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6章 流寇的情报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6章 流寇的情报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6章 流寇的情报

卢象升的关注点并不在火葬上:“河南府今年灾情如何?”老和尚答道:“远处不知,登封情形尚可,偃师百姓十亡五六,孟津百姓十不存一。”

卢象升停顿了一下,又问道:“少林可有什么救济?”卢象升不了解少林的具体情况,但他知道少林是有僧兵的,既然有僧兵,就必然是大地主。老和尚事先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照实回答就是,只是把主语从“闯军”换成“少林”。

“寺里免了佃户去年的租子。孟津这里的田被水淹了,只能放弃,将佃农迁至偃师做长工。分遣僧侣,在登封、偃师、巩县三地发放种子,尽量保证这次春耕。若是今年再无收,那便真是无法了。”听了老和尚的话,卢象升的表情总算舒缓了一些:“这般做事,才像是佛门弟子所为。”

康小米心中暗笑,你要是早几个月来,才好见识见识什么叫佛门弟子呢。

卢象升又问:“那本地的官府、乡绅、藩王可有救济?”老和尚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老衲乃方外之人,于俗家之事便不知了。”

卢象升心里明白,这老和尚能离开寺院这么远,深入农村,怎么可能是不问世事的方外之人,他不肯说,那就说明根本就没有救济。

“此地的匪情如何?有没有陕西来的流寇大头目?”卢象升问了最敏感的问题。这个老和尚可不敢回答了:“阿弥陀佛,老衲乃方外之人,兵戈之事……就请康管……康管事回禀大人吧。”

康小米心说你要是敢叫我康管队,我们就一起等死吧,我们才六十人,对面可是六百官军。

王瑾只交代过遇到当地官府盘查该怎么说,可没交代过万一碰上卢象升怎么办,否则就真成神棍了。康小米虽然不知道眼前这人是谁,反正是个大官就是了,只能随机应变:“回禀大人,本地的土匪很多,少则三五人,多则百十人,有的只抢点粮食,有的杀人放火,本地的乡勇很弱,只有少林寺的师父在的地方才没有贼人敢来。”这话倒也不假,确实从来没有本地土匪敢招惹少林武僧。

卢象升说:“去年冬天,流寇从渑池过黄河之后,到过这一带吗?”康小米答道:“零星有一些小股流贼,听闻流寇的大队人马往南去了。”易浩然问:“东边有一伙流寇,有几万人,为首的叫王瑾,或者叫活阎王、王总制,听说过他们的消息吗?”康小米说:“只听人说开封府有流寇和官兵打仗,官军打胜了,别的就不知晓了。”

玄默被下狱之后,在受审时一口咬定他在涡河之战击溃了流寇的主力,流寇已经丢盔弃甲,混在难民中四散奔逃了。王绍禹、卜从善、王允成、汤九州、许定国五人也众口一词,都持此说法。在这件事上,他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再加上王瑾很贴心地销声匿迹了,他们撒谎撒得自己都快信了。

这几个官军将领都知道王瑾去了禹州的白沙里,继续向西去了,如果他们如实汇报,官府还是有可能发现少林寺的异状的。可是谁会吃饱了撑的汇报这种事,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这首先会冲淡他们在涡河之战中的“战果”,然后朝廷又得派他们进山剿匪,简直是闲着没事给自己找罪受。

所以,卢象升从官方汇报中得知的消息也非常有限,李自成去了南阳,王瑾下落不明,卢象升知道的和康小米说的大致不差。

又问了问本地的其他民生情况,卢象升的腿也歇好了,带着抑郁的神情继续上马赶路。康小米一摸自己的后背,发现已经被冷汗湿透了。他长出了一口气,看来放弃孟津县是对的,再到这里来活动,指不定又碰上什么大人物。

接下来几里地的路程,卢象升都没有说话。渡过黄河以来,到处所见都是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葬礼已经是难得的温馨场面了,卢象升不愿再多想,另启了一个话题。

“你们二位都是和王瑾打过交道的,说说看对此人的看法。”卢象升向骑马跟在身旁的易浩然和袁时中问道。他当然不相信王瑾死了,否则玄默怎会不大肆宣扬。

袁时中说:“此人虽为巨寇,亦自磊落行志。兵不扰民,戮人以理。”易浩然说:“此人素怀忠义,天生反骨。”

饶是以卢象升的学问,也没明白这两个词是怎么连到一起的。易浩然解释道:“王瑾在辽东时,遇虏不避,爱护兵卒,是为素怀忠义。然毁谤朝廷,不肯招安,是为天生反骨。”

卢象升说:“那他是如何毁谤朝廷?”易浩然苦笑道:“将老奴起兵以来之史事如实言说,便是对朝廷破口大骂了。”

袁时中说:“各家反王中,会打仗的不在少数,军纪好的也有一些,然明了天下大势者,仅王瑾而已。别的且不提,天下两直隶一十三省之地理、人口、物产,皆在心中,这一点便非常人可及。”

卢象升说:“那么依二位看来,闯将李自成又是何许人也?为何如王瑾这般人物,却甘为其副贰?”袁时中答道:“勇而善斗,仁而爱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至于其他的,未曾见面,不敢断言。”

朝廷对流寇的了解还是太少,卢象升不止一次这样感慨过。流寇内部自成系统,各部情况千差万别,而官府却一概以草寇视之,如此不明敌情,如何打仗。

官军中或许有明白流寇中的情形的人,流寇中多有官军逃兵,故而官兵和流寇互相勾结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然而这些潜规则不可能摆在明面上,这些情报也不是卢象升这个文官能掌握的。

如今流寇已经不是盲目流窜,其行动有了很强的目的性。突破黄河之后,流寇分兵四出,官军的围剿部队也只能一分为四,豫楚秦蜀四省焦头烂额。再这样打下去,恐怕流寇不灭,朝廷的财力就要先耗竭了。

放眼四顾,昔日的沃野,如今成了遍布荒草的黄色无人区。民生如此,怎能没有流民?有了流民,那就必有流寇。卢象升心中一阵悲凉,但是这天下事,再难也得做。卢象升依然相信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才是能匡正天下的路,正如易浩然和袁时中相信他那样。

历史会证明这条路走不通,但是现在谁又能知道呢?正如近二百年前,那么多经历过朱棣北伐的文臣武将,谁能想得到会有土木堡之变这样的事情。

仅有数万丁口的女真部落,竟能令山河沦丧,神州陆沉?就算是卢象升,也想不到这样魔幻的剧情。大明在纸面上的实力依然强大,然而其内里的朽烂程度,却不是卢象升这样的当局者能知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有更强的流寇,彻底撕下大明身上虚假的外衣。当流寇们开始割据一方,屯田开科举时,就会有人认清这一点了。

然而,卢象升这样的人,注定只能属于旧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