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1章 学官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1章 学官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1章 学官

天空飘着零星的小雪花,各队明军陆陆续续从大名城中开拔。

卢象升有皮裘护身,但仍能感觉到刺骨的寒意。心爱的坐骑打着响鼻,蹄子不停地刨着地面。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清军破临清,屠焚一空,大运河几乎为止不流。紧接着,他们向东杀奔高唐州而去。

尽管明军将领们大多反对出战,但卢象升还是决定一定要出兵。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血色新年给他造成的心理负担,还因为清军的目标非常明显——绕过驻守东昌的高起潜部,直取济南。

最终只有虎大威和刘文兴愿意跟着卢象升一起去,袁时中倒是想去,但他还卧床不起。可卢象升连他们两个都不想带。

去救济南,他会战死;不去就济南,省城被破,封在济南的德王朱由枢被杀,他还是会死。

如果高起潜能救援临清,清军东进山东的路就还是被封死的,但高起潜依旧不改策略,“绝不中围城打援之计”。

卢象升打算先去东昌和高起潜会合,最后一次试图说服他救援济南。不管高起潜去不去济南,卢象升一定要去。

“卢公!高起潜这阉狗,对有数万兵马的大名都见死不救,焉肯救济南!公以三千兵赴敌,何异自投罗网!请公三思!”姚东照跪在卢象升马前,身后的乡勇、百姓黑压压跪了一片。

“身膺督师之任,岂能见死不救。”卢象升跳下马来,扶起姚东照,“姚先生请起,某这一去,三郡防务还要各位乡亲多多相助二位孙大人。”

“卢公,最近大军人多,粮食吃得快,这点米给兄弟们带去吧。”一个汉子将一口袋小米捧了上来。竹筐、褡裢、麻袋,各种各样的容器把一斗一升的粮食凑了过来。基本上看不见细粮,有小米,有高粱,有芋头,甚至还有枣子。

这种经常出现在后世抗战剧里的情节写在小说里会显得很扯淡,然而它偏偏就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卢象升团团一揖:“卢某无能,致令百姓遭难,何敢当此厚爱。”

不知是谁第一个哭了起来,紧接着,城内城外都响起了哭声。

马祥麟轻轻握住妻子的手,夫妻对视了一眼,他们两个还有猛如虎原本都是很想和卢象升一起去的,但孙元化不同意。孙元化最后说得很直白:“徒死无益。”

郭应聘叹了口气,对身旁的马进忠和高汝利说:“年轻时在家做安善良民,只盼着能有个青天大老爷,也不求别的,哪怕有谁能把我三岁的弟弟从丁口名册里去了,让我家少服一份劳役,我全家便能供他的长生牌位。最后一直也没等到,别说好官了,连个不是王八蛋的官都没有。他妈的,老子自己造反当官,看谁还敢欺负我。现在我是明白了,这天下不是没有好官,而是容不下好官。”

马进忠说:“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杀人放火骑马骡,正直公平挨饿。世道向来如此。我们做贼是为了做官,当官的做官是为了做贼。身在贼窝里,不做贼岂能得了。”

郭应聘说:“倘若京城里的人是紫金梁,是高闯王,是闯将,半个月前就该带着人马直接杀到大名了,顺便砍了高起潜的狗头。他妈的,他妈的……越想越觉得中斗星、闯塌天、一连鹰他们死得不值。鞑子跑来烧杀抢掠,让我们打,这没说的,该打,死了也是英雄。可他妈现在打的这叫什么仗!”

郭应聘素来是好脾气,他能这么说,说明是真动怒了。高汝利叹道:“端人碗,受人管,吃了官军这碗饭,还能怎么样。你也别说了,让人听去了不好。”

在城墙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邓阳目送着卢象升的人马渐渐远去。手里那颗蜡丸搓了又搓,又过了许久,他才终于下定决心,手指微微用力,将它捏开。

新年期间的广州一派祥和,走亲访友之人络绎不绝。早起吃了一份海胆炒饭,王瑾今天打算去军学看看。这是闯军办的第一届正规学校,半点马虎不得。

“宋先生,辛苦辛苦。”王瑾拱手道。现在还是休沐期,主管军学的学官张家玉回东莞休假去了,现在主事的是自然科的学正宋应星。

按照闯军的军学制度,一府的学官为五品官,与知府平级。其下是分管五个教学科目以及后勤庶务的六名六品的学正,一般教师分为教谕、训导、嘱托三级,至少也是九品官,待遇之优厚着实惊人。

宋应星,在另一时空是一个哪怕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的人也会听过的名字。崇祯十年,他在袁州府分宜县教谕任上刚刚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天工开物》,然后就赶上了李自成大战杨嗣昌。闯军进攻江西之前,王瑾开列了一份需要延揽的江西名士的名单,宋应星虽然是一个未入流的小官,却是名单之首。

李自成也认为此人应该排在第一,因为其他名士做的学问李自成实在看不懂,而宋应星写的这些种地、织染、制作油盐酱醋的学问李自成能看明白。当初刚从银川驿下岗的时候,李自成为了谋生换过不少工作,五行八作都稍微懂一点。

当时为了打分宜县,闯军出动了吴汝义部的全部主力,半夜里不声不响地就把城围了。劝降过程倒也不费力,杨嗣昌的惨败把袁州的官员都吓傻了,一夜之间有数千流寇围城,县太爷被唬得六神无主,很快就投降了,宋应星等县内官员也稀里糊涂地跟着降了。

宋应星作为要重点招揽的人才,被送到了衡州,李自成原本有意让他直接做衡州府的学官,但大部分人都反对。宋应星本是个教谕而已,按规矩投降之后应该授九品官。虽然闯军也越级提拔了一些人,比如说江西清江县有个叫巩恒的典史,因为名声特好,在闯军破城之前因为在一个案子中刚正不阿,被知县陷害,所以在闯军占领清江后从未入流的小官直接提拔成当地知县,七品正堂,但也只是连升三级而已。

宋应星此人名声不显,就算真有大才,连升五级变成五品学官也太过分了。于是李自成就改授他七品教谕,送到了广州来。到广东没多久,又升了他一级,成了自然科的学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