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章 剿饷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章 剿饷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章 剿饷

崇祯为了围剿湖南闯军,可以说煞费苦心,他调集了偏沅、湖广、南赣、江西、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关宁十路大军,不可谓不浩大。这样一来,他也就要面对一个急迫的问题:总共有一个总督、五个巡抚参战,到底由谁来指挥?

按理说,两广总督熊文灿级别最高,可主战场在湖广,广东兵马只是协助而已。可无论是湖广巡抚方孔炤还是偏沅巡抚陈睿谟,崇祯又都觉得他们不是挂帅的料。至于广西巡抚郑茂华、江西巡抚解学龙、南赣巡抚潘曾纮,那就更不成了。

思来想去,崇祯觉得也只有一个人能用了。张凤翼自杀之后,崇祯已经命令在家丁忧的杨嗣昌夺情起复,出任兵部尚书。崇祯命人紧急通知杨嗣昌不要入京,以兵部尚书衔督师,赐尚方剑,湖广、江西、广东、广西四省督抚武将俱受其节制。

崇祯还给杨嗣昌赠了一首诗:“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从此之后,杨嗣昌便有了“盐梅上将”之称。《旧唐书》中有“盐梅相成”一词,指咸味和酸味互相调和,比喻济世的贤臣。但是这个词在传播的过程中,却被不少农民军念成了“杨梅上将”,至于是不慎误传还是故意的,就不得而知了。

杨嗣昌没进京,却不代表他的策略不进京。很快,杨嗣昌的奏章便送达京城,令崇祯看得击节赞叹。

虽然王瑾在湘南闹了这么一出,可是杨嗣昌还是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与另一时空唯一的区别是“六隅”中的江西换成了郧阳。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个以长江隔绝南北,先南后北平定流寇的方案。北方是十面张网,南方是十路会剿,先扫平湖南贼寇,再并力向北。

与此相配套的是另外两个策略:攘外必先安内和议兵议饷。杨嗣昌认为,大明朝和关外建州的矛盾只是次要矛盾,和关内流贼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应该先与清朝议和,集中力量剿灭流寇。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晋有成都王司马颖扶植刘渊,唐有陈景思举荐李克用镇压黄巢。都说以史为鉴,但肉食者鄙的规律从古至今从未变过,每当大利当前,统治者们总是会忘记之前的所有教训。

现在说杨嗣昌卖国确实冤枉他,以明朝官僚们的想象力,根本想不到还会有东虏君临天下这样荒诞的剧情。但是当清军入关之后,大部分的官绅地主都做出了选择,大清来了,他们只是剃头,闯贼来了,可是要均田免粮的。

杨督师说了:“必安内方可攘外,必足食然后足兵,必保民斯能荡寇。”那么如何保民呢?杨嗣昌的办法就是加征剿饷。

杨嗣昌提出了一个增兵十三万的计划,共需饷银三百万两。这让王瑾觉得很没面子,原时空杨嗣昌提出增兵十二万,饷银二百八十万两,合着老子闹出这么大动静,才值二十万两银子?

在此之前,明朝也搞过一些临时的加派,使用的是卢象升提出的“因粮输饷”法,只对地亩粮税在五两以上的大粮户加派,以免穷人的压力过重,都被逼成流寇了。但是由于明朝税收制度的混乱,精准区别贫富的难度很大,崇祯早就嫌这种加派办法效率太低了。

杨嗣昌提出的办法是“按亩均属”,对所有在册土地一律进行加派,这样一来,就不用再费事去区分谁是大粮户谁是小粮户,效率自然高得多了。

崇祯在诏书中称,要“暂累吾民一年”,但用鼻子想也知道,加派只要开始,必然一年一年地收下去。更可笑的是崇祯还在诏书中提到:“贫富均纳,果能遵行无扰,自然好义乐输。”至于到底能不能“遵行无扰”,但凡有过一星半点基层经验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同时,户部尚书程国祥又和三百多年后的一群网民一样,提议“收商税”。在他的建议之下,崇祯又决定“暂借民间房租一年”。实际执行的时候,就是只要有一间房就收一钱银子的税,连柴房、茅房都包括在内。北京百姓怨声载道,还给崇祯起了个外号叫“重征”。

“孟子云:‘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崇祯如此倒行逆施,正是将老百姓驱赶到义军这一边,其行如同桀纣,由此可见,明亡之兆必矣。”

虽然现在天气并不是很热,徐以显还是轻摇羽扇。王瑾教闯军将领识字时,除了三百千之外,就是用四书作为识字教材,所以他说的这些东西闯军众头领也听得懂。刘体纯赞叹道:“正是这个道理。百姓本不肯造反,正是崇祯皇帝和贪官污吏逼得大家造反。之所以天下义军蜂起,就是加派害的,他却还想靠再增加加派来剿灭义军,真是南辕北辙,本末倒置。”

茅麓山大寨中,袁宗第和刘体纯召集了夔东闯军的主要头领。新年刚过,袁宗第便带着河南各寨抽调的精锐力量来到了夔东。这一次的会议与以往不同,多了四个文士在座。

宋献策,河南永城人,行医卖卜为生,精通天文算术,熟悉河南各地的地理和风土人情,在同行陈金斗的介绍下被袁宗第招揽。

潘独鳌,湖广应城人,本是明朝的秀才,甚至还有一支小小的乡勇队伍。因为本县豪绅欲霸占其土地,买通县官令其败讼,一怒之下杀了这个土豪,全家逃进了大别山,被柯禹舜和刘希尧收留。

顾君恩,湖广钟祥人,为人狂放,喜好兵书战策,屡试不第。他能上山入伙是个意外,闯军蔺养成部派去钟祥的人因为王瑾事先提醒,与他多有接触,后来蔺养成的探子暴露,把他也牵连了。钟祥是承天府的附郭县,皇家祖陵所在,保密防谍工作当然是宁错杀不放过,顾君恩无可奈何,只得和弟弟顾君命、朋友刘靖夏一起上荆山投奔蔺养成了。

徐以显,湖广谷城人,他是最后一个来的。此人喜读兵书,又好研究武器,八股文章却写得不怎么样,不得进学,后来家境败落,生活贫寒。前不久,他才去襄阳拜见过杨嗣昌,不料因为没钱,直接被看门的恶奴赶出来了。他一怒之下,便跑来投奔了刘体纯。

袁宗第说:“湘南战事一起,我们闯军的局面便与往日大不相同了。过去就是行军打仗,现在却要开始着手准备治民。用王瑾的话说,这叫‘重建秩序’。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谁能最先让老百姓重新回到家里,踏踏实实种地,谁就能得天下。刚才徐先生说得好,崇祯在把老百姓往我们这里推,我们可要接好才行。前日王瑾来信说,希望我们在荆襄一带搞出些动静来,吓唬吓唬杨嗣昌,四位先生意下如何?”

宋献策不像其他三位那样喜欢表现,微笑着一言不发,等他们先说。

潘独鳌说:“去年荆襄亦遭了灾,连我这等薄有家产之人也被逼反了,若要发动饥民,大举起事,此时正是时机。起事于荆襄,不可不重江汉水运,我们的不可再依靠三谭,当有自己的水师。”这位是个武力型的军师,既当谋士又上阵砍人,态度一贯比较激进。

徐以显说:“如今湖广明军或北上河南,或南下岳州、常德,荆襄一带甚是空虚,若用奇谋,袭取荆州、襄阳二城,亦非难事。如今我军火药积储甚多,但铳炮却甚匮乏,若能取得荆襄二府,便可大造火器。”他早就发现闯军将领对于火器有特别的热爱,这也正合他的心意。

顾君恩却哈哈大笑:“二位所见,若为行军参谋,自是高明,却不明天下大势,更不知王总制真意。”刘体纯皱了皱眉,心想就算你胜人一筹,却也不必这样说。袁宗第倒不介意:“依先生之见呢?”

顾君恩缓缓说出四个字:“声东击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