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34章 杨高村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34章 杨高村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34章 杨高村

张存孟对于行军的部署是十分粗疏的,只是安排六个队以及他自己的本队分走七条路。倒也不见得是他不懂,这群乌合之众也没法执行什么复杂的安排。

八队入伙最晚,因此被分配了一条山道,沿途人口稀少,道路条件也不好。王文耀主动提出,他的人手不够,要和八队一起行动,张存孟也没什么意见。于是,八队改和七队走同一条路,一起向南进发。

既然不能长期驻扎,那么绑票的办法也就不能用了,部队的给养主要得靠沿途的村镇供给。王瑾和李明义各带十个夜不收,走在大队人马前面一两日路程,探听这一带村庄镇甸的情况。

结果是很让人失望的,分配给王文耀的这条路也不怎么样,途经的村庄一个比一个穷。目前全军的粮草还能坚持大约十天时间,到白水县的路程接近六百里,到了之后也不一定能找到粮食,所以一定得在半路上找到一处能抢到粮食的地方。

洛川县的县城肯定有粮食,离他们有三百多里,抓紧点走五六天就能到。但是攻打县城的难度当然是非常大的,他们在洛川人生地不熟,不太可能再有内应,那样的话就必须强攻,伤亡很大不说,还不一定能得手。而且张存孟毕竟说过不要攻打城市,公然违背他的话也不好。

队伍只能硬着头皮前进,沿途秋毫无犯——老百姓也实在穷得什么都没有。进入洛川县境内之后,李明义终于找到了一个寨子。

此地名叫杨高村,也叫姜家庄。庄内之人其实大部分姓杨和高,但是姜家却是庄中最大的财主,杨高两姓大部分都是姜家的佃户。据被李明义抓来的樵夫杨二说,万历初年的时候,姜家出了个举人,杨高两姓的不少农民为了利用姜家的减税特权避税,便把自家的田地诡寄在姜家名下,可是时间一长,这地不知怎么的就真成了姜家的了,姜家又通过放贷兼并了不少土地,因为他家连着几代都有科名,至少也是个秀才,去县里打官司也是姜家稳赢,就这样,杨高村变成了姜家庄。

杨二被流寇抓了,却一点也不害怕,反而主动提出愿意带路,只要打破庄子之后许他杀掉姜家的七老爷姜万里就行。原因是杨二小时候姜万里曾因小故打伤过杨二他爹,自那以后,他爹的身体便一直不好,不到一年便死了。

根据杨二交代,杨高村有上万人口,能出动两千丁壮,是这一带最大的庄子。再结合王瑾和李明义侦察来的情报,如果不打杨高村,下一个能找到大批粮食的地方就是洛川县城了。既然如此,对杨高村下手也就势在必行。

田见秀指出,杨二的一面之辞未必可靠。于是王瑾、李明义、高杰、谢君友又陆续抓了五个出来樵采的村民,一个姓杨,三个姓高,一个姓张。对这五人分别询问,得到的情报大同小异,姜家确实是村里主要的大户,拥有九成以上的土地,且平素所为很不得人心。

不过除了杨二说的他父亲的事之外,姜家也并没有什么血债,只是蛮横霸道,盘剥钱粮,田见秀认为就这样灭了他们不太合适。田见秀觉得应该先派人去借粮,倘若姜家不给,再动武不迟。

打破姜家庄,所得钱粮固然能更多,但是付出的伤亡也小不了,众头领对田见秀的建议都没有异议,当下决定向姜家庄进发。

七队和八队在姜家庄外扎下了营寨,既然要借粮,那就得把声势做足,威慑住庄里的人。营寨立好之后,王瑾写了封信,叫人用箭射进庄里,并派人在门前喊话。

没想到,庄里对他们的回答是一阵箭雨,虽然离得太远,并没有射中去喊话的人,但态度也十分明显了。这回不用再纠结了,肯定得打。

庄内的乡勇敢和流寇叫板,自然也有他们的本钱。庄子建在一处台地上,地势比周围略高,有夯土寨墙防护,还有多处木造塔楼。寨墙外又掘了一道深壕,出入全靠吊桥。陕北气候干旱,自然不能灌水,壕沟底下布满了竹签蒺藜。这样的防御水平,对于一个庄子来说已经很高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小城。庄内存粮充沛,又有水井,一般的流寇根本啃不下来。

王瑾对捉来的六个人反复询问,一点细节也不放过,基本上弄清了庄内的部署,但是知道这些作用也不大,寨墙和壕沟是无法靠取巧解决的障碍。众头领商量了几个方案,但没有一个能避免伤亡。最终还是李自成拍了板:“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再不打全军都要饿死!”

王文耀的意见也差不多,出来造反是搏命的事,能以低伤亡里应外合攻破敌人据点当然最好,但如果没有这种条件,该拼命还得拼命。当下决定七队八队各负责一段寨墙,强行打出缺口来。他们选择从东侧下手,这里地形最平坦,有利于部队快速冲上去。

王瑾坚持从米脂、绥德带来的手推车发挥了作用,第一梯队由李过和李明义指挥,用手推车将大量的土倒入壕沟,随后王文耀、李自成便率领主力攻庄。

王瑾原是不赞成李自成亲自带队的,李自成是主将,该在后坐镇才是,带突击队打头阵是他王瑾或者刘宗敏该负责的工作。但是李自成此时伤已经好了,哪里还闲得住,连“我不自去,谁肯向前”都说出来了,王瑾连呼不吉利,心想你是不知道你最后是怎么死的。何况王文耀既然亲自上阵了,李自成怎肯后人。最后决定刘宗敏打头,李自成在后,王瑾指挥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

姜家庄内,此时也是紧急动员,姜家主管乡勇操练的是二爷姜万载和七爷姜万里,他家上一辈是兄弟三人,这一辈有八个堂兄弟,堪称人丁兴旺。姜万载是个武举,老四姜万祥是个秀才,大哥姜万春也捐了个监生,以保家族势力不堕。

所有的男性青壮全部编入乡勇队,上到四十的,下到十四的,都要执戈上阵,连妇女也被动员起来搬运物资。流寇来借粮时,姜家内部也产生过争论,八兄弟里有三个都主张花钱买平安,还有两个态度模棱两可。但是姜万载、姜万里坚持认为,如果来一伙流寇就打点,姜家的家业再大也要败光。流寇不过两千多人,只要攻庄不成,打疼了他们,自然会退兵。官军一直在追剿流寇,他们不会在洛川县久待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