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16章 鄱阳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16章 鄱阳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16章 鄱阳

对于江西人来说,大名鼎鼎的流寇似乎是远在天边的事情,可一夜之间,流寇已经到了他们面前了。

但是也有很多人表示,根本没有什么流寇。虽然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一家大户遭到袭击,但每次都是一百多个平民打扮的人突然冲进村庄,直奔某家大户的宅院,杀死一些人之后,就抄检家财,带不走的都俵散给当地百姓。这种做派,和那种传说中成千上万,骑着马到处杀人放火的流寇完全不同,说不定是本地新出的哪路绿林好汉。

这类的案件都发生在九江府彭泽县、南康府都昌县、饶州府鄱阳县的交界之处,不过是百余人的盗伙而已,三地县官都诈作不知。离得最近的衙门是鄱阳镇的石门镇巡检司,但是巡检手下的弓手和民壮只不过数十人,当然也不会触这个霉头。

不久,开始有人发现不对了,这些贼人的活动范围推进到了鄱阳县北部,开始出动数百人马,攻击一些有乡勇、土墙的村寨,其势迅猛,无人可敌。被杀的也不再只是那些乡下土豪,有一些有名的士绅也遭祸了。

据说这些贼人并不滥杀,只要别参加乡勇和他们对垒,就不会有什么事。就算是被他们抢劫的人家,也不会满门都杀,被杀之人都是在当地颇有恶名的。

但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带来的恐惧一点都不小。近年来年成不好,本地的土匪越来越多,各村之间的械斗也越来越频繁。突然出现的这一伙神秘人物让本地局势骤然紧张起来,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尤其是在一场战斗中,三个村子的六七百乡勇聚集起来对抗这些流贼,结果被三百来个流贼杀得大败,死了二百多人,三个村庄几乎家家挂孝。

最近这段时间,老百姓都尽量减少外出,各村都在加固砦栏,训练乡勇。但大家都是卖力气吃饭的劳苦人,又怎能不下地干活、出门做工,只好每天提心吊胆地出门,晚上回家便庆幸又活过一天。各村的族长、乡绅有趁机借着备匪之名加捐的,有给不当乡勇的人派差,让他们替当了乡勇的自家族人种地、打草的,种种乱象不一而足。

对于原本还能正常过日子的老百姓来说,无论什么样的军队来打仗,都是坏消息,王者之师和土匪盗贼也只是对社会安定破坏程度的差别。

相对的,有人受损,也会有人得利,不少与本地豪绅有仇的人都兴奋不已。还有些生活特别穷困的,往往盼着流寇到自己家附近来打土豪,自己好趁机抢点东西。

当地官府也渐渐感到问题严重,尤其是当昌江上的码头大阳埠被流寇攻下之后,官府终于不能再置之不理了。

由太阳埠逆流而上往东北方向,便是瓷都景德镇,顺流而下往西南方向,则是饶州府的府城。饶州是淮王的封地,真要是出什么事,江西自巡抚以下的大小官员都落不着好。景德镇的制瓷业背后有大量的有力士绅参与,一旦景德镇被劫掠,将产生一场官场大地震。

江西官军久不打大仗了,不过也经常镇压本地的小规模民变,打打土匪,基本的战斗力还是有的。官军以他们认为很快的速度集结起来,江西的营兵只有南赣参将董大胜一部,远在赣州,所以只能集合卫所兵前来御敌。当江西都指挥使沈寿崇、都指挥同知倪越素、都指挥佥事王贻杰等人好不容易集结了一千多人,赶来“收复”太阳埠时,流寇已经不知去向。

王瑾对于江西官军的水平有充分的把握。现任的江西巡抚解学龙上任的时候,发现抚标竟然形同虚设,还得特意打报告向朝廷请示,才把抚标增加到一千多人。另一时空的两年后,密密教首领张普薇在广信府铅山县举事,一千多人便搅得闽赣两省不安,解学龙费了好大劲,也不过调集两三千人来围剿。那仗打的,真真是菜鸡互啄。后来密密教势力益大,朝廷调福建兵协剿,解学龙也想方设法筹钱增兵,这才凑起上万人来。有了福建的抚标游击黄斌卿这个真正会打仗的,再加上郑家的兵马,才把张普薇镇压下去。

那么当时的黄斌卿部和郑军是什么水平呢?在海上,倒是算得上大明一流,可是在陆地上,就连在李成栋部下效力的阎可义、郝尚久都有资格鄙视他们。郑军后来变强了,那是郑成功的功劳,郑芝龙时期的陆师,也就是上了岸的海盗罢了。

那么,需要靠福建兵撑腰的江西兵,又是什么水平呢?也难怪他们能和几千个会道门信徒打好几年。

自然,打仗不是斗兽棋,没有绝对的谁强谁弱。但是从北方修罗地狱中杀出来的闯军,和江西的卫所兵们一比,确实是云泥之别。只要王瑾别作死,正常发挥,不至于出什么大问题。

不过,他迟早会作死的。

王瑾此次所带的部队军官比例比较高,一个小队只有十来个人,十个小队为一中队,共有十个中队。一队长黄色俊、二队长刘文炳、三队长刘弘才、四队长田虎、五队长孟长庚,六队长郝尚久、七队长阎可义,八队长马昆,九队长吉庆玉,十队长张虎山。另有一个夜不收队,管队为丁可泽。孙可望是老营总管,刘文秀为其副,李定国指挥老营卫队,艾能奇为其副,赵束乡负责文书。

前七队基本上都是经过战场锤炼的老兵,后三队以新人居多,但正副小管队都是有经验的人。

别人也还罢了,黄色俊、刘文炳、刘弘才三人是闯军元老,四年前跟着王瑾去大凌河的时候,他们就是管队,指挥一百来人,如今四年过去,他们还是管队,还指挥一百来人。正常来说,以他们的资历和能力,应该做某个老管队的副手,至少指挥几百人才对。王瑾也觉得很是过意不去,专门与他们三个谈过。

没想到,他们三个看重的是王瑾之前强调的“抽调精干人马”,能被抽调,证明自己是精锐,这个思路着实出乎王瑾的意料。刘弘才又补充说,以王瑾的身份,又至少该指挥多少人呢?起码一万人起步吧。既然这次任务特殊,那就不该计较什么名分座次。王瑾现在的兵力比一般的老管队都少得多,他们指挥一百人又怎么了。闯营好了大家都好,闯营完了大家一起掉脑袋,只要方便打仗,管那么多狗屁倒灶的事情干什么。

对于这三位在另一时空能于李自成败走湖广之后在陕西坚持敌后游击战的老兄弟,确实不必太过计较。只要王瑾保持公心,他们的公心也绝不会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