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25章 北方新形势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25章 北方新形势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25章 北方新形势

张天琳踉跄着冲进门来,在门槛上绊了一下,重重摔在地上,又迅速挣扎起来。张能急忙上前搀扶他,张天琳抢上两步,跪在高迎祥床前,想说什么,喉咙却如同哽住一般。

高迎祥躺在床上,身上的绷带还在往外渗血,他缓缓说道:“我已经四十多岁了,这样难道不好吗?多亏了你们,我没有死在刑场上,而是死在战场上,此生了无遗憾,何悲之有。”

次日,闯王高迎祥因战伤死于天台山寨中。

此时,多尔衮、多铎、岳讬、豪格等人统带的第二批清军也已经破口入塞,铁骑蹂躏京郊,明军望风披靡。

各地的文臣武将乃至普通的士兵、乡勇自然也是有不少敢于抵抗的,然而这种纯由个人道德品质驱动的抵抗注定是不会有结果的。

一个正常的国家不应该靠英雄来保卫,只靠一群拿治国、保国当成自己领工资的手段的人就能天下无敌,那才叫真正的太平盛世。

到了弹尽粮绝的时候,连白文选、党守素、马重僖、塔天宝都会投降,但反过来说,倘若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王朝,有正常的管理机制和充足的粮饷供给,姜瓖、唐通也未必不能尽忠报国。

壮怀激烈的英雄时代不是好的时代,连自私自利的小人都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不得不护国保民的时代,才是美好的时代。

秋末冬初之际,清军退回塞外,这场浩劫总算是暂时渡过了。但崇祯的心情却始终平复不了,流寇公然劫杀官军,救走高迎祥,而且还杀到了离京城只有三百里的紫荆关。要是再努努力,三天后就能进京见皇上了。就算是在清军入寇的混乱时期,也足见山西官军有多无能。

更让人恼火的是,居然是流寇取得了此次战争中斩杀清兵最多的战果,这简直是啪啪地抽朝廷的脸。幸好,孙元化的行动为朝廷挽回了一些面子。他和清军交战时的表现,证明了他一直推崇的斑鸠铳对抗清军是有效的,虽然贵了一点,但崇祯还是决定咬咬牙同意军队采购,但他也怀疑,孙元化有没有从中收取好处。

流寇撤退时只带走了自己人的尸首,流寇不用首级记功,将清军的尸体扒去盔甲之后就随意地扔在了战场上。孙元化的部下和紫荆关守军可捡了便宜了,疯狂抢割清军首级,甚至还发生了冲突,到底还是孙元化的人比较能打,把紫荆关守军打死了几十个。再加上周围乡勇袭击溃兵,最终明军一共砍了一千四百多个脑袋。

虽说这里面大部分都是蒙古人还有巢丕昌的部下,但是辫发的首级也有数百,这足以让崇祯大吹特吹,掩盖十余万百姓被掳走的国耻。朝廷当然不能承认是高迎祥指挥了这一仗,刘芳名和郭升又都已经是死人,这些功劳便都是孙元化、马祥麟、张凤仪的了。登州之乱的事已经过去五年了,崇祯对孙元化的气消了大半,秦良玉是崇祯亲自嘉奖过的典型模范,她的儿子儿媳立功,也可以证明皇上英明。

至于兵部尚书张凤翼、宣大总督梁廷栋这二位,在此次清军入塞时毫无建树,自知崇祯一定饶不了自己,二人不约而同地服毒自尽了。

梁廷栋既死,宣大总督之职便空了下来。崇祯思来想去,也只有卢象升能担当这个任务了。此时河南的战局基本平静,高迎祥部被打垮,张献忠和罗汝才在卢象升的打击下也损失很大,崇祯估计洪承畴在陕西足以压住李自成。于是,他决定让卢象升改任宣大总督,五省总理一职由王家桢接任,湖广巡抚一职由方孔炤接任。河南巡抚陈必谦升任工部尚书,河南巡抚一职也由王家桢担任。

崇祯的用人水平又回到了它的正常状态。王家桢已经五十六岁了,身体状态不好,和三十七岁的卢象升比起来差得多了。他虽然做过甘肃巡抚,可是自崇祯元年被罢官,在家闲住了八年,从未接触过和农民军的战斗,突然让他顶卢象升的班,能做得好才怪呢。

王家桢当年被罢免,是因为崇祯元年的宁远兵变,其实也是替崇祯背锅。当时他是户部左侍郎,户部尚书之位空缺,由他代理。发生宁远兵变之后,崇祯质问他为什么不发军饷,王家桢说要等到秋后,崇祯大怒,质问他难道军情也要等到秋后吗?

其实这是强词夺理,不等到秋后,各地的辽饷还没交上来,让王家桢拿魔法棒变出银子来吗?但王家桢也不能当廷和皇上吵架,只好认了。

随后崇祯又问,他之前发内帑补贴军饷,为什么不发给宁远守军?王家桢回答说,九边之中不光关宁欠饷,其他八镇个个欠饷,他就给每个镇都分了点。崇祯又大怒,说谁让你这样胡乱发饷的。

于是,王家桢就被罢官了,罪名是身为户部左侍郎,竟然胆敢给士兵发军饷。次年己巳之变爆发,各地勤王兵纷纷哗变,崇祯才意识到其他八镇的兵也不是核动力的机器人。虽然他知道自己错了,但嘴上是无论如何不能承认的,所以王家桢就这样被晾了八年。

正是因为这个任命,才让王瑾有条件全力向南。王家桢主政河南,他是没有能力打垮张献忠和罗汝才、消灭袁宗第的,王瑾也就不必时时担心河南山寨的安全了。

至于方孔炤,此人倒颇有本事。王瑾当初在桐城放了他一次,方家是宦门世家,人脉广泛,再加上当时方孔炤正在丁忧期间,并非在职官员,所以崇祯也没追究他,竟然又让他混了个湖广巡抚。但不管怎么说,总归比卢阎王好对付多了。

随着北方明军大规模换帅,南方酝酿已久的风暴也到了要爆发的时候。

“不能封井口!我哥还在里面!”几个年轻的矿工正和监工厮打着。就在刚刚,香花岭锡矿刚刚发生了一场矿难,一处矿井塌方了,按照一般的习惯,矿主都是懒得组织救援的,都是直接封闭井口了事。毕竟就算救出人来,这个矿井也不能再用了,和组织救援的成本相比,花钱雇新矿工便宜多了。

但是在香花岭锡矿,现在规矩要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