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无限之盘古的逆袭 > 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么得感情的白子画

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么得感情的白子画

单春秋看着那道恐怖的龙卷,暗暗咽了口唾沫,他知道知秋一叶此言不虚,这般威势,恐怕他顷刻之间就要化为齑粉。

那龙卷持续了不到三息,便逐渐消失无踪,两息之后,一道遁光自后山射来,落在广场,现出尹仲的身形。

平日尹仲要求弟子们无须那么多繁文缛节,见到他拱手即可,无须行大礼。

但此刻当着外人的面,他们的仪节自然不能缺了,否则岂不是教外人笑话他们蜀山弟子不懂礼数?

当下除了知秋一叶几人,与清风清扬这两个同为长老的人只是抱拳躬身行礼外,其他蜀山弟子纷纷单膝跪地,抱拳道:“参见太上长老。”

尹仲摆摆手,道:“无须多礼,起来吧!”

“谢太上长老。”

知秋一叶这才迎上去,道:“尹长老,方才是?”

尹仲道:“是他,他企图盗取清虚师兄的遗体。”

黄蓉追问道:“那他……”

尹仲轻叹一声,道:“我没杀他,他身受重伤,退走了,他不是什么恶人,只是……唉。”

关于东华上仙的事,尹仲自然已经听黄蓉他们说过,知道他是因愧疚误杀上一代异朽君,即东方彧卿之父,故而自愿受东方彧卿驱策。

说起来,此人倒是比白子画更有担当,值得人钦佩。

他本是长留之首,若非因异朽君之事,自行离开长留,长留掌门之位未必能传到白子画手中。

对于误杀异朽君之事,白子画只有一句“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丝毫不理会事出有因,更是对“情有可原”四字嗤之以鼻。

而东华却对自己立誓,在未分清对与错之前绝不回长留。

白子画是个么得感情的人,且执念深重。

他自许了无执念,还无数次的劝他人放下执念,可事实上,他自己的执念才是最深的,深到他明知是执念,也自甘执迷不悟。

白子画的执念是不负长留,不负六界,不负苍生,以自己一身法力,守护长留与天下苍生,这岂止是执念,这几乎已经是“大宏愿”。

白子画十分自信,自信到自负,他始终认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是对的,他自有一套独属于他自己的逻辑,他始终按着自己划定的规则行事,不顾旁人眼光。

其中“绝情”就是他认为最为正确,最为至高无上的行为准则,他确实做到了。

孤身独居绝情殿,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任落花流水风情万种,任雪月银光撩人情思,他也心如古井,不起涟漪。

这份绝情,令紫熏上仙肝肠寸断,遍体鳞伤,也让花千骨受尽苦难与折磨。

他语重心长的教诲花千骨,修仙最忌七情六欲,多少人都是为情所困而无法提升道行,为修得真我必须要做到没有执念,没有牵绊,没有爱恨。

骨子里的清冷,眉宇间的淡漠,周身散发着的寒冰灵气,都教人不敢接近。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无所谓爱与恨,只有应该和不应该。

也因此,他毫不犹豫的杀死了被人挟持孩儿,受人威逼的前代异朽君,东方彧卿之父,令东方彧卿恨他入骨,一心要让他“犯错”。

白子画绝情至此,那他绝的是什么情呢?他绝的不仅是儿女私情,他绝的更是需要体察的质朴人情,凡尘俗世的世情。

人非圣贤,有饥寒,有人欲,有最最基本的人之常情。

他是仙,不饥不寒,不思饮食,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些凡人皆有的日常生**验,他不曾有过。

啜一小口桃花羹,陪花千骨吃饭,已是念及师徒情谊的恩赐,白子画从来没有想过普通人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他从来也没有低下身段,去倾听和感受那些普通人的诉求,他坚守内心善恶、对错、好坏的标准,以为自己之所想便是人之所想。

他弃绝人欲,没有感受过人之常情,没有切身体会,何来推己及人,体察人情?

所以,他常常是以义、善之名,将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别人身上,他以为,对天下苍生一视同仁,就是最大的慈悲和怜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他把自己当成了天道。

他以为,放逐花千骨、幽禁花千骨、逃避花千骨的感情就是最大的怜惜和爱护,结果是一次次的让花千骨遍体鳞伤,伤了身,也伤了心。

“你从来没有问过我想要什么?你以为你这样做我就会快乐吗?”

花千骨的反问可谓一语道破,直击白子画的内心。

白子画把自己置于守护天下苍生与守护花千骨的两难境地中,他最终为了天下苍生而亲手杀死花千骨。

倘若他的绝情是为了苍生,那么,一个绝情之人真的能守护好苍生吗?

白子画绝了自己的情,禁了自己的欲,身处高处,高处不胜寒,曲高和寡。

芸芸众生是有七情六欲的,他不食人间烟火,不问人情冷暖,与其说是在守护着苍生,不如说是在冷眼旁观。

世间轮回,沧海桑田,凡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生老病死,对他而言,只是过眼云烟。

苍生仅止于苍生,他们是世代更替的,是流变不居的,是没有面孔的,是同质的,不是真真实实的个人,而是一个概念。

不懂世间情长,何来守护世间?不管个人情意感受,何来关怀天下?

当然,白子画不仅是一个绝情之人,他也是一个恪守原则的人。

他把情与礼两相对立,在情与礼发生矛盾时,他舍情护礼,这是何等的荒谬与可笑?

史上不乏情礼之争,儒家对情与礼的关系也有过很多经典的讨论。

儒家讨论的起点是仁,仁发自人心,是一种最本真的情感,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

何为仁?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寻根溯源,要有仁,先要有欲,有欲就是有情,仁发自人心,向外散发,该如何恰当的待人,断之于义。

义的标准还是在人心,义是在和人的接触和交往中,在将心比心,在体会别人的感受中培养起来的。

在五伦之中可以通过接触来习得恰当的待人之道,也就是义。

在五伦之外,在更远更大的范围内,难以做到体会,这才有了礼的规范。

礼,归根到底,还是依照人情的标准,依照义的标准来创造的,为人处事应当发乎情,止乎礼。

可以说,情为先,礼在后,情和礼是相容互补的关系,把情和礼对立起来本身就是很荒唐的事。

再进一步说,礼生于情,舍情护礼可谓舍本逐末,敢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因而,要有情才能守护好苍生,无情何能兼济天下?

白子画的悲剧之处在于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他自己执念深重却教导别人放下执念,他自己绝情却想要守护天下有情的苍生,他自己割裂了情与礼,又置自己于情与礼的漩涡中苦苦挣扎。

他的最高追求与他的行为准则冲突得如此厉害,以至于他永远也脱不了生死劫,他难以逃脱的,终究是自己为自己设下的劫数。

所以,面对东华,尹仲可以手下留情,因为东华在面对他时,本身就因心中有愧,而被他的大善之气影响,未动手气势先弱了几分。

但若是面对白子画,他会很乐意给他一个教训。

在东华离开时,尹仲还给了他一些提点:“错的是白子画,不是你,但如今你若帮异朽君逼白子画犯错,那么你就是真正的错了。”

“异朽君的谋划,伤害的不仅仅是白子画一人,还有许多旁人也会受此牵连。”

当时东华浑身剧震,甚至吐了口血,不过他什么都没说,只是对尹仲抱拳一揖便就此离开。

他没有去问尹仲为什么知道那么多,从对方的修为,他可以看出许多事。

这个看上去仅为中年,且一身大善之气的蜀山长老,神通手段甚至比他和白子画的师父衍道真人还要强了几分。

如此高人,知道一些秘辛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