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书剑盛唐 > 第五百八十三章 釜底抽薪之策

书剑盛唐 第五百八十三章 釜底抽薪之策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5 02:59:40

第五百八十三章 釜底抽薪之策

第五百八十三章 釜底抽薪之策

李世民于城中大宴三日贺辽东之役,新罗、百济遣使来贺,宴上新罗使者提出百济与高句丽素来一体,今虽有薄功,不过是将功补过,却功不抵过,当罚其一县之地,以偿新罗。

百济使者惊恐莫名,不敢反驳,实在是之前的做的太过。新罗使者见状,不免洋洋得意。

李世民没有表态,而是看着李诚笑问:“自成意下如何?”

李诚缓缓起身离席,走到新罗使者面前,新罗使者赶紧站起躬身施礼,李诚面无表情的看看他的脸:“脸不够大,我帮你修一修!”言罢抬手一巴掌狠狠的抽过去,新罗使者直接被抽的往后一倒,晕了过去。

刷,所有视线汇聚在李诚身上,所有人都没想到,李诚会有如此举动。

李诚根本就当一回事,朝李世民一抱手:“臣有罪,臣告退!”

李世民的脸色变得及其难看,别人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那么在想什么呢?

皇帝的表情渐渐的朝愤怒的方向发展,李诚的背影消失的瞬间,李世民狠狠的一拍身前的桌子,震的酒杯乱跳:“竖子!”皇帝老子拂袖而去,宴席不欢而散。

不紧不慢的回到住所,弄点热水用原主人的大木桶泡个澡,完了往床上一躺,似乎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般的睡的很香。几个亲近的部曲本来是担心的不行,现在一看都安心了,该干啥干啥,家主这样子一准没事,皇帝不会找后账。

大清早的天刚蒙蒙亮,值下夜岗的牛二贵正在打瞌睡,听到有脚步声,嗖的一下眼睛睁开了。盯着门口没一会,棒棒棒,有人在敲门。

侧门打开一看,牛二贵吓的一哆嗦,皇帝老子的脸上挂着寒霜呢。

赶紧开门放进来,这是来算后账的么?牛二贵的腿有点软,靠着墙哆嗦。

李诚的生物钟很准时,这会已经起来了,在后院里梳洗中。听到脚步声也不回头:“李山,昨晚上没**害宅子里的下女吧?”

李山倒是想回答,被李世民用眼神给制止了。今非昔比,李山也知道皇帝老子惹不起。

噗,屁股上挨了一脚,李诚往前几步站稳,回头施礼:“罪臣……”

“闭嘴!有罪没罪朕心里明白!”李世民恼羞成怒。

李诚明白了,皇帝老子昨晚上回去才想明白的,所以才会有脚踹报复的一幕。

想明白什么呢?李诚不是担心功高不赏,而是另有原因。自诩大度的李世民,明白的晚了点,自然有点恼火,智商被压制的不爽集中爆发了。

“说吧,为何要抽那使者?”李世民还是很想知道答案,不然心里难受。

“就是觉得他脸太大,想抽他。陛下,臣觉得吧,对这些外藩使者,真不能太客气,不然都是一群蹬鼻子上脸的货色。”李诚笑眯眯的报上答案。

李世民听了摸着胡子稍稍沉吟,这话是听进去了。登基以来,为了体现天朝上国的气度,对外来的使者还是很照顾的。尤其是东边几个国家,新罗和东瀛是典型代表。

“陛下,臣拟在登州取缔外藩会馆。”李诚又来一招,李世民听着眉毛竖起来。竖子心眼太小了一点吧?天朝上国怎么就不能容人呢?但是一想昨晚上新罗使者的嘴脸,又觉得有道理。本来新罗就没出多少力气,已经分润了好处,还敢惦记人家百济。

看起来当初李诚坚持保留百济是正确的,不然半岛就这么一个国家,还真是难以制衡。尽管灭之不难,实际上大唐对于半岛的苦寒之地的兴趣真不是很大,如果不是高句丽虎视中原,而是安心在辽东龟缩,别说李世民了,前隋的杨广都不带动它的。

“朕知道了!”李世民竭力的想平静下来, 还是没忍住问:“自成为何如此苛待外藩之人?须知万国来朝,放显我大唐气象。”

“陛下,太史公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胡人也好,新罗人也罢,没好处谁会万水千山来大唐?长安胡人云集,须知胡人最远者可达数万里之外的欧罗巴。跑这么远来大唐,难不成是为大唐繁荣做贡献来了?”

一番话说的李世民脸色阴沉了下来,李诚当着没看见,继续道:“只有不论军事还是经济强盛的大唐,才是这世界的中心。才能吸引这世界哪怕是最遥远的国度的人来大唐求利。”

“竖子!”李世民丢下一句话,转身要走,李诚在身后道:“陛下,臣所虑者,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借口,伤及大唐的利益。”

年关渐近,大唐设安东都护府,以张亮为大总管,李世民则领三军班师。历史没有乱来,在李绩的建议下,李世民决定迁徙高句丽百姓至江淮,河南、江东两道,迁百姓一万户至辽东实边。归途至幽州,李治领褚遂良马周等辅臣迎驾,至此辽东战事毕。

李诚欲返登州,陛前请辞,李世民留之独对问:“迁辽东之民入河南、江东两道,朕深思后觉得多有不妥之处。”

李诚道:“陛下所虑者,豪强趁机兼并土地尔。可使御史多人巡视两道,微服而察之。有不法兼并土地者,杀之。或可效汉武帝之故计……”

李世民听了一摆手:“不可,汉武帝迁富户至长安,于今时不和也。”

李诚叹息道:“陛下欲徐徐图之,臣无计可施也。”

李世民道:“竖子,安敢欺朕?速速献策于陛前。”

这是要压制门阀世家的意思,李世民没有找到好办法,问计于李诚。

李诚有办法么?有是有的,问题是要论手腕,李诚怎么比的了皇帝老子呢?问题是李诚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李世民现在提问的问计的时机。判断一下大局,辽东战役结束后,李世民登泰山封禅的举动,已经无人能阻挡。

前隋杨广没有做到的事情,李世民达成了。汉以来丢失的辽东领土(乐浪郡)夺回来了不说,还直接被半岛拿了一半回来。这是何等伟业?这时候李世民要说比肩汉武帝,谁敢拦着?这时候李世民要登泰山封禅,谁敢拦着?

在这个大前提下,李世民打算借无人能抵挡的势头,对士族门阀进行新一轮的压制,这完全说的通。要知道,在此之前的李世民,是搞过《氏族志》的。在是理论武器!

“平衡之道,非臣所长。臣唯有一下策,陛下姑妄听之。”李诚想了想,还是觉得要说两句。李世民对收拾一点门阀世家,将来李治登基后就会轻松一点。

“说,朕听着呢。”李世民露出满意的笑容,李诚低声道:“科举之时,优先照顾寒门士子。朝廷需要新鲜血液,否则时日长了,底层士子上升通道便断绝了。”

“嗯,朕知道了,还有呢?”李世民是要榨干李诚的脑子了,李诚想了想道:“陛下,搞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普查吧。”

“人口普查?”李世民望文生义,反问道:“查隐户?”李诚点点头:“土地再多,也是要人来种的。朝廷可花三五年的时间,重点打击那些隐户的豪强。”

如果李世民真的能搞好这一次人口普查,就算一小部分隐户没有查出来,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好处还是很大的。问题是,这个事情并不好操作,朝廷上下反对的声音会很大。

李世民看着表情平静,实际上内心颇受震动,李诚献的可谓釜底抽薪之策。

李诚见他意动,低声道:“陛下,可重新设一个规则,不同的爵位可以拥有不同数量的部曲。超过这条线的,查一个办一个,千万不可手软啊。否则此计就是白费劲。”

李世民还在犹豫,要知道隐户的问题一直存在,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隐户类似门阀豪强的家奴,他们附属在门阀之下生活,这些人是不交税的。土地兼并的过程中,不断的有百姓变成隐户或者是佃户,这样一来农业税将越来越少。要知道,唐朝是个农业过,农业税收是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中后期,唐朝开始了海贸,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国家的税收。但是总体来说,并没有多少改善,国家的财政依旧非常糟糕。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党政剧烈,藩镇割据。上哪去收税?

封建王朝的灭亡都有一个必然的因素,那就是财政破产。远的不说了,近代的清朝,橡胶风潮之后,最后一点家底子搭进去,国家财政破产,盛宣怀才动了铁路的心思,导致了保路运动的爆发。归根结底,就是国家财政破产。

每当一个朝代的国家财政破产了,距离灭亡也不远了。

贞观年间,门阀豪强的危害还没那么大,即便如此,李世民也在想方设法的搞他们。可见,门阀豪强对于国家的统治来说,存在着巨大的威胁。

李诚的人口普查这一招很厉害,但是执行起来难度太大。别的不说,这条政令能不能在三省六部的群相那里通过,最终形成政令都是个问题。就算形成了,也未必能得到执行。

这里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封建集权**的另一个弊端——皇权不下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