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江山无策 > 第一七零章 商议盐价

江山无策 第一七零章 商议盐价

作者:孤舟独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19:14

第一七零章 商议盐价

李修涯见状下了一大跳,惊呼道:“一千万两?这才多久啊。”

闻先成先是一愣,随后道:“修涯兄是在开玩笑吗?”

“什么意思?”

李修涯一愣。

闻先成道:“我的意思是一百万两。”

一百万?李修涯的兴致一下就低落了不少,也算不得很多钱嘛。

自己太爷随便出手就是一百万的巨款。

闻先成见李修涯面露不屑,苦笑道:“修涯兄,莫不以为钱财都是大风刮来的?还一千万?这大燕一年的财政收入,折合成银子,也就两三千万两的样子,盐利虽是高,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那里有那么夸张。”

李修涯讪讪一笑。

闻先成起身对着李修涯拜道:“此事还是托了修涯兄的洪福,闻家能摊上这门差事,百年之内,我闻家便不可能败落,请受我一拜。”

李修涯连忙扶着他,笑道:“这话说的,见外了啊。”

两人相视一笑。

燕国和卫国缔结了同盟,除了布告天下之外,两国之间也建立了长期的贸易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商品就是粮食和盐。

卫国商人集团以叶九声为首,而燕国这边就是以闻家为首。

将盐从卫国运回,随后却没有上交给官府,陛下特旨,让闻家自主贩卖,闻家也借此成为了皇商,而这场生意,朝廷从中抽取八成利润。

剩下的两成,一成给了闻家,毕竟闻家要负担这条商路,来往开销也都是闻家自己负责,而另一成也是交于了闻家,用于打点各地行商,将盐贩卖出去。

从此事运作到现在,差不多有小半年了,有百万银钱,也算是很夸张了。

这还是只在阳州与吴州境内贩卖的效果。

闻先成道:“这次来燕都,除了跟户部对接此事,还想就盐价一事跟聂大人商量一下。”

李修涯想了想,问道:“闻兄的意思,是否觉得盐价还是过高了?”

闻先成微微点头。

“我亲自去过卫国,卫国不仅海盐产量颇丰,那盐矿也有很多,负担两国的根本没有任何压力,所以这盐价自然要往下压一压的。”

李修涯笑道:“难为闻兄竟然有此赤子之心,看来当初将此事交给闻家的确是正确的,若是换了旁人,定然是想盐价越高越好,好从中得利。”

闻先成笑道:“修涯花费心力促成此事,可不是要让我闻家一家得利对吗?”

李修涯微微点头。

在燕国,或者说对秦楚燕三国来说,盐的产量一直都很低,只得从别国买,这价钱自然高,到了自己国家,盐价自然也不可能低。

寻常百姓,甚少有吃得起盐的,当初李修涯落难姑苏,在难民中见过,那些人都是用的醋布,好一点的会吃得起盐布。

就是李修涯当了姑苏的账房文书,大半的工钱也都用来买盐了,而且还是粗盐,并非上好的青盐。

盐价不降,普通百姓便吃不上盐。

李修涯没办法让所有人变富,便只能将盐价变低。

虽然盐利可图,但是李修涯相信,燕帝李烜不会如此短视去争这眼前之利。

随着闻家和叶九声贸易的深入,更多的食盐流入大燕,到时候不仅是阳州和吴州,整个大燕都要受益,这就是李修涯当初愿想的那样。

人人都不会再为食盐昂贵而发愁,便有更多的钱财用到其他地方,或是读书,或是做生意,或是买耕牛...

每个人虽然只是节省出一小笔钱,但是换算到整个大燕,那就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而李修涯想让这个数字再稍微大一点。

所以盐价一定要降,也一定会降,但具体降到什么地步,还需要时间来调试。

“咱们大燕也有盐矿,可惜我不是理科生,不然教你们提纯蒸馏,也就不用去卫国买盐了。”

三人听不懂李修涯说的什么,但是觉得好厉害。

闻先成问道:“修涯兄学究天人,难道是有产盐的办法?”

李修涯苦笑着摇头:“我试过了,我连个烧杯都做不出来,谈何蒸馏提纯?虽都是些高中知识,却是早就忘了,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

烧杯?高中?

三人听得一头雾水。

李修涯笑道:“此事不提也罢,现在这样也很好,想必盐价已经回落一部分了吧?”

“不错,比去岁的时候,光是姑苏的盐价就已经降了两成左右,现在只一斤三十五文左右。”

闻家虽然有贩卖盐的权力,但定价权却还是在朝廷手中,就是姑苏的盐价,也都是长途跋涉,得了陛下的首肯才降的价。

“三十五文...”李修涯微微摇头,“还是太贵了。”

闻先成笑道:“贵自然还是贵了点,不过也已经有所缓解了,那么修涯兄觉得降到多少合适?”

李修涯想了想,说道:“十文到十五文吧,最好是全国统一定价。”

各州府的盐价其实都略有不同,想要坐到全国统一的平价其实没那么简单。

闻先成一惊,随后苦笑道:“修涯兄还真敢想,我这次预想的价格乃是三十文一斤,差修涯兄一半呢。”

李修涯笑道:“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我说的价格乃是最终的价格,闻兄大可以循序渐进嘛,一次降个三文五文的,早晚会落到一个合适的价位上。”

闻先成微微点头:“修涯兄说得不错,就按修涯兄说的十五文为目标吧,不贵,而且我闻家有得赚,朝廷也有得赚,百姓也得了实惠。”

“嗯,具体什么价格合适,你最清楚,总不能让朝廷和你们吃亏就是。”

“放心,陛下给了闻家这么大的荣宠,就是赔钱,我闻家是也愿意干的。”

闻家现在就好比有免死金牌一般,等闲没人敢动。

李修涯对此不置可否。

“对了,上次托闻兄办的事,可有眉目了?”

闻先成摇了摇头:“此事还真是不好办,我带了燕国的好些粮食种子去卫国种植,却是无一例外,全都不好存活,就是活下了,产量也很低。

这卫国的土地太过贫瘠,根本不适合种粮食。”

李修涯微微叹气道:“要是有土豆和红薯就好了,那玩意啥地都能种得出来。”

张寒与程鹏听了半天,之前两人谈正事便没有插嘴,现在却是打断李修涯道:“修涯兄此举,倒是让我有些疑惑了,听修涯兄所言,可是要给卫国寻种子种粮食,使其脱离饥荒之困?”

李修涯微微点头:“正有此意。”

“为何?燕卫虽然结盟,但是燕国正好以此掣肘卫国,使其俯首听命不好吗?”

李修涯摇了摇头道:“那我们与陈国何异?陈卫之间的关系就是前车之鉴,我知道陛下也肯定如张兄这般想的,但是我却不这样想。

卫国积弱已久,粮食是最大的问题,但却不是唯一的问题,就算解决了这个问题,卫国要想坐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燕国若是学陈国那般,难免也会有其他国家学燕国一样,实在有些不智。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我欠卫国公主一个天大的人情,若是不帮些忙,实在是寝食难安。”

前面的都是托词,后面的才是最重要的。

姬未央没杀太妃,李修涯由衷感激,自然要投桃报李,想办法绝了姬未央的后患。

而李修涯也有相当的信心,就算是给卫国找到了粮食,卫国也不会背叛和燕国的盟约的。

因为卫国没有背叛的筹码,也没有理由。

对于姬未央,李修涯也心有亏欠,只是可惜,此事一直没有眉目。

对此,李修涯也感到有些无奈。

“什么人情?”

张寒和程鹏不清楚,闻先成却是去过卫国,或多或少听说过一些。

当下低声跟两人解释,两人听了,皆是震惊道:“那卫国的掌政公主竟是对修涯兄有意?”

李修涯一愣:“什么?”

也不知道闻先成是听谁说的,此事真假,怕是只有姬未央自己知道了。

过了阳州,便到了吴州境内,卫国的使团的前进速度堪称龟速。

李修涯从卫国回燕国,满打满算也才一个月,而卫国使团却是走了三个多月了,还没到燕都。

车账内,太妃两人正在叙话。

“燕都方面传来消息,寒食节时,你那情郎在燕都郊外被人刺杀,差点丢了性命。”

太妃闻言,神色惊慌,急忙问道:“怎么会?他没事吧?”

教主无奈道:“我不是说了是差点吗?差点就是没事,你放心吧。”

太妃神色稍微恢复,皱眉道:“你不是说他现在是什么小圣人吗?那道德经和论语我也看了,以他现在的声望地位,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杀他?”

教主耸耸肩道:“这就不清楚了,我们在燕都的眼线不多,其中的内情还未打探到。”

“难道是得罪了什么人?”

太妃陷入深深的忧虑。

教主见状笑道:“你也不必担心,你那情郎的手段你还不知道吗?这回刺杀不成,想必是不会有下次了,若是玩心机,他又怕谁呢?”

太妃道:“不行,还是加快行程,我若在他身边,断然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教主道:“不行,你现在可受不得颠簸。你也别心急,再告诉你个好消息,燕帝封他做了鸿胪寺少卿,就由他亲自接待我们,你们到时候相见,想必欢喜。”

太妃闻言,脸色微红,笑容爬上脸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