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59章 暴走的历史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59章 暴走的历史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59章 暴走的历史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成都城第三次易手了,成都的百姓对此已经有些麻木。不过这一次,他们还是对新的占领者感到惊惧和新奇。

有的人与他们见惯了的明军和流寇差不多;有的人穿着羊皮袍,留着发辫,作蒙古装束;有的人是川人熟悉的藏人、羌人的打扮;还有的人高鼻深目,用白布缠头。在四川,这种打扮倒是并不奇怪,川地本就有白布缠头的风俗,有传说称这是因为给诸葛亮戴孝。

由于川西的土司们实在是实力有限又内讧不断,就连洪承畴都忘了,其实成都也是一座边境城市。

十天前,贺兰部的三千军队突然出现在了天全六番招讨司境内。这一带是土司辖区,汉藏混居,环境十分复杂。

招讨使高氏祖上是江西临江人,是唐朝末年的一个唐军军官,从军至此之后留下当了土司。副招讨使杨氏祖上是太原人,是唐朝的千牛卫,唐僖宗为了躲避黄巢跑到四川,他随驾入川,在这里当了土司。沈边土司余氏祖上是蒙古人,灭宋后居于江西吉安,后来从军至此做土司,冷边土司阿氏则是本地的藏人。这些土司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互相联姻,又互相攻伐。

贺兰部的军队被涛涛大渡河挡住了去路,三百年后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然而现在却没有泸定桥可以飞夺,另一时空这里直到康熙朝后期才修了铁索桥。不过这也难不住贺兰部的人,他们以渡船渡马,以溜索渡人,顺利渡过了大渡河。

主要是因为,现在既没有骆秉章,也没有薛岳,四川明军的主力已经被李自成打得差不多了,洪承畴又去了湖北,现在明朝在四川的军事力量极为薄弱。本地的土司虽然是地头蛇,可是根本不注意侦察,西边的强邻屯月多吉对这片贫困山区毫无兴趣,他们需要提防的只有其他土司而已,已经很久没有遇到外敌了,根本没想到会有人从青藏高原上下来袭击他们,等他们发现贺兰部来了,贺兰部已经基本完成了渡河。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纳敏夫和屯月多吉在把酒言欢,那时屯月多吉就意识到,贺兰部与其他的蒙藏部族都不同,他们的核心族人不是来自某个氏族,而是由各族逃兵和小牧帐聚拢起来的,这就使得他们的组织方式与一般的部族大不相同。尤其是在纪律性上,他们比和硕特部强出很多,青海、西藏那些小的游牧部落和他们更是天差地远。纳敏夫展现出的野心,更让屯月多吉感到了威胁,这家伙绝不是一个满足于在青海当酋长的人。

但是屯月多吉并不后悔帮助纳敏夫消灭和硕特部。和硕特部冒险远征,被纳敏夫“料定”了路线之后,就已经陷于死地了,西边是哈密,东边是贺兰部故地,和硕特人无路可逃,不能速胜就只有灭亡。屯月多吉参与这一战,至少让他对纳敏夫和贺兰部有了了解,不至于在之后敌对时还一无所知。

崇祯十年二月,纳敏夫开始部署对藏巴汗的战争,五月,贺兰部出兵进藏,纳敏夫与藏巴汗噶玛丹均旺布的军队在卜克河一带对峙,藏巴军队试图夜袭贺兰军,却被反杀,与此同时,长素与扎穆素各率一支轻骑,直奔拉萨和日喀则。

虽然贺兰部突然歼灭和硕特部大出格鲁派势力的意料,但格鲁派摄政索南群培觉得,贺兰部也是信奉格鲁派的,应该可以引他们消灭藏巴汗。四世班禅也里应外合打开了日喀则的城门,得知老家日喀则被端的藏巴军队急忙回援,纳敏夫自后掩杀,阵斩噶玛丹均旺布,高原上的秃鹫吃得脑满肠肥。

没想到的是,当拉萨的僧侣和贵族们开了城门迎接蒙古王师的时候,王进礼指挥的铁甲马队突然杀出,在藏军队伍中横冲直撞,索南群培和他的弟弟诺尔布被当场击杀。贺兰部的翻脸速度超乎想象,**、班禅等格鲁派上层人物全部被控制了起来。

令贺兰部的高层吃惊的是,纳敏夫一反在青海时的怀柔招抚政策,对于西藏的僧俗贵族采取了非常激烈的清算措施,做到“应抓尽抓”。纳敏夫轻易不杀人,但是将大批贵族分散流放到青海各地去放羊,而且经常是举家流放。只有少数真的相信了那些忽悠老百姓的道德说教的异类,实在没什么黑点,才能幸免,不少地方的豪族势力甚至被连根拔起。

采取这样的政策,当然是别想过消停日子了,一时间,各地反乱不断。王进才等人提醒纳敏夫,要想藏地长治久安,还是要拉一派打一派才行,但纳敏夫却不为所动,依仗目前的军事优势,到处镇压僧侣和贵族的反抗。

而且,纳敏夫得到卫藏的地盘之后,迅速抽调兵力,准备对白利土司的战争。屯月多吉虽然对贺兰部小心提防,却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的动作竟然这么快,根本还没有平定卫藏内部,就出动主力对康区下手了。他也只能立刻集结所有集结得起来的军队,前来应战。

类乌齐一场大战,贺兰部大破白利军,屯月多吉当场阵亡。由于殷登科和吴天印抢先袭取了昌都,白利军的后路被切断,几乎全部战死或被俘。

白利军队虽然在宗教信仰自由上做得比和硕特部好得多,但他们的纪律很一般,经常杀人、抢劫。纳敏夫也不是圣人,但是他一副正规军做派,利用各种村长级别的小地头蛇来从基层吸取物资,从不直接抢劫老百姓。故而昌都的下级僧侣和普通居民都欢迎贺兰部来。

白利是一个很小的部族,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全民皆兵,这些年东征西战,已经死了不少人,这一仗打下来,更是家家哭子唤爷,白利老家只剩下老弱病残。不要说贺兰部来攻击,哪怕是以前被他们打败的对手要报复,他们也没有还手之力了。

纳敏夫没有再去进攻白利,他派昌都强巴林寺的帕巴拉活佛去见屯月多吉的国师噶玛丹培活佛,只要求白利宣布臣服即可。纳敏夫释放了所有俘虏,并且宣称:“我是在提前宣战的情况下,在战场上堂堂正正打败屯月多吉的,如果你们不服,我们可以再约一仗。”

就算是有家人战死的白利人,也没觉得纳敏夫有什么可指责的,当初血泊之战的时候纳敏夫就说了,打败了藏巴汗之后双方的同盟就到期了。屯月多吉一生消灭的对手不计其数,如今碰上一个比他更强的,死在战场上天公地道。

很快,白利接受了纳敏夫的条件。屯月多吉的长子和次子都战死在类乌齐,纳敏夫依据当年的约定,在昌都盖了一座苯教的寺院,将屯月多吉的三子接来做住持。贺兰部军队不占领白利,由噶玛丹培会同族内老人共同治理白利。

纳敏夫几乎是马不停蹄,由昌都东进巴塘、理塘,向四川而来。他把主力留在康区和卫藏,只挑选了三千精锐。不管是老兄弟还是在青藏加入的新人,都对纳敏夫的做法感到不解。贺兰部的施政虽然屡屡激起封建主反叛,但是中下层官员、下级军官、小地主和普通百姓大部分还是能接受他们的统治的,难道现在不是应该抓紧时间巩固政权吗?为什么还要再进行军事冒险?

但纳敏夫之志根本不在西藏,就算在西藏折腾出花来,将来中原一统,还不是只有被捏扁捶圆的份。大批火器化的汉人军队只要有足够的补给能力能走上青藏高原,他们就已经赢了。就算他们会因为被切断补给线或者被伏击之类的原因全军覆没几次,顶多拖延几年,又会有一支大军杀来,汉人可不是打一次败仗就死光了壮丁的白利土司,这种仗打下去是没有尽头的。

所以,纳敏夫想走一条没人尝试过的路,历史也因此被带入了一个没人想象过的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