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南宋能网购 > 节80 时间与武力

我在南宋能网购 节80 时间与武力

作者:香两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8:43

节80 时间与武力

“滴答,滴答……”

在发条的驱动下,“航海钟”那复杂的齿轮系统正在有条不紊的转动着,记录着时间的流逝,也记录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在现代,时间这个词似乎已经从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建立起了一个固定的概念,仿佛一天、一小时、一分钟……这就是时间。

然而时间究竟是什么,也许很少有人去查它的标准概念……如果去查的话会发现,科学家对于时间概念定义非常复杂,又是什么铯原子、又是什么超精细能阶跃迁对应的辐射周期什么的巴拉巴拉一大堆难懂的概念。

其实时间的概念很简单,它就是是描述物质的运动过程的一个参数……是的,时间不是小时、不是分钟、更不是秒!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用来标记物质运动的“尺”,而“小时、分钟”是时间的单位,却不是时间本身。

从古至今,如何标记时间这个参数的概念是不断变化的,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变得更精细化。

人类对于时间最早的认知来自太阳,太阳升起、太阳落下……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在这个时期,时间的概念非常模糊。除了比较好计算的“天”之外,只能用晨、午、昏、夜来粗略的区分一天的时间。

而当日冕发明之后,“天”的概念就精细化了,不再是简单的早晨、中午、黄昏、夜晚,人们根据一天中太阳的不同位置来将“天”的概念划分为12个时辰。

在这个阶段,天、时辰的概念变得比较清晰了,但是在时辰以下则被简单而又模糊的分成了“刻”,一个时辰八刻,分为上四刻和下四刻。

随着地理大发现以及天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是个不断自传的球体,而地球则在围绕着太阳转动……

这一时期,“天”的概念又变得模糊起来——究竟是地球自传360度叫做一天呢?还是太阳两次经过最高点的间隔为一天?又或者地球绕太阳一周时间的365分之1为一天?

而事实上地球自转速度并不稳定,会因为其他星体的引力牵引而产生变化。

而太阳两次经过一天最高点的时间被称为“真太阳日”,是由观测得来的,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国道,所以公转速度并不均匀,最长真太阳日和最短真太阳日相差约51秒,因此并不能直接作为计算时间的参数。

也正是由于真正的一“天”的概念不够精确,时间有长有短,所以在天中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科学家们假设了一个恒星系统,并且其中假设的太阳称为“平太阳”,而将“平太阳”两次经过中天最高点的时间成为“平太阳日”。

这样,现代的时间参数就这样被确定下来了……而直到现代所使用的时间参数中,“一天”一般都指的是一个“平太阳日”。

所以最终我们所熟悉的时、分、秒的概念,都是来自于世界度量衡标准会议所规定的标准——既1900年为平均太阳年,而一个平太阳年的31556925.9747分之一为1秒。

早在时间的标准确立之前,航行在大海上的人们如何确定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呢?

首先,通过观测太阳或者北极星的高度可以确定船只所在的纬度,但是没有任何天体能够直观的显示经度差异,因此船长只能通过计算自己船只的当前速度、方向来大略的估算自己目前所在的经度。

而从天上来讲,经度问题可以换算为时间问题。一天有24小时,那么在地球的不同经度上,每小时的时差就相当于经度15,因此只要知道两地的时差就能知道两地之间的经纬度之差了。

所以,航海钟的概念应运而生。

其实在现代所谓的航海钟与普通的钟表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因为误差在半秒以内的钟表都可以被称作是航海钟。

在科学发达的现代,人们想要得到标准时间可以看自己的手机、手表,或是通过网络查看,甚至还可以利用卫星的授时服务来得到相对精准的时间——例如北斗卫星的授时服务精确度甚至可以达到10纳秒的级别,这也就意味着能够更精确的计算自己当前所在的经纬度。

然而在肖恒这个时代,时间的概念仍处于十分模糊的“时、刻”时代,记录时间的工具也是经纬度固定的不可移动的日冕,根本没办法将其利用在航海上。

而在这个时代别说卫星授时了,就连精度相对较高的石英钟也尚未发明,所以若想精确的定位就只能走复杂的机械航海钟的技术路线。

想要让机械结构的钟表时间误差走到半秒以内,这绝对是个巨大的挑战……尽管老式航海钟的原理甚至是机械结构图都是现成的,但肖恒他们的加工精度和原材料都限制了航海钟的精度。

现在,摆在肖恒和秦国城等人面前的这台正滴答作响的钟表每24小时的误差大概在1分半左右……

……但尽管有着如此巨大的误差,可是比起只能靠估算的经度定位也要准确得太多了,所以肖恒才说它是至少是个航海钟的雏形。

“此物……能纪录时间?”秦国城顿时来了兴趣,围绕着这个误差巨大的航海钟转来转去,完全被其中的机械结构所迷住了,就连他为什么要来都忘记了。

“嗯,不过误差有点大。”肖恒说,“每天的误差在一分半左右。”

听到陌生名词的秦国城稍微愣了愣,随即开口问道:“……这一分半有多长?”

“一分钟约等于十五分之一刻。”肖恒想了想说道,当然这个时代的“刻”也不是标准的十五分钟,而是在约1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不断波动着。

所以实际上肖恒的时间参照物与秦国城的时间参照物是完全不同的——肖恒参照的是世界度量衡标准会议所规定的“平太阳日”,而秦国城过的时间则是通过每天观测得来的“真太阳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