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96章 杨嗣昌归来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96章 杨嗣昌归来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96章 杨嗣昌归来

今年的除夕,孙可望跑来和刘文秀一起过了。

担任安庐巡抚期间,孙可望和刘希尧有了一些交情,但显然没好到可以到人家家里去过年,这么做是有些唐突的。好在柯禹舜和刘希尧都是豪放之人,刘希尧拿刘文秀当弟弟看待(也拿王瑾当大哥看待),对孙可望的到来很是欢迎。

至于艾能奇,他回武昌的自己家过年。结了婚的男人已经自立门户了,总不能再扔下夫人往王瑾这边跑。

闯军这边的年味很浓,李自成还带着一批文武官员参观了逍遥津古战场。有人劝他写首诗,李自成现在也读过不少书了,倒也不是不能写,但是对自己的水平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为了防止自己写了首烂诗之后其他人不得不写更烂的来配合这种情况发生,李自成让那些文官去题诗了,自己和武将们玩从《三国演义》里学来的比箭夺锦袍的游戏。不过袁宗第、刘体纯等人表示这有什么可比的,直接把袍子给黄色俊就得了。以箭术而论,现在就算举办世界大赛,黄色俊都有夺魁的希望。

中牟之战的伤亡固然很大,但是显示出了非常良好的趋势。闯军将领们当然不会产生“清兵不过如此”的想法,沉重的伤亡,尤其是武自强的战死,让他们很清楚地意识到对手的强大,连罗汝才和王瑾都没法战胜的对手,当然是非常厉害的。不过他们也明白自己很强大,之前接连击败明军,已经建立了闯军的自信,这次和明清联军交战,打成平局,连皇太极的主力都打不垮王瑾,大家都觉得这已经是清军能打出的最强攻势了,虽说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胜利,但无人不相信己方一点不会失败。

当年萨尔浒之战时,四路明军哪怕有一路能有闯军一个营的战斗力,掘壕列寨,死扛住金军不被打崩,杨镐分进合击的战略就是极高明的策略。以天下之力敌辽东一隅,只要不败就是胜利,就能把对手耗死。然而明军野战必败,结果就变成后金耗死明朝。现在虽然清军占了黄河以北,但道理未变,四大反王控制着全国大部分耕地,掌握着国家的经济重心,只要战场上不被打出大败,打到最后是一定会赢的。

闯军这边对未来充满期待,开封城里的崇祯皇帝可就不那么开心了。

中牟之战明军的神奇表现,让崇祯彻底慌了手脚,他当然开始怀疑唐通、王朴、陈永福、卜从善、李辅明这五总兵有没有和流寇私通。要是六大总兵里有一个私通流寇,崇祯肯定二话不说砍了他,可现在六大总兵里五个都有嫌疑,唯一可以肯定赤胆忠心的黄得功又刚刚吃了败仗,兵力孱弱,崇祯什么也不能干。不仅如此,他还得安抚勉励这五位新出炉的伯爵。

中牟之战的同时,刘宗敏也没闲着,他和明朝的河南巡抚李仙风打了一仗。李仙风麾下诸将中,杨德政临阵脱逃,被马昆追及阵斩,马岱、高谦投降,姜名武被俘不降,流放台北。经此一役,李仙风的人马完全丧失了野战能力。

清军已经全部撤回了河北,归德的三万关宁军依旧不动如山,李仙风手下的杂牌军还有开封的乡勇只会征粮。如今黄得功已经兵败,要保卫开封,还真得靠这有通敌嫌疑的五大总兵。

李自成给总兵们开出的价码令崇祯心惊,开封城中见底的府库更让崇祯心惊。崇祯现在已经没有任何财源了,八个县的地盘,掘地三尺能有多少钱粮,何况之前崇祯又给清军供给了一批粮食,现在家底已经空了。他做梦也没想到,所向无敌的清军竟然会和区区流贼仅打成平手。

李自成已经传下命令,鉴于个别地区的赋税已经被预征了,所以这些地区归顺闯军之后,可以一直免征到预征期之后三年。开封的老百姓算了一下,要是闯军打过来,他们差不多十年不用交税。

周边各县基本上都是李仙风和六大总兵在征粮,开封朝廷实际控制的只剩下开封府的治所祥符县,而且还不是祥符县的所有地方。因为崇祯并没有直属的部队,开封城的防卫由河南巡抚李仙风的抚标和本地乡勇负责。不少村庄完全是乡勇控制,朝廷在那里没有影响力,抚标控制的主要是开封府城和周边农村,然而,抚标参将是李成栋,他刮到的钱能和皇帝二八分账就算崇祯祖坟冒青烟了。

不过,崇祯有一件意外之喜。

“臣陷贼之时,本欲一死全节。死易得名,然上不能报君恩,下不能济黎庶,故含垢忍辱至今。今日重见天颜,臣死亦无憾。”杨嗣昌以头抢地,泪流满面,旁边的袁继咸则有些尴尬,话你都说了,我还说什么?反正他也不善于表白,索性一言不发。

崇祯神情激动,竟从临时改装的龙椅上站了起来,但终究还是考虑到自己是个皇帝,腿还没伸直,又坐了下去:“卿等起来说。”

明朝虽然也有跪着答话的规矩,但尚无清朝那样变态,像杨嗣昌这样得宠的臣子,还是有不少站着说话的机会的。

自从尚可喜打算投降张献忠,杨嗣昌和袁继咸便被软禁了。这一时空的张献忠和杨嗣昌没什么深仇大恨,直接把他给忘了,根本没打听他的下落。尚可喜便一直将杨袁二人扣着,除了不放他们走之外,生活待遇优渥,礼数不缺,以备不时之需。

张献忠北伐之际,认为尚可喜是明朝旧将,不能派他和明军作战,但是他和清朝有血海深仇,可以用来对付清军,于是将尚可喜部调到了淮安。从失业漕丁中拣选精壮补充尚可喜的队伍,使之扩充到了一万多人。命尚可喜在洪泽湖操练水师,一旦清军南下,就利用淮北的河湖水网加以阻击。

尚可喜的表现十分积极。在他看来,目前西营还是很有希望的。张献忠在江淮一带的统治称不上“大治”,但是基本的社会秩序是有的,各地大多戒严宵禁,并无动乱。永佃和着佃交粮制度因为没有足够多的嫡系官吏,执行得并不算好,弊端很多,不过有三年免征的缓冲期,还有足够的时间慢慢调整。

总体来看,张献忠至少能建立一个中等水平的封建王朝,就算没有天下之分,坐断东南也不是问题。虽然眼下张献忠的兵力较李自成弱小,但以江南之富,仍有扩军余地,如果能将洪承畴、祖大寿辖下的明军收编过来,这批人有了足够的后勤支撑和纪律约束,再加上西营老本,也未尝不能和李自成一较高下。

至于清朝,尚可喜现在并不觉得他们能胜利。哪怕另一时空的弘光年间,还有不少人觉得能搞成南北朝,张献忠难道还不如朱由崧吗?若是能在张献忠麾下得荣华富贵,尚可喜当然不想降清。

就在尚可喜率部向淮安进发的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杨嗣昌和袁继咸竟然趁着移营的混乱逃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