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53章 流寇不流了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53章 流寇不流了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53章 流寇不流了

因为尚可喜的突然到来,李自成停下了进军的脚步,没有进攻南昌。

王瑾未卜先知的能力基本上彻底没用了,闯军在尚可喜抵达九江的时候,才知道他来江西的消息。此时江西巡抚解学龙也及时撤到了抚州,把建昌的防务交给了福建来的黄斌卿部,尚可喜、解学龙、黄斌卿三路人马形成了一道防线。

江西兵和福建兵不足道哉,只能据城自守,没有向闯军主动进攻的能力。但尚可喜不同,他的大部分部下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如果他有足够的钱粮,以这不到一万人为基础扩军,就算发展成十万大军也不奇怪。

闯军之前也曾消灭过很多有这样精兵的对手,但要么是在正面对战中付出极惨重的代价,要么是将对手逼入一个无从施展的窘境。而尚可喜是他们遇到过的所有明军将领中最为沉稳,最为狡猾的,他利用东江的传统优势,到了江西就立刻征调船只,组建水师,依托赣江和鄱阳湖组织南昌、南康、九江三府的防御。赣北地区是经济比较繁荣的地方,筹款容易,再加上杨嗣昌大败之余把尚可喜当成救命稻草,不加掣肘,就算入赣的两万闯军全部投入战斗,也没有胜算。

李自成身边现在只有三营兵马,倘若尚可喜直接杀过来,李自成都未必挡得住他。只是尚可喜判断不出闯军的兵力,也不想莽撞冒险,闯军的总兵力一定是远超于尚部的,只要第一波进攻没阵斩李自成,肯定会有大量后续部队赶来增援,到那时一旦作战失利,整个江西就都丢了。尚可喜不敢冒这个险,江西是他和东江军要安身立命的地方,不能出一点岔子,让给李自成半个江西不要紧,只靠赣北地区,他们也足以养家糊口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自成将兵力集中在临江和瑞州,调刘文煌和李友迅速北上增援。眼下赣南的农民运动形式一片大好,尤其是闽赣边界一带,田兵组织的推广速度尤其迅速。这也是当然的,毕竟王瑾就是抄的人家。

目前闯军在江西控制六府三十六县,在吸纳了大量江西农民、棚民、奴仆以及杨嗣昌部降兵加入队伍之后,江西闯军扩充到了三万余人,刨去卫戍部队,李自成的主力还是两万多人。就这样,闯军和明军形成了对峙,都打算先把年过了,让新来乍到的队伍得到修整,等到来年春暖,再考虑下一步的行动。

广东和广西的作战非常顺利。南方明军没有经历过北方那样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和边军哗变,文恬武嬉的情况十分严重。明军主力一败,两广官员根本没有什么主观能动性可言,几乎都在被动地随波逐流。“大势已去”的想法十分普遍,甚至开始有知州、知县这样的正堂官向闯军投降。

不过四品以上的官员大部分还是阵亡、自杀或逃走,少数被俘的要么因为有劣迹被处决了,要么就是坚持不降。他们都是外省人,又在官场上有一定地位,投降之后恐牵连家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勉强不来。知州、府同知、按察佥事这种级别的官员已经是闯军能招降到的最高级别的人了,投降之后可以直接担任四品的一省科官。

李自成将陈可新调到江西担任巡抚,巡抚衙门暂时设在赣州,广西巡抚则预定由徐以显担任,至于广东巡抚,由王瑾兼任。一省的最高军事长官和行政长官居然是同一个人,这肯定是不合规矩的,不过李自成要是连王瑾都信不过,也就没什么人可信了。

得知广州被拿下的消息之后,陈谦发现自己的位置已经两面受敌了,立刻逃到了肇庆。李过、高一功、马重僖、王文耀陆续赶到三水集结,这里是西江和北江的交汇之处,部队驻扎在这里比驻扎在广州更方便。王瑾打算先巩固对广州、韶州、南雄三府的占领,新年之后再攻打粤东和粤西。

广西方面的战局也非常顺利,成大用部覆灭之后,广西巡抚郑茂华非常紧张,正在调集部队,准备再往湖南派援兵。只是他的动作实在太慢了,军队的集结都没完成,闯军已经杀进来了。

闯军的四路进兵顿时打得广西明军首尾不能相顾,刘宗敏轻易打垮了全州明军,直取桂林。桂林全城大哗,绅民纷纷出逃。郑茂华也慌了,他之前一直是按进攻而非防御准备的,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兵力都摆在了全州,没想到被刘宗敏用一天的时间就冲散了。

郑茂华的军事经验非常有限,在纵深没有配置任何预备队,最近的援军在平乐和柳州,桂林的卫所兵立刻嚷嚷着要投降,郑茂华不敢在桂林待了,仓皇弃城南逃,然而南方的平乐、阳朔已经被从镇峡关突入的刘汝魁部占领了,郑茂华被俘。刘芳亮突袭梧州的行动也非常成功,截断西江,将两广一分为二。

广西现在没有总兵,上一任总兵王之臣卸任了,新总兵还没任命,最主要的武官就是五个参将。浔梧参将成大用已经死在永州,昭平参将石之碧部在平乐之战中被刘汝魁歼灭,永宁参将蔡旅平在全州死于刘宗敏之手,柳庆参将康承爵刚刚病故,还没人接任,其部队被马世耀轻易接收。整个广西只剩下了一支营兵,也就是思恩参将陈邦傅部,虽然叫思恩参将,但思恩府是土司辖区,他其实管不着,目前陈部实际控制着西江上游的南宁、浔州、太平三府,已经向桂林派出使者,和刘宗敏讨论投诚事宜。

可陈邦傅不知道的是,闯军在衡州分兵时已经做好了方案,除了陈邦傅之外,谁投降都行。

短短数月时间,在崇祯十一年的新年到来之前,闯军已经占领了湘赣粤桂四省的二十三个府,公然开科举、兴屯田,建立官府,天下为之震动。

流寇不流了,这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是极其危险的信号。秦、新、隋、元这些被大规模农民起义颠覆的王朝,都是大明的前车之鉴。但凡有点见识的人都能看出,此时的闯军最起码也是徐寿辉的水平,早已不是单纯的贼寇,而是争夺天下的对手。

然而,闯军的统治也是脆弱的。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大的战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攻击了他们薄弱的下腹部,可是当明军做出反应,向湖南大举杀来时,又该如何呢?

不过,这是闯军将领和大明高官们该考虑的问题,对于普通的闯军兄弟来说,他们的心中只有无限的喜悦。结束了多年的流亡生活,他们终于有了固定的营房,终于有了稳定的收入。闯军开始定制军服,长沙、衡州等地的作坊开始制造武器。

手中有了军饷之后,许多人娶了老婆,湖南也有饥荒,娶亲成本很低,虽然社会文化还是普遍看不起当兵的,但是闯军士兵每个月有一两银子的军饷、三斗米的口粮,娶妻的加一斗,有孩子的,每多一个孩子加一斗。为了吃饭,愿意把女儿嫁给闯军的人家不计其数。

明军给正规战兵的军饷是一月二两,但是口粮、服装甚至一部分武器装备的钱都要从这里面出,再加上边镇物价腾贵,这二两银子的军饷就算按时发,自己勉强活着都难,想娶老婆那是白日做梦。更何况,许多明军士兵已经很久没听过“按时发饷”这码事了。至于那些饷额只有一两的明军士兵,不想办法捞外快根本就没法活,明军军纪不坏才有鬼呢。

而闯军不强制要求士兵自备任何东西,就算光着屁股来当兵,最起码也发你一套号衣、一口刀。湖南的灾荒没有北方严重,物价也更便宜一些,如果士兵有一个老婆、一个孩子,每个月一两银子、五斗米,是可以养家糊口的。一般来说,一个普通人只要每天吃两顿饭,一顿饭两合米,就可以保证活命了,一家三口一个月的嚼口是三斗六升。闯军这个标准保证了士兵家属买得起换洗衣服,吃得起蔬菜,年节能吃上肉。

王瑾还是嫌这个标准有点低,可是没办法,以目前的经济条件,做到这种标准都很勉强,一旦抄家财用完了,还有可能维持不住。未来闯军的命运如何,就要看接下来经济建设的成果了。离甲申大关还有六年时间,王瑾相信最起码闯军也能在两广建设出一个正常水平的封建国家。即老百姓大部分都不会饿死,士兵都吃得上饭。

但是,真的还有六年吗?

(第七卷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