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22章 百姓和军队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22章 百姓和军队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22章 百姓和军队

无论是在另一时空,还是从本时空勒克德浑在辽西的表现来看,他的作战风格都是勇锐果敢的,可是这一次,他的进军速度却非常缓慢。

勒克德浑以张秋镇为基地,沿着大运河缓缓向南推进,一路上简单疏浚河道上的堵塞之处,用柴草土石填平运河两侧道路的破损处,与其说是围剿的,倒不如说是来修路的。

担任勒克德浑副手的是正红旗汉军都统吴守进。理论上来说,他现在还是副都统。因为三年前,他和镶黄旗汉军副都统马光辉一起搞了一个大新闻。当时吴守进过生日,以“演戏”为托辞,让阿济格的两个包衣总管李耀功、曹振彦(这名字眼熟吧)从他们管辖下的包衣中调了几个有夫之妇送到吴守进家来,当晚吴守进和马光辉便和这几个包衣的老婆同宿。

就算主子玩包衣的老婆不稀奇,你们俩也太明目张胆了吧?而且一个是正红旗的,一个是镶黄旗的,却特意去镶白旗要人,你们还想玩遍八旗是怎么着?刑部勘问,定成死罪。

当然,按照惯例,皇太极亲自过问之后,死罪改成了革职、籍没半数家产。到最后,又改成罚了吴守进和马光辉一人五十两银子,吴守进从都统变成了代理副都统,但皇太极也没任命新都统。那两个牵线的包衣总管,倒是一人打了八十鞭子。皇太极虽然禁止这种光天化日之下昭示不平等的行为,但打心眼里也没当作什么大事,教训了便算。

吴守进是在辽阳之战时投降的,善于用炮,很得重用。去年在辽西,他指挥的炮队攻克了不少明军堡台,于是代理副都统立刻变成实任,佐领世职也恢复了。皇太极一直不任命新都统,这个意思很明显,打完了这一仗,吴守进都统的位置也就回来了。

吴守进说:“贝子爷,这般日行不足十里,是否有些慢了?等到了安山镇,怕是贼人有了准备。”按年纪来说,吴守进能给勒克德浑当爹了,不过他和勒克德浑说话还是小心翼翼。勒克德浑说:“不慢不慢,我还嫌太快。消灭安山镇的匪徒,只不过是最起码的目的,此行的根本,是恢复运河畅通。是以做事要求稳,求扎实。不仅要拿下安山镇,消灭匪徒,还要在从张秋镇到济宁州这二百里水路沿线设站、驻兵,再以战船巡行河上,确保反贼不能破袭运河,运河两岸的匪徒也难以逾河交通,这才算把这个差使办好了。”

吴守进心想,肃王爷可没安排这么多,你非得没事找事增加任务量。不过他也没办法,勒克德浑的计划要是失败了,吴守进也不可能拿一句“这是贝子爷的主意”就逃避罪责,肯定得吃挂落。既然勒克德浑想这么干,他就得陪着干好。

吴守进会这么想也很正常,勒克德浑能闲着没事给自己加班,那是因为公司就是他家的。吴守进倒是也有世管佐领,但拿了干股的员工的积极性也终究比不上真正的大股东。勒克德浑继承了他爹萨哈廉一半的佐领,现在差不多有五分之一个正红旗。

之前皇太极找机会责罚代善,夺了代善的一些佐领,但是君主集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清朝的政治规则依然保留了不少贵族共治的成分,皇太极不能把这些佐领直接自己吞了。于是他就把这些佐领分给代善的儿孙,这完全符合规矩,谁也挑不出毛病来。按照正常的当爹的人的心理,反正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过几年嘎嘣一下死了,什么东西都是儿子孙子的,这还叫罚?但是代善这个玩意是出了名的亲父子明算账,当年差点把岳讬和硕讬弄死,就算他比较喜爱萨哈廉,萨哈廉的儿子阿达礼、勒克德浑对他来说也是外人。对于代善来说,只要没握在他本人手里的东西,就不是自己家的。

勒克德浑这样大张旗鼓地稳步进军当然也有弊端,梁山义军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勒克德浑看来,无论自己的对手准备得多么充分,结果都是一样的。实力差距摆在这里,安山镇毕竟不是什么偏远山区,是大运河边有道路可通的集镇,就算敌人做再多的准备,集结多少兵力,都只能让自己更方便地消灭他们。

不过,李青山并不这样认为。

安山镇的大寨前,竖着两面大旗,左边是写着“替天行道”四个大字的杏黄旗,右边是“闯”字大旗。

李青山居中而坐,两边是王邻臣、艾双双、赵维修、贾望山四位头领。既然号称梁山军,忠义堂上只坐五个人可不太吉利,一起参加议事的还有十几个中层头领。

赵维修说道:“这些日子,兄弟们也打了鞑子几次埋伏,可是成效都不咋样。鞑子兵难斗得紧,都是老兵,三五人一队,便如个小阵势一般,我们的兄弟打过仗的少,对付他们很麻烦啊。十几个人伏击鞑子的斥候,都能让人跑了。夜袭敌人更是次次不成,反而折了不少兄弟。”

李青山并不在意这点伤亡,哪年闹灾饿死的人不比这多。但是总这么打确实不行,自从发现勒克德浑进兵以来,他们几乎天天袭击,就算不直接交手,也会放些冷铳冷箭,前后打死打伤差不多百余个清兵,而且大部分是绿营兵,自己却死伤了二三百人。敌明我暗,仗却打成这样,着实不露脸。

清军强不是强在满洲人多天赋异禀,而是强在他们是有规矩的正规军。只要是个有胳膊有腿的人,不管是明军的老兵油子,还是新抓来的壮丁,被纳入这套体系之中,就会比老百姓更能打。李青山的部下也有许多闯军老兵,可基本上都是当初留在河南山寨的老兵,熟悉的还是当初流动作战那一套。闯军新从南方派来的人,大部分都在沿海的部队中,分到李青山这里的很少。这些老兵传授了军事技能,却并没有移植闯军的军事体系过来。从本质上来说,李青山队伍中的大部分人,包括很多李青山认为是战兵的人,其实还是勇猛顽强的老百姓。

这些义军士兵可能枪打得比绿营兵准,武功比绿营兵高,勇气和战斗热情更是远胜绿营兵,可他们还是老百姓,不是军队。没有多次训练形成的纪律,没有成体系的规章制度,他们能够在山林沼泽之中狙杀清军,伏击清军的小股部队,可一旦试图攻击清军主力,立刻就显得力不从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