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51章 奇怪的世界线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51章 奇怪的世界线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51章 奇怪的世界线

原不沾泥麾下的各路兵马陆续汇集到了延水关,这里是张存孟预留的退路,由二队的新天王王可兴、搜山虎郝九松、闯世王王汝贵三人占领。官军忙于争夺张存孟留下的战利品,短时间内不会来追击他们。听说由于张应昌独吞了张存孟老营的财宝,王承恩和侯拱极大为光火,坚持要他吐出一份来,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张福臻正在竭力调停。

李自成、王文耀会合了张礼和张成,又陆续收拢了零散的残兵败将,双翅虎、紫金龙二人也召集了自己的几百残部。七八两队加在一起,又有了三千来人。

延川一战,张存孟麾下各队兵马死伤极为惨重,阵亡总数在五千人以上,官军则阵亡了上千人。周边百姓遭到官军和各队败兵劫掠,死亡也以千计,各队人马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亲朋好友死伤。出来造反的人都见惯了生离死别,死在官兵手里并不算什么不能接受的事,真正让他们愤怒的是,这么多兄弟的死居然是因为他们素来敬爱的大哥的背叛。

现在八个队的人都已经到齐了,加在一起有万把人,也是一个很大的势力。赵胜、拓养坤、王文耀、李自成已经明确拒绝了张存孟的招降,张存孟又给李文江、张文朝、郭应聘三人致信,劝他们归降官军。李张郭三人同样对他嗤之以鼻,当官军不是不可以,但出卖朋友绝对不行。

目前各队人马中主要的观点分成两派,一派希望再推举出一个掌盘来,另一派则想各自散去。

赵胜造反最早,除了已死的一队长外跟随张存孟时间最长,又是个读书人。论过去的战绩,也是七个队长中最强的。如果要推举一个新掌盘,赵胜自然是最佳人选。但其他几个队长也非甘居人下之辈,经历了张存孟的叛变之后,大家都变得多疑起来。

最终还是决定,大家各自离去。不仅每个队长都变回了掌盘子,连一些管队都自立门户了。高汝利和刘忠分道扬镳,四队的王光恩、王友进二人也都离开了拓养坤,至于六队的高见、折增修、张成善、张成福,则压根没来延水关,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煊赫一时的不沾泥部就此烟消云散。

大部分人都想去山西,陕西有洪承畴这个煞星在,实在是难以生存。他们直接由延水关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数日之间,延水关就只剩下了七队和八队。

“自成,我与雷孙二位头领都商量好了,我们三个粗人,都不是当老大的料。你会打仗,会带兵,人还仗义,从今天起,我们都跟着你干了。”王文耀的决定早在王瑾意料之中,毕竟原本历史上王文耀就做了李自成的部下,而且是铁杆死忠。李自成则颇为惊讶,连称不敢。王文耀的资历比他要老,雷猛和孙德才更是原本和张存孟平起平坐的反王,三人都不是甘居人下之辈,能提出加入李自成麾下,定是下了极大的决心。雷猛说:“你也莫要推辞,我和老孙的命都是你救的,给你当手下还不是应该的。”孙德才说:“闯将你先是不避艰险救了郭管队,然后又救了我二人性命。占尽上风,却能放不沾泥一马,足见你是仁义君子。论打仗,论带兵,你都胜过我们三个。我们是真心想推你为首,你莫要再推辞了。”

农民军中的隶属关系一直是不断变化的,谁的兵力更强或更有威望,谁就会做盟主,总掌盘和管队的位置调换的情况都时有发生。这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群体,资历、身份这些条件都不好使。李自成现在拥有全军三分之二的兵力,所以也不必假客套,欣然接受了王雷孙三人的推戴。

李自成重新划分了兵力,全军共分为十二队及老营,一队长王瑾,二队长王文耀,三队长雷猛,四队长孙德才,五队长刘宗敏,六队长田见秀,七队长谷可成,八队长李过,九队长高杰,十队长刘芳亮,十一队长袁宗第,十二队长辛思忠。李自成仁义是真的,但是抓兵权的时候也一点都不含糊,否则也不会有后来杀罗汝才、贺一龙、袁时中的事了。王文耀、雷猛、孙德才三人既然要加入闯营,李自成就真拿他们当自己的部将看待,等同于原本的队长,丝毫没有特殊待遇。

这么一划分,张礼、张成、张能、谢君友四人就失去了管队的位置。谢君友做谷可成的副手,张成做刘宗敏的副手,张能做李过的副手,张礼则专门担任老营总管。李自成用人不怎么看资历,张能这样原本是独立势力老大的人也不会有特殊照顾。而且副管队中能力最强的张能,论能力和贡献也不及管队中排在最后的辛思忠。因为部队人数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职务也必然会不断变化,也没人觉得不服气。每一队各有二三百人,每个管队都下辖十几个小管队,这种编制方法在明末的农民军中比较常见,以现在闯营这样七拼八凑的队伍,也没办法搞更复杂的编制。

李自成与众头领商议了下一步的去向,他不打算和其他人一样直接去山西。由延水关渡河之后,会进入山西石楼县境内,石楼本不是什么富裕地方,其余六队兵马经过之后,必然是粮空草空。

所以,李自成打算沿着黄河向南进入宜川县,补充粮食和兵员,进而攻略韩城、郃阳、澄城、白水、蒲城一带,然后进入晋西南地区。

众头领都没什么意见,在没有海量情报支撑的情况下,农民军要攻打哪里往往只能靠首领的经验和直觉来判断。不沾泥部前段时间去过白水、蒲城一带,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所以众头领对于南下都并无抵触。

开拔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

“总算是找到大王了。天杀的官兵,把我家都抢光了。我父子只能来投奔大王,万望大王收留。”

那天王瑾他们借宿的房主,居然跑来投军了。那房主名叫谢耀,是个小地主,也是个大夫,有一个儿子叫作谢澍(并没有儿媳,那天谢耀随口编的)。前天张应昌部下的剿匪官军路过他们村,把全村抢了个精光,他们父子若不是逃得快,连人头都得被官军砍去领功。

家产罄尽,房屋被烧,连地里未成熟的庄稼都被官兵用来喂马了。谢耀大怒,流寇喝了他家两盆小米粥还要道歉三遍,官兵来了倒把全村都屠了。既然当官的不给老百姓活路,老子干脆也当流寇去。于是,他带着儿子、自家长工以及幸存的邻居们出来找流寇了。王瑾临走时自报了家门,谢耀便一路打听到延水关来了。

王瑾十分无语,这是个怎样的世界线啊?为什么两个小说人物会变成现实人物?

但是随即,王瑾又想到了洪承畴提前上任一事,一个更可怕的念头浮上了他的心头——也许他不是本时空唯一的穿越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