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58章 生存还是毁灭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58章 生存还是毁灭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58章 生存还是毁灭

闯军的野战部队集中在前线,往回调太麻烦,同时也没这个必要,云贵明军那点战斗力,犯得上让五营野战军翻山越岭去打他们吗?此次出兵的兵力,都来自湖南、两广两省的卫戍部队。

湖北和江西被闯军拿下之后,湖南已经彻底变成后方了,因此可以大规模抽调卫戍部队。李自成下令湖南制将军的直辖协抽调两个标,从湖南九府的九个驻防标中各抽调两个队,组成六个标,八个标共计万余人。

广西卫戍部队有防范越南的任务,广东的驻防部队也有海防任务,所以不能抽调太多,都只抽调直辖协的一个标和各驻防标的一个队,广东南雄府和广西梧州府的驻防标多抽调一个队。广东兵编为五个标,广西兵编为四个标。三省兵马加在一起,总计两万三千余人。

制约闯军动员能力的早已不是人数,而是财力。浙、鄂、川三省尚不能为闯营的整体财政输血,税得年终才能收上来,追赃助饷所得供应在当地建立官府和卫戍部队的开支尚且难以应付,都不能支援野战部队的开销。目前张献忠和罗汝才挡在北边,阻拦了闯军的扩张方向,短时间内,闯军很难再抢到更多地盘了,所以,闯军将更多的经费投入湖广和浙江,在现有地盘求稳更重要。

主力部队一旦开始进攻,就是日费千金的怪物,趁着他们暂停进攻,在湖广、江西休整的机会,湘粤桂部队才有财力去打贵州。这些卫戍部队的装备和训练都赶不上主力,但也有正常明军的水平,军官也都是有经验的老兵,在卫戍部队立功机会少,得知前线大破洪承畴的事情,这些人都急不可耐了,许多人都在琢磨如何往野战部队调动。一听说打贵州,接到调令的人欢欣鼓舞,负责留守的多哀叹封爵无望。

之前刘芳亮入黔之役,打得当地明军毫无还手之力,除了地形复杂、土司势力深厚的问题可虑之外,明军的抵抗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众将士大多认为,这一仗不仅是要拿下贵州,而是要一直打到云南去,彻底安定后方。

入黔之役由田见秀挂帅,这一战打得主要不是军事,而是政治。在兴利除弊、安抚民心方面,田见秀比其他闯军将领都要强,甚至比王瑾更强。王瑾在基层工作上做得比田见秀好,但是在笼络中层乃至安抚土司方面,田见秀都比王瑾做得更好。

刘新宇统率湖南兵,吉庆玉统率广西兵,李荆楚统率广东兵,三人都挂果毅将军衔。

田见秀手下既无强兵,也无名将,带着三个之前只负责剿匪的将军就带着卫戍部队去打云贵了。但是闯军上下都觉得,这事的难度和剿匪也差不多。白杆兵已经被刘芳亮打垮了,至于贵州巡抚吴兆元、偏沅总兵闵一麒之流的兵马,根本不值一提,只要对待土司小心一些,别在阴沟里翻船,云贵不足为虑。只待中秋一过,雨水止歇,就要大举进兵。

但随着秋天的到来,开始行动的不仅仅是闯军。

“秋高马肥”这个词,伴随着中原与草原几千年的恩恩怨怨。春夏是马匹繁殖的季节,而冬天要转场越冬,所以秋天是最适合游牧民族作战的。清朝虽然不是游牧民族,但也依靠马匹作战,秋天的气候对其士兵的健康更有利,秋收之后,就地抢粮容易,因此,清军也愿意选择在秋天出动。

崇祯十二年八月初一,皇太极从沈阳出阵。每牛录出甲兵四十人,再加上随征的旗丁和跟随主子上阵的包衣,总兵力高达八万。一般来说,清军在极重大的的军事行动时才会要求每牛录出三十甲兵,每牛录出四十甲兵是前所未有的事。同时,又征发外藩蒙古科尔沁、敖汉、奈曼、巴林、扎鲁特、翁牛特、喀喇沁等部多达四万人,可以说得上倾巢尽出。明末频发的自然灾害对蒙古人的影响也十分严重,这些夹在明朝、清朝、察哈尔之间,屡遭天灾**的蒙古部落都快穷疯了,入关劫掠的热情十分高涨。

甚至还有一万朝鲜兵被征召来参与此次行动。尽管朝鲜君臣一再哭诉,称朝鲜南部爆发了奴仆暴动,日本最近也不太平,但皇太极严令他们必须出兵,清朝会解决这一万人的粮饷,不得再讨价还价。经过清军两次入寇,朝鲜君臣对于清朝已经十分恐惧,国王李倧最终还是答应了皇太极的要求,只是出兵时尽量偷工减料,除了两千鸟铳手之外,其他多为老弱。

原本皇太极还要征调朝鲜的水师,但朝鲜方面说,全罗道的水师营地被叛乱奴仆袭击了,实在无船可派。清朝调查之下,发现确实如此,只好作罢。

随同皇太极出征的亲贵大将有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饶余郡王阿巴泰,武英郡王阿济格,颖郡王阿达礼,贝勒杜度、岳讬、硕讬等,留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守备盛京。清朝之精兵猛将,几乎尽数出动。

越过辽西走廊,直接在关内占领土地是非常危险的,关内、关外的两支军队不可能通过蒙古保持稳定的联系。正常情况下,皇太极是不会这样做的。然而只有占领了广阔的华北平原,才能筹措到和流寇全面开战的财力。否则的话,倘若像元朝末年那样,待南方三大流寇被其中一人统一,北伐京师,那个时候清军再进关,就是以区区一个辽东对抗一个掌握全国的新兴政权。对方以极有求战**的上升期军队和相对于清军来说近乎无穷无尽的人力、物力、财力压向幽燕一隅,清军纵然人人三头六臂,又如何能够抵挡。到那时,进关恐怕就要变成进棺了。

满洲人的存亡同样在此一战,胜了,那就是君临天下,败了,就算流寇不进行报复性的屠杀,单单是战场阵亡也足以让这个民族烟消云散。皇太极差不多带了全族三分之二的成年男性入关,随征旗丁中承担木匠、铁匠之类的辅助工作的人中甚至有十二三岁的孩子、五六十岁的老人。这支军队一旦覆灭,满洲人便有亡国灭种之祸。

此时,在锦州城头望着漫天黑云一般涌来的清军的金国凤,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接下来,自己的民族是生存还是毁灭,自己又将在其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