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反穿越调查局 > 第五百八十八章 国乱思良将

第五百八十八章 国乱思良将

公元前260年,七月。

在经历了连番惨痛败仗之后,驻守长平前线的赵**队,夜以继日,拼命筑起了连绵的围墙和工事,龟缩在营垒之中不敢再主动应战。

秦**队则是得势不饶人,他们在大将王龁的指挥下,又一次发起了大规模的强攻,十多天的时间,便连续冲破赵军数座壁垒,并斩杀了包括赵军副元帅安国侯孟彻在内的多名赵国将领。

不过,饶是秦军勇猛异常,接连得手,可是在赵国老将军廉颇的周密部署之下,他们并没有能够继续扩大战果,如愿以偿的击溃那些拼命死守铁桶阵的赵国大军。

相反的,由于是主攻的一方,秦军将士的战损伤亡数量其实比赵军更多,再加上长平地区远离秦国本土,所以无论是伤员的救治还是物资的补给,都给秦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而且,这种压力还在与日俱增,不断放大,最终成为了悬在秦国君臣心中的一块巨石。

要知道,战争一旦这样无休无止的拖下去,最先垮掉的绝对不是连吃败仗的赵国,而是表面占尽上风,实则危机四伏的秦国。

姑且先不说数十万秦军劳师远征,几年时间造成了天文数字般的国力损耗,以至于战争正在逐步将秦国拖入到可怖的深渊之中,光是一直在旁边看热闹的另外五国,已经逐渐露出了一副蠢蠢欲动的死样子,着实让秦昭襄王如坐针毡、寝食难安。

所以,尽快搞定赵军,尽快拿下长平,尽管把主力部队撤回国内安全地带,已经成为了秦国国君最为关心的事情。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秦王连番催促王龁加紧攻势,玩儿命狂攻赵军的阵线,寻机决战。然而可惜的是,王龁虽猛,奈何廉颇就跟个老乌龟似的,坚决躲在壳子里,死活就是不肯出来,直把秦国的好汉们气得想吐血。

所谓“国乱思良将”,长平之战打成了浆糊仗,憋屈难耐的秦王终于想起了自己手中的无敌王牌——秦国第一名将、号称当世战神的白起。

白起,秦国白氏,郿邑人。他出身平民家庭,少时从军,因为英勇善战、屡立功劳,进而从普通士兵逐级提升,伍长、什长、百夫长,一路干到了秦军主将的位置。

秦昭襄王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94年,白起担任秦国左庶长,领兵攻占了韩国的新城。

秦昭襄王十四年,韩魏两国联军大举集结,扼守在崤山与函谷关外,以阻止秦军东进。秦国当时的丞相魏冉,大力推荐白起担任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二国。白起上任之后,力排众议,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的小股兵马以及留守二线的辎重部队,逐渐将韩魏庞大的联军主力分割包围于伊阙地区。最终,秦军瞅准时机,突然发起猛烈反击,彻底消灭了韩魏联军,并俘虏了魏军主将公孙喜。之后,秦军又乘胜追击,渡过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此役,白起一战成名,大破二十四万联军的惊人战绩,也成为了山东六国共同的梦魇。

秦昭襄王十五年,白起升任大良造,奉命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国大小城池六十一座,为秦国东出崤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昭襄王十六年,白起与秦国客卿司马错联手出兵,夺下了秦军东进的重要支点——垣城。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白起又率兵攻打赵国,四战四捷,占领河东战略要地——光狼城。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白起奉命伐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二十万楚军就大败溃逃,无可奈何之下,楚王只能答应向秦国割让上庸、汉水以北土地,以乞求停战和解。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秦国再次决定伐楚,白起仍旧担任全军统帅。他先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而后又派遣秦军主力,秘密进入秦楚边境的无人山区,自断后援,分三路出其不意的快速突进楚国境内,打了楚军一个措手不及,直接围困楚国的都城郢都。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穿插到楚军背后的秦军主力,大破惊慌失措的楚**队,顺利攻占楚国的都城,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并向东进兵至竟陵。楚国残兵溃不成军,一路仓皇退却到陈城,悲催的楚顷襄王只好将陈作为都城,对外仍旧称作郢。同年,白起指挥的秦军又接连攻克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楚国险些直接挂掉。

十六年的时间里,白起指挥秦军大小百余战,把赵国、魏国、韩国和楚国挨个胖揍了一遍,居然无一败绩。死在他手中的四国将士,合起来竟达数十万之多,而秦国也得到城池一百一十余座,扩展疆土几千里。

如此辉煌彪炳的战绩,令整个秦国上下都不禁为之动容,秦王特意颁诏天下,给予白起最高评价——“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至此,白起获封武安君爵位,成为了大秦将士心目中神一般的存在。

武安之威,名震天下。

面对长平地区胶着的战局,经验丰富的白起一眼便看穿了老将廉颇的图谋,他向秦王明确指出,此役胜负的关键,不在军旅,而在主将,不在前线,而在邯郸。

秦昭襄王乃是一代雄主,叱咤天下几十年,压着山东六国喘不过气来,所以当然同样老谋深算、思虑周详。他听白起这么一说,立马明白了对方话里面的意思。不过,他仍旧有些疑惑,当即向白起提了一个问题。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难道赵国真能放着廉颇这样牛掰的老将军不用,改换其他将领和战略吗?

白起闻言微微一笑,对秦王讲道,目前赵军所采取的策略无疑是非常正确,非常明智的,并且极有可能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只可惜,这个策略的主人是廉颇,而不是赵王。

打窝囊仗,老人能忍,年轻人却忍不了,尤其是现在秦军的总指挥是王龁,而不是他白起,所以年轻的赵王,打心眼儿里渴望能够凭借赵军的强大战力,一举定乾坤。

大王,您别忘了,九年前的阏与之战,赵国可是击败过我们的呀。

秦昭襄王听得不禁眉头大皱。白起说的没错,九年前,赵惠文王任命赵奢为主将,在秦军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仍旧选择正面硬刚,指挥赵军在阏与地区取得大胜。

那一仗,不仅让赵奢得到了马服君的爵位奖励,而且还大大提振了赵国上下的信心,从此不再把秦军视作不可战胜的存在。

当时吃了大亏的秦昭襄王,一回忆起瘀与之战就感觉头疼心痛,所以平时都是绝口不谈此事的。不过,眼下的长平大战更为重要,他经白起这么一提醒,顿时醒悟过来:你的意思是,现在的赵王想学他死鬼老爹那样,也风风光光的胜咱们秦国一次?

白起微微颔首,年轻人往往就是这么个心性,换成是谁都一样。

秦王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老白,怎么着?你亲自上场操刀呗?咱们君臣联手,给他设个套儿?

白起闻言也笑了,我王,微臣一直就等您这句话呢。应对长平之战,臣有三条计策:一、让王龁再次发起猛攻,不惜一切代价,在场面上一定要占尽上风,给赵国君臣造成一种秦军正在不断取得优势的感觉;二、利用这样的战事局面,派遣细作潜入邯郸,散布消息说,王龁将军根本就没有把廉颇放在眼里,想打就打,想揍就揍。他唯一担心的,是曾经打败过秦军的赵国名将赵奢,以及那个比父亲更厉害的马服子赵括;三、在赵军丹河防线以西的丘陵山谷地带,派兵秘密修造坚固壁垒,形成一个广达三十里的环形阵地,只留东边的山口进出。一旦赵国中计,让赵括接替廉颇指挥,便让秦国兵马佯装溃败,引着赵军的主力直接追击到那里,最终陷入重围。

秦王听得连连点头,同时也补充了两个建议。一是从蓝田大营另外增调一支部队,绕开长平战场,待赵括主动出击后,便秘密偷袭赵军丹河防线后边的百里石长城,彻底截断其退路和补给线,防止赵军增派其他援兵接应赵括。二是对外严守消息,不准泄露白起亲自指挥长平大战这件事,以免赵国君臣因为害怕武安君的威名,不敢再轻易出击。

就这样,秦国最老辣的君王和秦国最厉害的战将,躲在房间里嘀嘀咕咕,研究出了这场举国战争的最终构想,一张精心织就的奇谋大网,正朝着赵国君臣的头上罩去。

位于大网核心处的赵孝成王,此时也正在着急上火。前线的战报像雪片一般纷至沓来,竟然没有一个好消息。不是昨天城池被夺,就是今天营垒被毁,随之一起的,还有将领们的阵亡噩耗以及战士们的死伤情况。

他娘的,这日子没法过啦!赵王看战报看得气急败坏,直接把心爱的墨玉酒爵砸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换将!这两个字,又一次从赵王的心中升腾而起。廉颇虽然战功赫赫、经验丰富,可他毕竟老了,再也没有年轻时的勇气和魄力了。以往欺负欺负燕国、韩国这种二流货色或许还可以,但是对着虎狼之师的秦军,眼下如此怂包的心态绝对不行!

于是,他下令叫来朝中几位举足轻重的大臣,紧急商议前线指挥人选的调整问题,甚至连没有任何官职的晋阳公主赵琦也在这次的御前会议之列,足见赵王对此事有多么重视,换将的心意有多么坚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