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74章 严为明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74章 严为明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74章 严为明

几个士兵赶紧把他抬到了王瑾这里,但王瑾也没办法。半个肚子都被大刀豁开了,肠子不仅流出还有破裂,这得往人民医院送啊。单以失血量而论,不输血就是必死了。就闯营这种消毒靠醋,缝合靠缝衣针的救治水平怎么可能救得了。他带到战场的这几个大夫只能治跌打损伤,处理轻微的红伤和骨折,士兵要是受了致命伤基本只能等死。

王瑾摇了摇头,送伤员来的几个同袍就知道不行了。他们都是老兵,自然知道这种伤已经不可能活,送到这里来也只是死人当活人医。王瑾低声问道:“他叫什么,家里还有什么人?”本来王瑾是问送他来的这几个人,没想到这伤员自己答道:“严为明,阳和人……儿正***名大郎,妻杨……乳名花儿……逃难……失散……帮我吧……不成了。”

几个士兵看了看王瑾,王瑾点了一下头,其中一人俯身用匕首杀死了严为明。对于老兵来说,这样了结自己的同伴已经是很平常的事。王瑾身后的文书写下了他的遗言。其实记了也是白记,闯军得十几年后才有可能去找他的家人,怎么可能找得到。

一个和尚一个道士开始一边念经一边收殓尸体。和尚道士吃不上饭造反的也不少,那种像王自用一样纯属顶着出家人名头的长工,就直接还俗了,但也有个别投奔闯军的僧道是有一些宗教修养的,至少会念几句经文。王瑾让他们别还俗,负责殡葬,17世纪的军队里有一点宗教生活还是有益的,在明末这个人间地狱中,让士兵们相信死后有神佛超度自己,多少也能让他们活得更有信心一些。

从严为明的名字来看,他的家庭应该是有一些文化的,说不定还是个军官,否则不会起“为明”“正美”这样的官名。比如说刘宗敏,本来就叫刘大,“宗敏”二字是学徒之后师父给起的。王瑾隐约记起了这个人,当初他统计全军名册,着重调查过谁曾经当过军官。严为明似乎曾是个小旗,现在是陈虎山手下的管队。造反原因是欠饷,儿子生病把家中钱都花光了,他在借钱的时候杀了克扣军饷的上官。

身为下级军官,被自己的父亲起了“为明”的名字,也曾为国戍边杀敌,结果却因为几两银子而做了反贼,家破人亡,最终死在明军手里。在这个乱世之中,他的人生甚至算不得特别悲惨的。但是在这个大战在即的时候,还是引起了王瑾的感触,或许是因为和其他普通百姓相比,他与当了多年兵的王瑾更像同类。大明朝还有无数这样的人,在这个外虏**,国将沦亡的时候,他们不仅没有前线杀敌求取功名的机会,甚至连生存都不能保障。王瑾当年也曾经想过要不要一直做官军,可经过了无数次的欠饷、断粮之后,他还是决定当流寇,不管将来怎么样,起码现在先别饿死。

就在这时,只听得战鼓擂动,曹兵杀上来了。

骑兵对战失利,反而提振了流寇的士气,曹文诏有些恼火。就在这时,艾万年部发出了一支起花火箭作为信号,这表示他部队的伤亡已经很大,必须要后队来支援了。曹文诏当即下令,对面前的流寇发起进攻。

因为知道官兵有很强的骑兵,所以闯军预备了一些手段。指望他们用长枪方阵抵挡官军当然是不可能的,原本惯用的壕堑战术也没法用。这里的地上石头太多,而且还要引官军前队入伏,不能预先挖沟。所以闯军准备了几个人抬着就可以移动的轻型拒马,摆在阵前阻碍骑兵的冲击。曹镇骑兵当然也不会吃饱了撑的来撞拒马,步兵在前开路,直扑闯军。

战斗一开始就对闯军很不利。曹兵的火铳一开火,田见秀和李文江立刻感到了差距。曹兵打得准,装弹快,远非很多已经腐朽废弛的部队中那些名为官兵,实为武装农奴的货色可比。到了冷兵器肉搏的阶段,差距更加明显。官军的武艺更精,训练时间更长,吃得更饱,护甲和武器更好。闯军中造反只有几个月的饥民占的比例实在太大了,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和主力官军硬碰硬极为不利。

仅仅交战了两刻钟,前沿阵线就出现了很大的伤亡,两个管队战死,四个管队受伤。能够站在最前面首先迎敌的,都是最勇猛善战的人,打的时间越长,双方的实力对比就会越悬殊。曹文诏的队伍中放出了三支火箭,田见秀和李文江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没多长时间,前沿的拒马已被破坏殆尽,曹军骑兵正准备从两翼包抄。

可就在这时,袁宗第从东边败退过来,刘成功部不知为什么改变方向,向西进军。田见秀和李文江心中都是一凛,看来官军是要两面夹击,一举将他们击溃。

王瑾却有不同的想法。明军的火箭信号并不像令旗、战鼓那样有固定的规定。因为并不是每支部队都装备火箭,也不是更不是所有环境都是适合火箭。还有一点是,不是所有火箭都能飞得起来,横着窜出去把自己的弹药箱点着也是有可能的。也就是曹文诏这样的部队,手上有不少质量较好、比较可靠的火箭。所以在少数使用火箭信号的情况下,各种信号代表什么意思一般都是临时规定的。

不过一支部队使用某种装备如果用得多了,总会有自己的习惯。按照王瑾对曹文诏的了解,在他的部队里燃放一支火箭是求救,两支火箭是进攻,如果连放三支,应该是撤退的意思。

现在曹文诏占尽上风,为什么要撤退?王瑾来不及多思考,他立刻派传令兵通知李文江、田见秀和袁宗第并解释原因,让他们向两侧让开道路,放官军离开。

如果曹兵不是要撤退,王瑾这种安排就等于自己宣告失败。官军会将闯军一分为二,闯军再无还手之力,只能向南北两侧逃跑,被官军骑兵追击,势必死伤惨重。可如果坚持不让路,难道就挡得住吗?照这样打下去,阵线最终还是会被官军突破。到那时,已经筋疲力竭的闯军更加跑不掉。两相权衡,王瑾宁肯冒现在就战败的危险,此时闯军的兵力还算完整,就算败了,也能逃出很多骨干,将来还能重整旗鼓。

虽然不大理解王瑾的命令,但现在李自成在山里,李文江、田见秀、袁宗第三人都要服从王瑾的命令,他们还是决定执行。王瑾当然不可能永远都对,但是他是现在这几千人中经验最丰富、最了解官军的。这样死拼硬打,被官军两面夹击也是条死路,谁也不会为了坚持一条死路而抗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