搞定高句丽。

唯一令人费解的是百济,高句丽的情况如此糟糕,百济还是跟高句丽绑在了一起。真是没法理解,从战争的角度出发,站前李治是派人争取过百济中立的。可惜被拒绝了。

贞观十八年秋,比历史上提前了一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

唐军在幽州设大营,四万卫军,各路府兵,幽州大营总兵力达十五万之众。另在登州设分营,生怕李诚镇不住场面,老将李靖被再次出山,坐镇登州指挥李诚和张亮的两支人马。

张亮麾下河南道各州兵马两万,李诚麾下水师以及陆战营三万人。加上幽州大营,征伐高句丽的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万万。这一点比历史上要多出十万兵力,主要是财政更为宽裕的缘故。历史上十万大军征讨高句丽,其中六万兵力在负责后勤。

张亮的水师基本没有起到作用,所以李世民第一次征伐高句丽没能成功。

这一次,因为李诚的提前布置和准备,加上国家财政空前的良好,李世民可以武装更多的士兵,调集更多的人马,决心毕其功于一役,一战灭其国。

高句丽之战,最大的问题就是攻坚难度太大。李世民正在关注攻城器械运输的问题时,李诚亲自押送一支车队,来到了幽州。

李世民颇为惊讶的见了李诚,见面之后很不客气的开喷:“竖子,不在登州备战,跑到幽州来做个甚么?”

李诚笑嘻嘻的上前道:“陛下,还请移步出城,微臣请陛下看点有趣的事情。”

换成别人,李世民能一个大嘴巴扇过去,这在准备打仗呢,三军整备之中,你跑来请陛下出城去看热闹?但这是李诚啊,李世民想了想,还是点点头,带着五百飞骑跟着李诚出城。

城外一僻静的旷野处,李诚递给李世民一把单筒望远镜,抬手一指前方的一个小山包道:“陛下,靠近了太危险,站在此地用这个看的比较仔细。”

“装神弄鬼!”李世民倒是没发火,吐槽之后接过了望远镜,李诚指导之下开始用望远镜观察大概在一千米之外的小山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