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33章 湫头镇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33章 湫头镇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33章 湫头镇

伴随着一阵鸡飞狗跳,曹镇进驻了湫头镇。

曹文诏自引两千人打头阵,曹变蛟和孙守法各领一千人,作为第二阵和第三阵。

在湫头镇以南,曹镇和联军的前锋遭遇了。郭应聘率领乱营的四千人与曹文诏接战,稍一接触便即败退。第二阵也是四千人,由李自成亲自统率,李自成要是也那么容易败退就太假了,双方激烈地战斗起来。

曹文诏这样的沙场宿将,当然不会连起码的判断力都没有,他和李自成多次过招,早就知道李自成惯用伏击战术。但这一次,他顾不了这许多了,派出的侦骑回报,巴家寨一带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如果再不迅速增援,恐怕艾万年、刘成功、柳国镇所部将被闯军吃掉。

而且根据官兵侦察来的情报,两翼并无流寇的踪迹,被伏击的可能性很低。根据曹文诏的分析,应该是李自成为了给攻击巴家寨的队伍争取时间,前来阻击自己。他根本想不到艾万年等人不到一天就被歼灭了,因此对于联军兵力的估计也就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然而,巴家寨方向在“战斗”的只是闯军的辎重部队和伤兵。在李自成的背后,还隐伏着刘宗敏的四千队伍。

李自成等人抵挡了曹文诏大约半个时辰,向湫头镇方向后撤,曹文诏紧追不舍,只要击破李自成,一切就都结束了。李自成等人绕阵而走,湫头镇上已经构筑了工事,刘宗敏率领刘芳亮、谷可成、辛思忠、李友、马世耀五队人马严阵以待。

到目前为止,事情的发展还在曹文诏控制之内,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在他看来,这是闯军惯用的梯次阻击战术,兵分三队,每队抵挡一阵,等到第三队也抵挡不住了,第一队已经在第三队背后整队完毕了。

但是曹文诏也意识到,流寇的兵力比他估计的要多,流寇的每一阵的兵力都是他的一倍。他派人通知曹变蛟和孙守法,让他们速速跟上。

湫头镇的东南、西北两侧都是山地,曹文诏从西南攻来,如果不从镇中穿过,就无法攻击到在镇子背后休整的李自成和郭应聘。曹镇对镇子的守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很快便突破了防御工事,杀进镇内。

“砰”的一声,旁边的一间房屋的窗户被锤破,一只炮口露了出来,一声巨响,散弹登时放倒了三名官兵,紧接着,又有几名闯兵从窗户中拿着三眼铳向外打放。官兵想冲进房内,门口又有长枪手和刀牌手守住。官兵很快发现,镇口的壕沟和栅栏只是虚设的,真正的防御工事是镇子里两座富户的大院和几座砖石结构的大屋,闯军在这里集中了铳炮,形成了交叉火力。曹镇急着救援已经不存在的艾万年部,没有带炮,攻得十分艰难。

闯军使用的这些缴获自官军的火器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数量也不够多,不足以阻挡精锐重步兵的突击。好在他们也有同样强悍的重步兵。五个老管队轮流带队,向官军发起反冲击。两军鏖战了一个时辰,官军仍未能破镇。

就在这时,湫头镇两侧的山顶竖起了旗帜,曹文诏长叹一声,这一仗终究是自己输了。

李自成的计策毫无出奇之处,无非是让前面败退下来的人马在镇后重新整队,再由小路迂回上山,从两翼夹击官军。

同一条计策,由不同的军队来执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前两队人马败退的时候,能不能虽败不乱,有序撤退?曹文诏在辽东时见过很多次,官兵一跑起来就谁也拦不住,诈败也变成了真败。

第二,湫头镇的守军能不能坚守得住?倘若刘宗敏只会瞎放铳炮,打不出强有力的反击,湫头镇会很快被击破,到那时李自成和郭应聘的人马都会被刘宗敏的败军冲动,变成全军溃败。

第三,李自成和郭应聘要花多长时间整队、行军?这就要看部队平时的训练水平和磨合程度,以及此时的士气状态了。只有素质高且有斗志的军队才能及时赶到指定位置。

第四,等把这些动作都做完,士兵还有没有体力发动进攻?闯乱联军长途跋涉,连续作战,体力消耗很大,也不能排除爬山爬到一半就走不动了的可能性。

这样简单的计策能够成功,是因为联军中有大量征战多年的老兵,是因为平时训练抓得严,是因为军纪的威慑力强,是因为十天前,李自成就做好了要打大仗的准备,提高了作战部队的伙食标准。

做到这些之后,以闯军的人数,也不用什么计策,排成阵势无脑平推也能打垮大部分的官军了。

曹文诏当然不是一般的官军能比的,他自有他的应对办法。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立刻掉头突围,虽然会损失不少兵马,但主力可以保全。第二,就地抵抗,等曹变蛟的援兵一到,便可里应外合,击溃敌人。

曹文诏当然选择第二条,这些年来,他大大小小的战斗打了无数,除了皇太极之外还没吃过谁的亏。一方面是曹镇真的能打,另一方面也是积累下来的威名便足以让敌人心生惧意。既然这里的流寇能这样高效地执行战术动作,那就说明这里集结了他们的精锐主力,巴家寨那边并无真正的作战部队,也就是说,艾万年他们已经完了。吃了这么大的亏,倘若还临阵脱逃,他曹文诏将从此名声扫地,不用说流寇对他的恐惧下降,就是同僚的白眼,曹文诏也受不得。

更让曹文诏难以接受的是,李自成是什么时候变得这样强大的?

如果说李自成是突然收编了哪支精锐部队,因此变得能打了,曹文诏倒能认可。可是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王继勋手下那帮人算哪门子精锐。现在陕西的整体局面明明是洪督师的坚壁清野之策初见效果,流寇们东逃西窜,补给困难,可他们为什么反而变强了?

不知从何时起,这些人从见了官军就要逃跑的真正流寇,变成了和官军列阵对垒的敌手,现在他们居然主动寻找机会要消灭曹镇这样的官军主力了。曹文诏虽然不懂什么叫量变产生质变,但一生从军的他精通识别敌人,眼前的这些敌人,再不消灭恐怕就要来不及了。

年初的时候,崇祯皇帝下令“六月平贼”,如今六个月的期限马上就要到了。平贼?现在贼居然想把官军给平了。

如果赶在期限快到的时候,打全国最大的一场败仗,今年的背锅侠是谁呢?

“后队离我们只有二十里,只要再坚持一个时辰,援兵必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