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9章 为国出力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9章 为国出力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9章 为国出力

虽然李自成是想好好演这场戏的,可是清军却不肯配合他演。

拜音图并不害怕和李自成打一仗,双方兵力相若,就算打不赢,也不至于被打崩。但是清军只要存了“就算打不赢”的念头,就已经输了。李自成就算打不赢,能退回大别山以南去,清军还能往哪退,退回关外老家,那就彻底完了。

此时,清军面对的敌人不仅仅是李自成,张献忠随时有可能北上,山东半岛的义军也愈发强大,如果曹营再拿下西北边的大名府,山东清军甚至有被合围的危险。

清军在几次小规模战斗后,选择放弃兖州,撤回济南和东昌,闯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兖州,但是这却使李自成有些不安。清军竟然避而不战,退得如此干脆,闯军和清军都只损失了数百人,这场战役就结束了,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有阴谋。

在兖州,李自成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张光萃和张景春,这二位如今在山东已经是威震八方的绿林大豪。不过这两个聪明人对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山东百姓无论如何都会反抗,但若不是闯军的人力和财力支援,反抗绝不会这样顺利,一定会付出比现在惨重得多的代价。二张始终是以闯军的伯爵自居,并无丝毫不服从指挥的意思。

此时早已不是当年各家反王联合反明的时候,那个时候,头脑清醒的反王会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明朝而对盟友容忍度很高。而如今的闯军已经有了觊觎权力的资本,对于他们来说,不服从指挥的盟友与敌人也相差无几。张光萃和张景春本就是闯军出生,这个时候更不会以盟友自居。

张光萃还带来了鲁王朱以海,虽然没有明朝的册封,但是他是前任鲁王朱以派的弟弟,朱以派降清了,朱以海按英宗、代宗旧例,理所当然应该是鲁王。这段时间山东义军和士绅打交道,多用朱以海的旗号。

朱聿键、朱以海这两位,算得上明末藩王中最有人样的了。按辈分,朱聿键是朱以海的叔父。现在,朱以海成了山东省反清联军的代表。

自打刘裕开创先例,亡国宗室常被诛戮,闯军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处处打着复古的旗号,在对前朝宗室的待遇上同样复古,无罪不诛。不过也不能太复古,复古复到舜的弟弟象那样谋杀哥哥还受封诸侯,那就太反动了。

李自成的行辕设在兖州的鲁王府中,但他并不急于入住,而是带着联军的主要将领们马不停蹄地奔曲阜而来。

李自成毕竟不能拿马克思主义当指导思想,要是用宗教,那就要和士大夫势不两立了,所以还是得从儒家里找。可是明末儒家这副德行,又不能直接拿来用,因此还是得改革。

不管哪一种思想,要改革肯定得打着“重读经典”的旗号,闯军自称学问承自孔鲋一脉,而孔鲋只写过一本《孔丛子》而已,而且早就有很多儒学大家怀疑是后人托名所作。所以,孔鲋的形象可以抽象化。具体的孔鲋不见了,只剩下反抗暴政和传承文脉这两个抽象的形象。至于剩下的内容,虽然闯军的实力越来越强,投效闯军的儒学高手也越来越多,大可以之后再慢慢填补。

王瑾其实对这种状态不甚满意,此时李自成身边的儒生搞出的儒学改良,必定如另一时空清初的很多学者一样,往复古、井田、恢复六艺等方向走,绝不可能搞出适合工业时代的儒学,社会的发展还没到那一步,怎么可能指望这些儒生超前一步。以王瑾的学术水平,对这种事也是一点辙都没有,只能留待后人了。哪怕能恢复六艺就很好了,让孩子多学点数学、体育总没坏处。

抽象的孔孟、抽象的孔鲋,都是闯军崇拜的对象和必须要打的旗号,可是曲阜还有一个具体的衍圣公,这就很惹人厌了。

衍圣公家族最近几年日子很不好过,先是山东义军破了曲阜,杀了衍圣公孔胤植,然后大明官府又回来,接着大清又来了。张献忠打下了曲阜,很快又撤走,大清重新占领曲阜,现在闯军又来了。短短四年时间,曲阜六次易手,饶是衍圣公家族精通站队之术,现在也折腾不明白了。

李自成还是给孔子留了面子,没直接去孔家。而是在曲阜县衙接见了孔家各族老、曲阜知县及一干职司人员。

当初张景春、宫文彩攻破曲阜,孔家的为非作歹之辈被干掉不少,不过剩下的人中依然有相当数量的臭鱼烂虾。

现任衍圣公孔兴燮不过是个七岁的孩子,李自成对他没兴趣,他要解决的是孔家事迹掌权的这些人。开头第一句话便是:“你们也配姓孔?”

事实上,这话正是这些孔氏族长曾经对远支的孔氏族人说过的。远支族人一般都比同龄的近支族人辈分高,而经济条件一般又相对较差,所以,跪在李自成面前的这些人有很多都干过把自己的祖爷爷逼得无以谋生,不得不改从母姓,入孔府为奴的事。

“当年夫子担心天下披发左衽,如今再看看你们,一水儿的秃瓢。金兵来了降金,清兵来了降清,就那么喜欢做女真人?既然如此,便给你们这个机会。辽东以北鲸海之中,有一岛名为熊岛,乃是东海女真故地,岛上人口已被皇太极掳掠一空。此等边防重地,岂能无人戍守?正好,你们头发都剃好了,老百姓养你们这么久,是你们为国出力的时候了。凡不务农且剃发之成年男丁,未参加反正起义者,尽皆迁居熊岛。家属愿从者随行,不愿从者亦不强求。终生不许剪辫,到死都要留着这金钱鼠尾。”

这个政策不仅仅是针对孔家,所有闯军及山东义军收复地区的降清士绅,尽皆如此办理。这个条件已经放得很宽了,凡是务农之人,不管是真正的贫农,还是那种不脱离生产的富农、小地主,作为平民百姓,害怕清军的武力,剃发也就剃了,而这些基本上单纯靠吃佃户地租活着的人,如果在国难之际不挺身而出,那老百姓养他们还不如养条狗。

“参加反正起义”的概念非常宽泛,哪怕是在闯军占领城池当天早上,稍微给义军办一点事情,哪怕捐个几十两银子,只要在清军占领期间没有为虎作伥欠下血债,都算你是潜伏下来的地下义士。可即便是这样,依然有人不往这条道上走,对付这种人,就只剩下流放和杀头两种办法了。流放已经很便宜了,如果他们生活在在曹营控制区,被满门抄斩都很正常。

李自成说:“孔兴燮只是个小孩子,自然无罪,可毕竟还是投降了清国,这衍圣公就不必再做了,送去武昌,好生恩养。你们只不过是姓孔而已,天下万万千千为国为民而战的儒门弟子,哪个不比你们更有资格代表孔圣人?”

高中历史必修三内容: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中国倒是可以跳过这一步,本来就人人都可以读儒经,但是儒经的解法只能有一种。

正如新教打倒了原来的教条后又树立了自己的新教条一样,李自成打倒旧权威也是要树立自己的新权威。不过在旧东西已经糟朽的情况下,哪怕新东西本质上和旧东西一模一样,换个新的也总归是好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