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3章 祭祀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3章 祭祀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3章 祭祀

王瑾在攻下一座城市之后,照例要坐堂审案,尤其是府城这样的大城市更是如此。有三批人被陆陆续续带了上来。

第一批照例是城中的劣绅,以及官吏、守备太监等人。吉庆玉呈上的册子里已经详细记载了他们的罪行,总体来说好人不多坏人不少,问问口供,照着判就是。虽然吉庆玉所说不一定是真相,至少比这些人自己说的更接近真相,反正明朝的大老爷也是这样审案的,王瑾心理负担也不太大。其中,以守备太监杨泽最为贪婪残暴,为防止百姓毁尸泄愤,处斩之后直接焚化,深埋于僻静处。

第二批是牢中的囚犯。农民军打下城市之后尽释囚犯是惯例,王瑾比别人谨慎一些,把杀人、强奸、抢劫、纵火这样的重犯留下重审,其他轻罪的一概放走。

重审倒也不需要包公、宋慈、狄仁杰、福尔摩斯、工藤新一的本领,有几个被诬陷的,还有那些犯罪但事出有因的,都挺容易审。王瑾处理这种事务已经很有经验了,这些冤案中,豪势之家与官员、师爷、胥吏勾结得都十分明目张胆,栽赃手法粗糙至极。怪不得但凡是个既有良心又有胆子的大官,都能平反几桩冤案。至于那些没条件勾结官府的小民,绝大多数都缺少知识储备,所以也搞不成什么神奇诡异的犯罪手法来。

最后一个犯人居然是凤阳知府颜容暄,他以为流寇破城肯定会大赦囚徒,于是换上囚服躲进了牢房,想趁乱混出城去。但囚徒中有不少认识他的,他立刻就被揪了出来。吉庆玉的黑名单上也有他一个,判了个斩首示众。

第三批就难办了,他们是关押在凤阳高墙之内的罪宗。

高墙是明朝用来囚禁宗室子弟的监狱,顾名思义,确实有一圈高墙包围这座监狱,由凤阳守备太监负责,有二百多名高墙军看守。很多犯罪宗室及其家属都被囚禁在这里,有的关一段时间之后能放出去,有的则是终身囚禁,甚至连子孙后代都囚禁在这里。直到弘治年间,才允许罪宗子女和凤阳本地人婚配。此时,高墙内共关押罪宗二百六十五人,连同家属,总人数在千人以上。

这些罪宗就很难审理了,其中不乏罪大恶极之辈,有的是杀人抢劫,有的是强抢民女,但是,其中也有被冤枉的。宗室也分三六九等,有的宗室像福王、潞王那样富可敌国,有的宗室连养家都难。这些下层宗室中,有的成了地痞流氓,这也是高墙罪宗的最大来源。但也有安分守己,只想活命的普通人,和其他平民百姓一样,受到地方官吏、土豪劣绅甚至宗族兄弟陷害,被关押在了这里。

本地的罪犯很容易审,而罪宗来自全国各地,王瑾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审不明白这二百多件案子。看案卷,每一个都被写得恶贯满盈,一提审,每一个都说自己冤深似海。

王瑾索性不审了,所有罪宗全部发往杂役队挑水砍柴,铡草喂马,家眷也不拆散,分入妇女队、孩儿队。反正老子是流寇,还怕队伍里有几个罪犯吗?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朱元璋曾经出家的龙兴寺,还有凤阳的明朝皇陵该如何处置?

按照吉庆玉的建议,一定是要烧寺、拆殿、刨坟的。关于凤阳的龙脉,早就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吉庆玉也都整理出来了,还有本地道士献压胜之法。

自然,王瑾一个都没采纳。

“昔日朱元璋入南京时,揭榜禁剽掠,有卒违令,斩以徇。降兵疑惧不自保,元璋解甲酣寝达旦,众心始安。居民各安堵如故,贤士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毋使吏贪暴殃民。以康茂才为营田使,劝农桑,发粟振贫民。由是得军心、绅心、民心,虽仍有缺憾,亦足为其时群雄之冠,故可得天下,与鬼神龙脉这等虚无缥缈之说何干。”

“陵中所葬,乃是朱元璋的父母兄嫂,皆与我等一般,是乱世中之苦命人,生前不得享丝毫福泽,死于饥寒病痛,更无半分伤害于人。纵然后世子孙不肖,我等又何必与冢中枯骨为难?”

“当年朱元璋亦一穷汉,于皇觉寺,即今日之龙兴寺中出家,不过想苟全性命于乱世。怎奈元兵杀良冒功,逼其不得不反,这才有了明朝的太祖皇帝。可是朱家人做了皇帝之后,又来欺压我等穷汉,大明朝的官兵又来杀良冒功。”

“我非但不会烧寺毁陵,反倒要在皇陵享殿祭朱元璋,凡是反抗暴政,于百姓有益之人,都是我们的先辈。”

王瑾在皇陵中布设了祭坛,告祭朱元璋,但是这个祭典对于大明朝来说相当尴尬。

王瑾祭奠的不仅仅是朱元璋而已。排在第一位的是韩山童,其次是刘福通,然后是大宋皇帝韩林儿、天完皇帝徐寿辉、大夏皇帝明玉珍,此外还有彭莹玉、周子旺、芝麻李、布王三、孟海马、郭子兴、毛贵、关先生、破头潘等元末义军领袖,接下来才是朱元璋和明朝诸开国功臣。就连被朱元璋清算的蓝玉、李善长等人,也都在祭祀之列。

列入祭祀行列,并不代表王瑾完全认可此人的作为,在不少人的祭文之中也多有批评之辞,但是对于这些人反抗元朝暴政,匡天下重归太平的贡献,还是要感谢的。

“昔者齐宣王问孟子:‘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宣王曰:‘臣弑其君,可乎?’孟子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尚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凶年饥岁,百姓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百万矣;而藩王、勋贵、阉竖、官绅之仓廪实,是上慢而残下也。……”

“《汤誓》有云:‘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王瑾对儒家典籍所知很少,用的都是很基础的内容。他用这些来论证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是正义的,同时也论证现在他们反抗明朝暴政是正义的。但尴尬的是,王瑾让赵束乡操刀所作的这篇祭文中引用的儒经,正是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下令禁绝的那部分。

句句都是孔孟,句句都是造反。

祭文是一个投降的宗室宣读的,王瑾则在一旁用白话文翻译给闯军诸将。谢君友说:“我还道文庙里的供奉老夫子都是道学先生,现下看来是错怪他们的,怪不得他们是圣人,说的话果然大有道理。”王瑾说:“那是自然,因为圣人已经死了,所以他们说的话永远有道理。我们来替圣人说话,便有造反的道理,做官的来替圣人说话,便有不让造反的道理。”

看着焚化牌位和祭文的烈火,王瑾心里想到的是那段虽然出自小说,却很适合元末群雄与现在的闯军的话。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万事为民,不图私我;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无论红巾军还是闯军,都没有几个人能真的不图私我。但只要能为国为民去牺牲,又何必管他们为什么。

文章已经作完,接下来的工作就得靠刀枪来完成了。王瑾不由得哼起了熟悉的旋律:“仅凭笔尖弱小怎能保全,拼着血汗大同实现何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