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7章 考题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7章 考题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7章 考题

“吴学长中了!吴学长是榜首!”“我也中了!一个优一个良!”奉天倡义大元帅府门前,一群读书人狂呼乱叫,一点仪态都不顾了。多年寒窗苦读,谁不盼着金榜题名,这些书生在明朝时连秀才都多年考不上,如今一朝翻身,焉能不欣喜若狂。

吴侯考的自然是吏科,题目是两道策论。第一道是《论唐夏郑虎牢之战》,第二道是《论天下之弊何在》。

这两道题目都相当坑人。第一道题,好多人根本没什么了解,要不是因为有题干描述,可能都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事情,只能瞎写一通。至于第二题,又指望这些穷书生对天下大势有多了解?

这么缺德的题自然是王瑾临走前出的,目的肯定不是真让这些考生写出什么真知灼见,而是对他们有一个大致的划分。

吴侯很幸运,他年轻的时候,也就是爹还活着那会儿,家中生活还不算困难,他到处借书,读过《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对虎牢关之战是了解的。唐太宗李世民的人生高光时刻嘛,一战擒二王,由此决定天下归属。

联想到李自成姓李,闯军将领又使用“果毅”这种唐风满满的称号,想来这奉天倡义营肯定是崇唐的。于是,很多人的文章就以歌颂李世民的赫赫武功为主题拼命展开了。

然而,吴侯多了一个心眼。他记得李闯王打下袁州之后发布了一篇《剿兵安民檄》,其中提到自家祖上是“十世务农良善”,并未攀附李唐,反倒颇有以耕田劳作而自豪的意思。他又注意到,题干在论述背景时将“唐主李渊”“夏主窦建德”“郑主王世充”三人并列,讲战役过程时则用“唐帅李世民”“夏帅窦建德”“郑帅王世充”这样的说法,完全不带感**彩地将这三个政权视为等夷的对手,并无崇唐之意。

想到这里,吴侯隐约猜到出题人的意思了,他决定赌一把。

于是吴侯这篇文章的立意是:窦建德才是隋末第一英雄。

窦建德自幼乐善好施,行侠仗义,深受乡邻爱戴。为隋朝苛政所迫,不得不反,造反之后仁义爱众,纪律严明。在孙安祖、高士达等起义先驱战死之后,总领义军,屡败官兵。

隋炀帝被杀之后,窦建德建立大夏,杀宇文化及等奸臣,义释抵抗过他的忠臣王琮。称王之后的窦建德依然俭朴,不爱华服美食,不蓄金银财宝,全都分给属下。不好女色,将所得宫娥彩女释放民间,令其与良家子弟婚配。招贤纳士,善待百姓,俘虏李勣、魏征、李神通而不诛。李勣逃归唐朝之后,有人请求杀掉李勣的父亲,窦建德却称赞李勣忠于唐室,终未杀戮任何一个俘虏唐臣。只可惜后来听信谗言,错杀宋正、王伏宝,否则真乃圣君也。

王世充身为隋臣,以镇压义军起家,曾坑杀刘元进麾下降卒三万,诈作忠义,弑君篡位。背盟袭击瓦岗军,以暴政虐害百姓,更甚于隋炀,真可以说是恶贯满盈,罪不容赦。然而唐朝将其俘虏之后,仅流放而已。可对于仁德爱民,对李唐宗室大臣有过不杀之恩的窦建德,却直接在长安市曹将其斩杀,又杀害郑军降将单雄信,还想强征窦建德旧部来长安,这才激起刘黑闼之变。与窦建德之博大心胸相比,高下立判。

窦建德于虎牢一战兵败身死,裴矩、齐善行等一干隋朝降人不加抵抗便献土降唐。然尚有刘黑闼,果敢多奇略,宽仁容众,恩结于士卒。起兵反唐,一呼百应,怎奈不敌唐兵势大,为诸葛德威出卖而死。然河北百姓仍念窦建德遗爱,祭祀不绝。若非遇上唐太宗这一奇才,能一天下者舍窦建德再无二人。以仁德而论,窦建德又在太宗之上。

感豪杰之兴奋,吊经营之勿终,始知天命之莫干,惜霸略之旋陨。可叹窦建德生不逢时,倘若不与贞观皇帝并世而处,定可成不世之功业。

吴侯的这个立意是相当冒险的,若是猜错了,那肯定是要名落孙山,说不定还有别的祸患。既然来参加反贼的科举了,用崇祯暗喻隋炀帝当然无所谓,但是用窦建德这个失败者暗喻李自成,未免有些作死。虽然之前已经告诉他们,考卷上可以随便写,就算对闯军破口大骂也不怪罪,但拿自己的脑袋赌人家的心情还是相当危险的。

吴侯并不在乎,来赶考本来就是赌,赌闯军真的能成事,倘若闯军被官军灭了,自己也就完了。既然要赌,那就赌一把大的。很多人也想到了,但是没敢往这个方面写,这种出题方向除了王瑾这种疯子之外谁想得出来。

至于第二道题目,吴侯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他只是个府城里的寻常百姓,见识十分有限,天下之弊何在他怎么知道。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肯定不能说是流寇就对了。

既然闯军是和朝廷作对的,那就骂朝廷吧,反正吴侯对朝廷本来就满腹不满。先说说自己父亲死后朝廷的苛捐杂税如何逼得自己卖牛卖地,同村的地主如何联合压价逼他贱卖土地。再说说豪门大户把持县试府试,阻碍士人进学之路。之前他还见过官吏在修河堤的时候损公肥私,也写进去了。再把之前自己听说过的都写上,抨击一下结党营私、宦官乱政、克扣军饷、奢侈浪费。具体情况他不了解,那就多引经据典。最后再提一提东虏,也就差不多了。

吴侯不知道,批他的卷纸的顾君恩都看愣了,心想这家伙到底是怎么做到对国家大事一点都不懂还把得分点全都踩中的?

此次科举的考评标准是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只要写的是能看懂的人话,就算合格,文辞通顺,逻辑清楚的,良好。第一道题目,只要不把窦建德当成反贼批判一番,就是优。第二道题目的得分点干脆就是从《明末农民战争史》照抄的,即政治黑暗、土地兼并、赋税加派、水利失修和军制败坏五点,再加上辽患,能答出其中三点即为优。

吴侯虽然对每一点的认识都不深,但居然把这六点都提到了。再加上他的文采在所有考生中属于一流,又是夸窦建德夸得最猛的,他成了毫无疑问的第一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