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5章 鬼哭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5章 鬼哭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5章 鬼哭

“大奶奶,我们不去县城躲躲吗?这伙流寇可厉害了,邹老爷和郑老爷都让他们给杀了。”管家焦急地问道。韩源还在固始县,家中是他的夫人主事。但韩家大奶奶只是闭着眼睛数着念珠,口诵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过了一会儿,她才睁开眼睛,“跑出去正撞上流寇怎么办。老爷在家时我就说,邹郑两家做事太不留余地,只怕早晚要有报应,如今果然应验。我韩家行得端坐得正,若是真有一劫,怕也是前世造了什么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应罪孽,在我一身……”

管家对这位大奶奶完全没辙,只得退了出来。不过大奶奶说的倒也有一部分是实情,韩家窝好歹还有简单的栅栏,百十个乡勇,不怕一般的散兵游勇。要是贸然跑出去,无论撞上流寇还是遇见本地的山贼土匪都只能束手待毙。

这个村子既然叫韩家窝,韩家当然是本地最大的大族,亲戚众多。韩源行得端坐得正,不代表他的亲戚个个都正。所以王瑾并未打算放过这里,但策略还须斟酌。

管家来到院中,正碰上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仆人从外面进来,管家急忙问道:“谢迁,外面怎么样了?”

谢迁说:“真是奇怪,流寇和黉山上的土匪打起来了。”黉山在淄川县城以东十余里,本来有座道观,几年前来了一伙土匪,杀了道士,便占据了黉山。几年来为祸乡里,手段残忍,但县衙门始终不闻不问。土匪人数有限,打不下有围墙和乡勇的村寨,只能祸害零散的穷苦百姓,所以乡绅们也不愿意出力围剿。

管家说:“谢天谢地,流寇打土匪,让他们自相残杀去吧。”谢迁说:“他们也不是什么土匪都打,桃山上那伙人就入了流寇的伙。”黉山东边的桃山上也有二十多个小土匪,但这伙人做事就有分寸得多,只是偶尔绑票,或者向周边村寨强索些食物。土匪们有的是本地豪强作乱,有的是穷人被逼落草,但同样是穷人落草,行事风格也大不相同。有的只为求生才不得不打劫,有的一心报复豪绅,有的则成了无恶不作的匪徒。

谢迁继续说:“我去东刘村和邹家村看了,流寇已经走了,郑老爷、邹老爷都让他们拉到关帝庙杀了,又杀了他们的族人、奴仆十几个人。除此之外,就只有在破庄时打死了几十个乡勇,只要弃械投降的都没害性命。有一个乡勇投降之后挨了打,左腿和两根肋骨都被打断了,流寇头目不仅给他治伤,给了他一两多银子,居然还把那个打人的喽啰正法了。还正法了两个人,都是擅入民宅抢劫的。有几个平素与人为善的老爷,给流寇送了点粮食酒肉,流寇便不进他们的宅院,看来这是伙讲规矩的义贼。”

管家啐了一口:“呸!贼就是贼,哪有什么义不义的。”

王瑾并不愿意这样杀人,尤其是不愿杀自己人,但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在另一时空,南昌起义的队伍也是经过了长期的整顿之后才有了稳定的纪律。之所以会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因为军队中总有人犯这些错误,必须不断强化纪律。而闯军呢?由一群饥民、逃兵、土匪组成,也没有搞政治工作的条件,要维持纪律,只能用封建军队的传统办法,违纪就斩。

王瑾没法告诉自己的兄弟们他们的目标是为了让穷人翻身做主,因为他自己都不信。连台蒸汽机都造不出来,大部分后世的进步思想在这个年代都是夸夸其谈。王瑾的目标是让李自成当皇帝,换一个比现在的大明朝更高效、更廉洁的官府。通常来说,每个王朝开国之初,吃相总是会比上一个王朝的末期要好看得多,老百姓也就能安心过一段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日子,这也就是太平盛世了。

王瑾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现在老百姓连活都活不了,为了让他们能够和平地被剥削而战也是伟大的事业。他当然有更高的理想,但必须在把代明灭清这个基本目标实现之后才能去考虑。所以在治军的时候,王瑾用来激励士兵的榜样也是曹参、樊哙、徐达、常遇春,对士兵们的要求就是朝他们看齐。跟着闯将打天下,就要服从命令听指挥,谁敢不听,我就砍了谁,这在十七世纪是最简单粗暴但是也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尤其是淄川这一战,不仅是寻常的打土豪,而且还是一场政治秀,要证明闯军才是这个年代军纪最森严、赏罚最公正的王者之师。

只是谁也没想到,王瑾花了这么大力气,特意挑了军容最好的两个队,亲自关注每一个细节,期待的观众竟然只是一个年轻的仆人。

王瑾最早听说谢迁,还是从《聊斋志异》的“鬼哭”一章。讲的是谢迁起义的时候,一些义军占据了淄川县城里顺天学政王昌胤的宅院,清军破城时,义军将士据守宅院拼死抵抗,全部殉难,鲜血甚至漫过门槛流到街上。王昌胤回到家中,清理了死尸,继续居住。

从此之后,王家时常白昼见鬼,到了夜晚则到处磷火摇动。后来有一天晚上,满院鬼哭,王昌胤提着剑冲出屋来:“你们不认得我王学政吗!”众鬼嗤之以鼻,你个狗汉奸算个屁。王昌胤无奈,只得召集和尚道士,大做水陆道场,请众鬼往生,家中才得以太平。

后来王瑾知道了更多关于谢迁的事,尤其记得他的临终遗言:“子民只为自由生活,江山易主非我百姓阻扰,但绝不雍缚异族之习惯,如今逼我汉人子民弃祖万万不能,更勿想吾人替清朝卖命。”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一代大儒顾炎武和乡野匹夫谢迁得出的是相同的结论。当他的主人韩源卖身投敌的时候,从未受过明朝半分恩惠的谢迁却站出来承担起了领导山东百姓恢复河山的重任。

这支席卷黄淮,在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清军的联合围剿下失败的队伍,最终只在历史上留下了只言片语。但如果不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无名英雄的浴血奋战,姜瓖、金声桓、李成栋、王得仁、刘泽清、吴胜兆这些反复无常的军阀又如何能认识到“人心尚在,天命未绝”,如何能认为反正投效南明是有利可图的。大西军用来治理云南,为两蹶名王做准备的时间,正是千百万谢迁这样的人用生命换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