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9章 龙袍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9章 龙袍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9章 龙袍

闯军此次出动的兵力是五个大队。袁宗第、刘体纯、古自存、高应双四队分别控制四个城门,由李自成、刘宗敏、白鸠鹤配合陕西兵行动,田见秀带着谷可成、辛思忠、李友、谢君友、胡守禄五队人马留守老营。

四面八方都有流寇出现,一下子让王绍禹的兵马陷入恐慌之中。卫辉府衙、汲县县衙、盐河粮捕通判衙门、经历司衙门、太仆分司署、布政分司署、按察分司署等各处衙署都有阎可义串联的盐枭放火,更加剧了城内的混乱。

王绍禹当机立断,集合兵马,全力冲向东门宾阳门。负责控制东门的袁宗第抵挡了一阵,发觉官军的突围力度很强,连王绍禹的亲兵都投入战斗了。他便下令队伍左右分开,放官军突围,待到打头的数百人冲出城去,他才下令再上前攻击。官军的后队已经全无行伍,都在争相逃命,闯军屠杀他们毫无难度,大批官军跪地投降。

李自成原本以为攻打潞王府会是难点,王府是城中之城,其护墙不亚于普通的城墙。之前打怀庆的时候,残余的明军在郑王府抵挡了很久。不过这一次,潞王府的各门大敞大开,王府家奴都在大包小裹地卷东西忙着逃跑。闯军很轻易地攻占了王府。

话说回来,郑王和潞王居然都栽在了阎可义手上,这小子还真是朱家的灾星。

反倒是和陕西兵的合作更成问题。李自成只让他们提供情报外加夺取城门,白鸠鹤的主要任务就是拦住秦兵,不许他们进城。

杨杰当然十分不满,但是放任客军参与破城的话,很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破坏。李自成直接把营中所有的金银都交给了杨杰,这才让陕西兵安静下来。

天亮之后,城内的散兵游勇基本上被肃清干净。刘文兴带队分门别类地清点潞王府中的财物,张礼与刘体纯则负责抄家。

不等闯军去抄家,就有很多卫辉本地人组织起来攻击王府的奴仆走狗们,自然也有地痞流氓趁机作乱。城内乱作一团,到处起火,刘宗敏花了一天的时间,才把秩序稳定下来。许多商铺都被抢劫,到处都有人被杀、被强奸。闯营自己的士兵也因为违反军纪被处决、杖责数十人,大部分都是古自存和高应双的部下,两人脸上很不好看。

官员和士绅的财产倒没什么稀奇的,但潞王府及相关人员家中搜检出的财物着实惊人。闯军在卫辉所得金银,当在百万以上。

潞藩建立仅有四十四年,却比建立超过二百年的郑藩更为富有,真不知这些年卫辉百姓过的是怎样的日子。

大批官员、胥吏和潞府走狗被带到城内的鼓楼富教楼前,一批一批地处决。富教楼楼上楼下贴满了闯军文书紧急书写的从本地百姓口中汇总来的罪状,因为写的速度赶不上杀人的速度,到后面字都写飞了。

幸好有阎可义这个本地人,所以很多内容预先就写好了,至于阎可义的检举是否公允,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卫辉城内倒还真没几个劣绅,伤天害理的生意都让潞王府做了,根本没给劣绅留机会。

杨杰分到了十万两银子,他把想走的人全都遣散了,只剩下两百多还想继续做官军的人,跟着杨杰伪装成丢盔弃甲的样子,向新乡方向逃走了。

潞王朱常淓被披头散发地带到了李自成面前,这个在另一时空创造了大明历史上执政时间最短纪录的人,现在还只是个二十六岁的年轻人。在书画、古玩、音乐、围棋等方面,朱常淓都有很高的造诣。换句话说,只要是和治国理政沾边的事,他什么都不会。

“你手上戴的是什么?”李自成好奇地问道。朱常淓结结巴巴地说:“回,回,回大王,是竹筒,保护指甲用的。”李自成说:“摘下来看看。”朱常淓哆哆嗦嗦的,半天才摘下了手上的竹筒,只见他的指甲足有四五寸长,李自成笑道:“可见你平时都干些什么。”

李自成拿起刘文兴送来的清单:“自制琴一千多张,自制铜器一千多件……卫辉城外路有饿殍,百姓吃不起你家的高价盐,连走路都没力气,你倒是玩得挺欢。”

朱常淓被一群流寇用凶狠的目光盯着,已经吓得快傻了,连辩解求饶都忘了。李自成放下清单:“杀你这么个傻子,也没什么意思。双喜,把王爷的龙袍拿上来。”

李双喜和李本深走了上来,李本深用匕首割去了朱常淓的指甲,把他身上的衣服扒了个精光。李双喜手里提着一个布包:“刚刚上街替王爷抢来的,不知道合不合身。”

此时,街上的一个光着屁股的乞丐正在纳闷,这小总爷抢了我衣服又给我一两银子是什么意思?

闯军将领们一阵哄笑,李双喜拿来的是一身从乞丐身上扒下来的又脏又臭的破衣,上面满是虱子,好些地方都烂成了破布条。李双喜把这身衣服给朱常淓套上,觉得他脸太白了,又撩起衣襟在他脸上蹭了蹭。

李自成点了点头:“这回便像了。你虽做了快二十年王爷,但足不出府门一步,除了吃喝玩乐什么也没干过。留着你没什么用,杀了你也犯不上,你就一路做乞丐讨饭回北京找你侄子崇祯皇帝吧,让你们叔侄也知道知道穷人的苦处。替我给崇祯带句话,早晚有一天,我要像今天见你这般,去金銮殿上见见他。我倒要问问他,到底是怎么把国家治成这般德性的。”

一片笑声中,朱常淓被扔了出去。赵束乡跑了过来:“掌盘,我发现了一个好地方!”

崇本书楼,俗称“望京楼”。这是一座巨大的石质建筑,所用的石料都是一块一块从太行山中拉来的。为了修建这座楼,潞王府强征了周围十几县的工匠,从万历十九年的冬天一直修到万历二十一年的秋天才完工。

阎可义还讲了一个在卫辉流传很广的传说。据说老潞王朱翊镠有一次出城打猎,腹中饥饿,得了一种不吃东西就会死的病,他的随从便从附近小摊上拿了一块年糕给他。

注意是拿。

朱翊镠一吃,病顿时好了,他便想,这么好吃的东西,得让我妈尝尝。于是,他下令卫辉每家百姓都要上交一块年糕,一共凑了十大船(你老妈是有多能吃)。

送年糕的船春末从卫辉出发,到京城已经五月了,年糕变成了什么状态可想而知。太后一看,放声大哭:“我儿在卫辉的日子真苦,吃的东西都是臭的!”

于是她下令把年糕倒了,换上十船金银财宝送到卫辉赏给朱翊镠。朱翊镠拿到银子之后,大为感动,更想念母亲了,决定修一座能望到北京的高楼,于是便建了这座望京楼。

虽然这个故事实在有点扯淡,但还是有原型的,潞王府对卫辉百姓的盘剥何止这一点而已,朱翊镠侵吞的国家财产更不是区区十条船就能装得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