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60章 午门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60章 午门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60章 午门

不过,还真有一位来救崇祯了,那就是陈新甲。

陈新甲靠着杨嗣昌和王德化的举荐做到了宣大总督的位置,也不能说没有能力,然而,他的能力弥补不了他的贪婪。经过大名、济南两战和之后的调兵南下,宣府、大同、山西三镇的人事发生了很大变动,而陈新甲举荐各职务人选的主要标准就是想要这个位置的人行贿多少。

想做官的武将自家的财力不一定够,便用克扣军饷、挪用公款的钱贿赂陈新甲,甚至有借高利贷的,上任之后,这些“债帅”更要大肆敛财填补亏空。经过卢象升的经营略有起色的宣大,重新恢复了乌烟瘴气的正常状态。

清军进犯的消息刚一传来,崇祯便下旨令陈新甲勤王。陈新甲知道,皇上对自己在戊寅之变中行动迟缓和卖官鬻爵的事情已经有些不满了,这次如果再出工不出力,恐怕要人头落地,于是立刻点计兵马,勉强出战。

因为饷银被拖欠,许多士兵鼓噪不肯出兵。陈新甲自己一毛不拔,勒逼地方富户出捐,总算凑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前往昌平保卫皇陵。

原本陈新甲觉得,野战虽然打不赢,守城还是没问题的。然而,他刚刚赶到昌平,就得知了密云失守的消息。唐通南下时抽走了所有能战之兵,守军完全不堪一击。拜音图所率清军五千人攻克密云之后,径直杀奔昌平而来。

陈新甲部、昌平原有守军加上密云逃来的败兵,总共有万余人,理论上来说,守城是足够的。然而,今年这一连串的事件已经让军心大乱,清军又派出探子散布谣言,昌平城内到处流传“关宁军被全歼”“京城已失守”“蒙古兵犯大同”之类的流言,当清军来到昌平城下,架炮轰击,守军毫无斗志,纷纷逃命。也有一些要塞中的明军拼死抵抗,但是在没有主力部队支援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起到阻滞清军的作用,被逐一消灭。

陈新甲在乱军中被踏为肉泥。大同副将姜瓖带头逃跑,带着残兵败将一溜烟跑回了大同。宣府副将康镇邦、大同东协副将王大业阵上被擒,降清。副将土国宝率部逃至延庆,清军追至,土国宝开城投降。

延庆一失,宣府便暴露在了清军兵锋之下。宣府精兵跟着卢象升勤王,或战死,或被袁时中拉走,李辅明南征又带走了一批人,留守部队中,仅剩诸将的家丁还能打。此时城内的最高长官是宣府巡抚刘永祚,他坚持要抵抗到底,然而王承胤、唐钰、王应晖、杨国勋等军官皆欲降。清兵一到,就有人打开城门,刘永祚无奈,服毒自尽。

清军所到之处,皆有激烈之抵抗,然而,京畿之地已经是第四次被清军劫掠,骨头最硬的那批人在前三次战役中已经死得差不多了。再加上没有协调指挥,总体来看,明朝的军队、团练牺牲很多,清军的伤亡不大。

崇祯没想到清军来得这样快,更没想到,云集在京畿的近十万兵马竟然这样不堪一击。他了解的并不是真正的大明,而是纸面上的大明。他只能看到理论上的军队数量,却看不到其中有多少是不能战的老弱,有多少是空额。

这事倒也不能完全赖崇祯,就连孙传庭,也没想到清军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多。虽然觉得调兵南下之事不妥的人大有人在,可是谁敢打包票说清军一定会一举击破边防部队?因此,也就没人敢用这种猜测去挑战皇帝的权威。

不知为什么,清军始终没有对京城发动攻击,只送来了一封劝降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大明朝的天命尽了,大清朝才是受天庇佑的,如今我带着三十万大军前来,希望你能顺应天命,把皇位让给我。

这都是废话,真正让崇祯感到恐惧的,是随信附上的皇太极的布告。

第一,欢迎明朝官员投诚,投诚之后至少保持与原来平级,有功者还要晋升。就算是之前犯罪的,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全部赦免。

第二,马上要开科举了,欢迎大家应考。

第三,归顺大清的州县,钱粮全部按《万历会计录》征收,三饷等加派一概废除,连火耗都不再征收。

第四,军队经过的地方免粮一半,其他地方免粮三分之一,以往的积欠全部免除。因为遭遇兵乱或自然灾害,明朝已经下令豁免钱粮的,照旧豁免。

第五,废除京师行商车户的徭役。家中有七十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免除一个壮丁的徭役。

第六,钞关税收一年免征,天启、崇祯两朝的加派一概废除。

第七,恩养投降宗室,派人守卫昌平皇陵。文武群臣的封诰廕叙照给不误。

第八,严禁劫掠,违者鞭八十。

第九,官府暂不受理债务纠纷。

第十,皇庄不再派太监管理,改由地方官府统一征税。除了皇庄之外,其他田产一概维持现状,不予侵犯。

第十一,废除匠籍制度。

第十二,投降之军官士兵加入汉军旗者一概剃发,若不愿为旗人,可暂不剃。文官、胥吏、百姓暂且维持原状,不必剃发。

……

另一时空清军入关时,多尔衮也有类似的政策。虽然其中有一大半后来都被大清朝廷当屁放了,但是能说出这些话来,就能证明清朝的权贵们对于入主中原之后该如何建立统治早有准备。

就算是崇祯,到了这会儿也看出来了,卢象升和孙传庭才是对的,皇太极根本不像杨嗣昌、陈新甲他们说的那样,是个只知道掳掠人口、抢劫财宝的蛮族酋长,而是个早就一心要谋大明江山的乱世枭雄,自己彻彻底底地被他算计了。

京城内外一片大乱,商贾乃至于没有实授官职的待业官员纷纷外逃。过去清军只是入塞劫掠,京城是最安全的地方,可现在,清军摆明了是为了改朝换代而来,京城才是清军的目标,城内就成了最危险的地方。

朝廷也乱套了,清军已到通州,谁还有心思上班,有的官员已经弃职潜逃。内阁天天议事,天天没有结果。

本来接替薛国观担任内阁首辅的应该是周延儒,然而周延儒此时已经投降张献忠了。他都没被带到奉天殿上接受询问,在宜兴老家就投降了。此时内阁中有蔡国用、范复粹、姚明恭、张四知、魏照乘五人,以蔡国用为首辅,然而蔡国用年过六旬,身体虚弱,也不能指望他什么。

然而,这一切都不是最让人震惊的事。

十月初八这天一早,大部分文武官员还是来到了午门前准备上朝。毕竟清军还没有进攻,说不定京城还能守得住。京中官员有两三千人,大部分都是不知兵的,对于这种事都不太清楚。

但是总督京营的襄城伯李国桢知道,清军入塞这一个多月以来,他手下京师三大营的兵已经跑得差不多了。崇祯继位之后整顿京营,也练出一些像样的兵,但这些人先是被王朴和倪宠带走了一部分,剩下的又几乎全部被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带着南下,现在的京营就是一副空架子,净是吃空饷的,好些兵都是滥竽充数的地痞流氓。李国桢都奇怪,为什么清军还不来攻城。

大家各怀心思站在午门前,可不知为什么,今天门却迟迟不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