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自带锦鲤穿六零 > 第五百一十一章 高背鲫鱼

自带锦鲤穿六零 第五百一十一章 高背鲫鱼

作者:江水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39:05

第五百一十一章 高背鲫鱼

尽欢决定买两副,一副使用一副,也算是没辜负来滇省一趟。

她钱还没递出去,贺重九就开口让售货员把柜台里仅有的六副棋全部包起来。

“重九哥,你买这么多棋子干啥?”尽欢纳闷问道。

她记得贺重九象棋下得不错,也没听说他喜欢围棋啊,买这么多棋子干啥?

贺重九笑着说道:“手工做的棋子参差不齐,一会儿全倒在一起,你选两副好的出来,剩下的我带回去送人!”

“这位同志看来是行家啊!行家买棋子,一般都是买几副从中挑一副,不过这些云子质量都是顶好的,而且上柜之前就已经挑选过,两副至少能选出一副半来!”售货员笑着说道。

售货员说的这些话,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现在不管是供销社也好,百货商店也罢,因为都是国营的。

售货员的薪酬与销售业绩不挂钩,很少有夸大说辞蒙骗售卖的行为。

最后回到疗养院,六副棋子真的挑出了上好的四副来,尽欢毫不客气把最好的两副据为己有。

除了老云棋子,尽欢还在药店买到了许多滇省特产的药材。

可能因为滇省药材产量多,所以买药都不需要介绍信,想买什么买多少,药店营业员都不会多问。

机会难得,尽欢大肆采买,最后足足装了两麻袋。

植物药材有三七、天麻、贝母、云木香、云黄连、云茯苓、锁阳、白雪茶、红雪茶、虫草、雪莲、红花……

动物药材有蛤蚧、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穿山甲、麝香、鹿茸、熊胆、豹骨、猴骨、灵猫香……

药材都不用带回疗养院,药行不远处就是邮电局,直接邮寄回了川省,顺便还给徐祖爷拍了一封报平安的电报。

晚饭是在疗养院吃的,恰逢今天疗养院打牙祭,有肉有鱼的伙食比尽欢想象的要好很多。

肉是茶树菇炒腊肉,鱼是清蒸鱼,还有一道青菜豆腐汤。

尽欢尤其喜欢那道蒸鱼,细嫩滑嫩的同时,味道还有点甜丝丝的。

要知道只有水质特别好的野生鱼,才会有这种回甜口感。

“重九哥,这个鱼好吃!你多吃点!”尽欢投桃报李也给贺重九夹了一筷子鱼。

贺重九的朋友孙林笑着说道:“小徐同志喜欢吃这鱼,不如在我们院多住几天,这是滇池里捕的高背鲫鱼,别的地方可吃不到!”

“这么大的鱼居然是鲫鱼?”盘子里面的鱼目测有三两斤重,真的不像是鲫鱼。

孙林科普给大家科普,“是的,这种高背鲫鱼是这两年才被认同的新品种,最大的有五六斤,说起来也好笑,以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有毒,除了周围的少数民族都不敢吃!”

高背鲫鱼尽欢知道,是滇池及其附近水系的独有品种,还是孤雌繁殖,她上辈子来滇省的时候,这种鱼已经是保护品种,听过却没有吃过。

鲫鱼的味道太好,尽欢决定吃完饭去滇池边散步,顺便去捞几条高背鲫鱼放到空间的湖里。

到桂省的火车第二天也没有,贺重九用工作证给尽欢买好了隔天的卧铺火车票,临上车前还递给尽欢一个包。

尽欢掂了掂沉手的包,“重九哥,这是什么?”

“之前给你买的一些小玩意儿,现在给你也省得去邮局了,”贺重九给尽欢顺了顺前额吹散的碎发叮嘱道:“在外面一定要注意安全,去首都的时候,记得给我信儿!”

“知道了,我到首都会给你打电话的!”尽欢欣然点头,“不过估计最快也得九月中旬去了。”

等贺重九走后,尽欢打开了挎包,里面用报纸裹着的,全是翡翠原石和牙雕把件。

翡翠都不是大块原石,基本都只有巴掌大小,最大的最多能切成小圈口的手镯。

不过颜色倒是齐全,除了红翡绿翠紫为贵的常见颜色翡翠,还有一块非常稀少的冰种黄翡和通体油黑的墨翠。

牙雕应该都是滇省本地的工艺,带有浓烈的少数民族特色,精致程度比不上羊城、姑苏和京城出产的雕工。

尽欢之前还在遗憾滇省除了土特产,没什么工艺品,倒是把翡翠和象牙这茬给搞忘了。

不过最近春城的风声紧,尽欢下午转悠了半天,也没发现哪里开了黑市。

也不知道这些东西,贺重九是从哪里搜罗来的。

没有黑市和废品站可以淘宝,这剩下的一天半呆着也是无聊,尽欢想着就干脆去附近的梁王山转转。

春城的交通情况在几十年后都不理想,现在就更不用说了,班车耗时又不舒服,尽欢干脆直接骑马前往。

不比首都沪江等大城市,春城的街上马车和马匹作为交通工具的并不少,尽欢骑马也不突兀。

这里的土地普遍是酸性红壤,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并不高,尽欢用马驮的两麻袋大米,没两个小时就被置换一空。

换来的东西千奇百怪,有本地特产的宝珠梨,有各种干的野生菌,村民在梁上挂了几年舍不得吃的火腿,党参半夏等常见药材,也有些粗制的茶叶,甚至还有蜡染布料木雕……

一位满身补丁的大叔,用几枚据说是梁王山上捡到的铜钱,换走了口袋里一点米。

滇省梁王山宝藏传说由来已久,但几百年来寻宝的人络绎不绝,但也没见到谁真正找到过宝藏。

元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整个朝廷都不算富裕,在滇省的末代藩王招兵买马修筑工事都自顾不暇,哪有精力藏宝?

所谓的“梁王山上九库金九库银”的宝藏传说,多半是以讹传讹的谣传罢了。

尽欢晃眼一看,这些铜钱大多是明清时代常见的,并不值钱也几乎没有价值。

不过尽欢还是换了,还多给了大叔两把两斤重的挂面。

听村民说这位大叔是个大孝子,数十年如一日地奉养痴呆的老母亲。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份孝顺十年不改初心很难得,尽欢也愿意帮助这样的人。

东西换完了,围观的村民慢慢散去,尽欢在这个村里子,也不能再拿粮食出来。

她坐在马鞍上也不急于催马前行,任由马儿慢吞吞地往前走,然后慢慢往下个村子走。

梁王山附近人口不多,村落之间也比较稀疏,尽欢花了半个小时才到了下个村子。

受到村民强烈欢迎的同时,也出了意想不到的意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