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54章 王瑾的工作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54章 王瑾的工作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54章 王瑾的工作

大年三十这天早上,王瑾一大早便起来,略微活动了一下,简单吃了顿早饭。

一份砂锅海鲜粥,一份红烧鲍鱼,一份海棠冬菇,一份烟筒白菜,再加上一碗鸭汤。

在过去的流动作战期间,吃大锅饭,王瑾简直就是个圣人,生活俭朴至极,绝没有任何多吃多占。但改成发俸禄之后,王瑾却是“蜕变”得最快的。

像田见秀这样的人,虽然已经成了大官,俸禄很高,但仍然布衣蔬食。对于大部分闯军将领来说,布衣好办,蔬食可就难了,比如说李自成自己,虽然对大碗喝酒没兴趣,但大块吃肉还是得有的。王瑾同样不追求衣饰华贵,不着丝绸,只穿棉麻,但是在吃上,他比许多读书人出身的官员还讲究,尤其是每顿必有海味。

王瑾从来也不是真的无欲无求,只不过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而已。现在他是二品大员,每个月九十元的俸禄,难道还需要从嘴里省吗?

别的闯军将领经常会用俸禄去接济别人,但王瑾却从来不这么干。现在他是广东、广西两省的最高决策者,如果治下有人需要额外救济,那就说明他订立的制度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粤桂两省这么多人呢,靠他的俸禄救济得过来吗?所以要么都救,要么干脆都不管。要管的话,用公权力去管。

这个年代的海鲜,在内陆价格十分高昂,但是在广州就不怎么贵了。王瑾又不浪费,再加上厨师的工资是走公账的,再怎么吃,一顿饭的材料费也不会超过一块钱,他的俸禄足够他吃的了。

王瑾的其他开销是极少的。他光棍一条,儿子又都上班了;文书、马夫、厨师、杂役这些人的薪水都是公家出;对穿衣不讲究,平时穿官服,做一件私服能穿几年;房子、车子也都是公家的。

要说有什么需要花钱的业余爱好,那就是看书,但是王瑾又主管教育,可以堂而皇之地公款买书甚至公款印书。因此除了吃以外,他也着实没什么可以花钱的地方了。

何况据他从熊文灿那里接收来的厨子说,他的饮食标准和熊文灿比起来可差得远。

目前前线战局稳定,只是偶尔有小规模的冲突。明军在驻地时发放的坐粮只够勉强度日,出兵打仗时所发的行粮才是最重要的收入。北方战事一起,他们的行粮就停发了,不给钱,谁吃饱了撑的打仗玩,所以大规模进攻也就停止了,只有小股明军不断进入闯军控制区劫掠。

闯军的防御不可能滴水不漏,因此明军总是能够得手。这固然能让明军保持士气,却也令民心开始转变。一方面,是洪承畴和杨嗣昌的奶奶名声大噪,另一方面,在湖南、江西,有的士绅都开始支持建立田兵,因为由闯军伤残老兵主持的田兵战斗力比普通的乡勇要好。

士绅虽然压榨佃户,但明军如果要把他们佃户的脑袋砍去报功,他们还是要捍卫佃户的生命安全的,甚至不惜带着乡勇和明军械斗,否则有地无佃,他们吃谁去。这和农民会拼死保卫耕牛是一个道理。

现在人口还没有多到遍地是无地农民的程度,真到了那种时候,地主也就不用怎么考虑佃户的死活了。你不佃,有的是人想佃。但如果有那么多无地农民,又没有新的生产力来吸纳,那就离下一场农民起义不远了。

刘芳亮部已经全部撤回了湘西,将贵州四府还给了明朝。一来是为了大义名分,二来是因为发现秦翼明和龙在田没那么好对付,他们始终不和闯军正面交战,闯军拿他们也没办法,原定的攻下黔北、威胁四川的计划现在看来是无法做到的。

广东这边,尽管卫戍部队的军官们大多摩拳擦掌盼着郑芝龙打过来,可郑芝龙还是坚定不移地走海上袭扰路线。袭击商船、渔船,登岸劫掠那些防卫薄弱的小渔村,这是郑军的优势项目,而陆地进攻这种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的事情,郑芝龙打死也不干。

海上的事急不得,只能让水师慢慢陪郑家练,等到招降的海盗学会了纪律,新募的士兵学会了打仗,就可以利用广东的本土优势逐渐扳回局面。至于在海战中打败郑芝龙,那还需要很多年的积累。

目前两广的主要任务就是修平内政,李自成让王瑾不必往前线送粮食,只要送铳炮和银子就行,粮食留下就地赈灾。王瑾现在主要在忙五件事:赈灾、剿匪、丈田、治水办学。

前四件事倒也不用王瑾多操心,他能提供的只有一些思路,具体事务都是下面的官员来办。如果实际办事的人员讨论之后认为王瑾的思路不切实际,王瑾也不做强制要求,既然人家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认为不行,那自然有人家的道理。只要别被王瑾抓住贪赃枉法的证据,王瑾还是一直很尊重执行人员的意见的,毕竟人家才是实际干活的人。

在办学这件事上,王瑾则是事事亲力亲为。在他看来,这是比反明、抗清更重要的天下第一要紧事。

王瑾所办之学,称为“军学”,教育对象是所有军官及由军官出身的文官的子弟。在闯军控制的三十四座府城各设立一所五年制的小学堂,军官子弟年满五岁、未满十五岁,即可免费入学,其他官民子弟可自费入学。

新年一过,学堂就要开课,一到四年级都有。原因是有些孩儿队中的孩子已经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了,所以直接进入高年级。

报名工作已经结束了,自费来读书的人着实不少。王瑾把学费定得很高,每年十元,这还不算教材、食宿的费用。也只有官吏、地主、商贾才能供得起孩子来读书。

从本质上来说,军学是作为这个新政权的统治阶级的军事贵族们的一种特权。以闯军现在庞大的军事开支和赈灾费用,能用于办学的经费是有限的,所以才招收这些自费生来缓解经费压力。

王瑾从来没指望在自己有生之年把教育普及了。或许一些小国有可能做到,但是中国这样庞大的,有大量贫穷落后地区的国家,在工业革命以前搞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

相当一部分人看出这里面蕴藏的机会,科举是王瑾主持的,学校又是王瑾主持的,那么学校里学的东西对科举有没有用还用说吗?读书人不见得都热爱学习,但大部分读书人都热爱当官肯定是真的,既然预料到这个学堂的课程对科举有帮助,甚至有一些家里不算太宽裕的中等人家都节衣缩食送一个儿子来读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