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4章 尧山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4章 尧山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4章 尧山

在豫西地界,居然有人敢动毛葫芦的贸易伙伴,任家兄弟自然火冒三丈。他们是本地土著,消息灵通,很快就找到了这伙人的下落。

这些匪徒的根据地在鲁山县西部的尧山中,到也是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不过这年头风景如画和穷乡僻壤差不多是同义词。

让任光荣和任继荣纳闷的是,按照他们原本掌握的情报,尧山是没有绺子的,否则的话,为了维护近在咫尺的贸易路线,他们早就去收编或者清剿了。毛葫芦和土匪并不是水火不容,很多毛葫芦都是土匪改编来的,可待在豫西腹地还不听毛葫芦指挥的大股土匪,那是一定要消灭的。

尧山的土匪有一百多人,据当地人说,是几个月前从东边来的,外乡口音。因为本地的村民最远就去过县城,他们也分不清这个外乡到底在哪。任氏兄弟的第一反应是,这肯定是秦寇的哪一个分支。既然如此,那最好还是交给闯军来解决,他们是陕北老乡,互相开个价码,大家一起做生意就是了。

毛葫芦好勇斗狠不假,但也不是满脑子只有打打杀杀,大部分时候还得靠合作和贸易,否则成天打仗,还怎么过日子。

任光荣已经是南阳守备,自然不能亲自参与这些黑道的事情。最近南阳知县何腾蛟盯他盯得很紧,行事需要收敛。所以,他就让弟弟任继荣来办这件事了。

其实这也没收敛到哪去,毛葫芦走的毕竟是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路线,内部自成体系,对于官场的运行规则不那么在意。反正出了城他们就是土皇帝,无法无天惯了,从来不觉得身为官军军官和反贼打交道有什么不应该。

但任继荣、孙可望和尧山的匪伙接触之后发现,这些人不是陕北人,而是湖北人,而且是来自湖北东部一带的。

虽说河南与湖广两省紧挨着,但是从大别山南麓跑到豫西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孙可望和任继荣都觉得此事有古怪,可现在他们也没有办法去调查,没有与这些土匪接触的渠道,派人混进去也肯定立刻被发现,要么花钱赎人,要么武力救票。

这么大的事情,孙可望也不敢擅自决定,他向吴汝义以及在嵩山暂代李安职务的白旺都做了请示,但这事谁敢做主?刘文秀是王瑾的儿子,孙可望做决定,出了什么后果也是王瑾的家事,别人出主意,万一刘文秀有个闪失,责任算谁的?王瑾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可这种事最好还是别沾。

但吴汝义和白旺也都不是怕事的人,他们都表示,无论孙可望怎么决定,他们都竭尽全力出钱出人,后果也大家一起担着。

这年月没人把十五岁的人当小孩,孙可望已经是个管队了,理论上来说和刘体统、李复荣等人都是平级的,除了吴汝义、白旺和卧病在床的李安,整个河南没有谁能指挥他。与权力相应的就是责任,出了问题也没有叔叔大爷替他扛着,得他自己想办法。

如果单纯是剿灭这个一百多人的山寨,尧山虽然地形险要,却也没太大困难。正如流寇的优势在于“流”,土匪的优势就在于“土”,他们熟悉地形,又拥有大量的眼线。外来军队想对付他们需要做大量的功课,但只要情报工作做好,也不是什么难事。闯军不是腐朽的官军,他们的学习能力要强得多,进取心更强,再加上以一群百战余生的基层军官作为骨干,所以很容易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战术或者学习新的战术。尤其是这伙土匪其实是外来户,毛葫芦才是本地人,这就更简单了。

但现在孙可望的任务是营救刘文秀、夺回货物,难度便成倍增长了。一切行动都投鼠忌器,不止是刘文秀,那批货物也非常关键。这次他们走私的不是一般的货物,而是火硝和铅,不仅极其宝贵,而且一旦让官府得知,任家兄弟非人头落地不可。虽然不太相信土匪能去官府举报别人走私,但还是不可不防。

思来想去,还是花钱去赎最稳妥,可这样一来花费巨大,二来大折面子。因为河南闯军从来也不打闯军的旗号,孙可望现在的身份就是“大鸿寨的孙寨主”,所以闯军的面子倒不要紧,不过毛葫芦的面子可就得顾惜了,这么随意被一个外来户绑票勒索,毛葫芦在这豫西地界还混不混了?

任继荣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被绑的是闯军的人,被劫的也是闯军已经付了钱的货,只不过事情出在毛葫芦的地盘上,所以才和他们有关,真正做主的还得是闯军的人。所以任继荣也表示,如果孙可望想赎人,毛葫芦一定全力配合,绝无二话。不过赎人之后,毛葫芦也一定会出兵好好教训教训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蟊贼。

匪徒勒索的钱数不少,闯军近来四处建寨,花钱如流水一般,孙可望短时间内也拿不出这么多钱,需要到各寨筹措。任继荣表示毛葫芦也不能置身事外,他们兄弟也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来,只不过毛葫芦拖家带口,花费也不小,任氏兄弟要关照的穷兄弟多,钱财左手进右手出,剩不下多少。

铅矿就是毛葫芦自家产业,他们可以把闯军已经支付给他们的钱先拿来垫付赎金,但硝石并不是他们自家的货,而是四川的商人贩运来的。毛葫芦做的是类似保镖的工作,货款已经交付,货也到了闯军手里,不可能再让四川商人把钱拿回来。

中国的天然硝石矿主要在西北荒漠之中,内地获取火硝还是要靠熬硝。《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硝三所最多:出蜀中者曰川硝,生山西者俗呼盐硝,生山东者俗呼土硝。”川东、黔北一带是非常重要的硝产地,三峡地区尤多,当地人在山洞中熬硝,产量颇高。后来夔东十三家能长期坚持,与这里的硝资源也是颇有关系的。

至于卖硝给闯军的,也是老熟人了,就是万县的谭家兄弟。一面和湖北的闯军开战,一面卖硝给河南的闯军,也是够厉害的了。

自然,谭家兄弟只知道刘文秀是毛葫芦介绍的客户,对于毛葫芦和闯军的关系是毫不知情的,就连任家兄弟都根本不知道夔东闯军的存在。不过就算他们知道刘文秀和赵胜、袁宗第是一伙的,难道他们就不卖了吗?

只要利润够高,哪有不能卖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