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恐怖灵异 > 摸金少帅 > 第066章 明眼梅花

摸金少帅 第066章 明眼梅花

作者:禹陵后裔 分类:恐怖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25 03:45:16

第066章 明眼梅花

我从龙陵出来,在县城坐上了去成都的长途汽车。手里把玩着那枚从龙陵里唯一带出来的镯子。

在阳光下,它里层的青玉本色比较黯淡,外层的黑色沁也不起眼,唯有那血红沁晶莹透亮,在青玉映衬下显出一种古怪的色泽来。可能是因为心理原因,我越看它越觉得有种相当毛骨悚然的感觉。

“没有找到龙陵帛书,真是太可惜了!”事情到了这地步,我已经完全没有了头绪。

“现在龙陵还毁了,再找帛书就难上加难。”

“看来唯一能寄希望的只有这一枚镯子了。”

我到了成都之后,坐上了开往河南的长途客车。半途上又转了辆往河南辉县开的破烂中巴车,车子颠得我脸色煞白,靠在车窗上半死不活的可。

我正把玉镯翻来覆去的看,不知道它的价值,于是把目光投向窗外,莽莽群山八百里太行已经出现在眼前了。

姒玮琪现在人在北京,到龙骨堂的时候,我已是灰头土脸,一脸沧桑。今天店里只有姒玮琪一个人,我详细跟她说了在龙陵里遇到的情况,说起帛书被毁之事,姒玮琪倒是没有责备,反倒安慰于我,叫我不必自责,此事或许还有转机。

而这转机,自然是我手中的镯子。

“琪姐,这究竟是什么镯子?”我好奇道。

“这镯子的玉不是常见的玉料,要是我没有看错,这应该是尸玉,而这镯子到底什么来历,我也说不上来。”

“连你都不知道,那这线索该如何查起?”我不免有些紧张起来,毕竟赌约到最后还是要以实际论真章。

“我不知道,不代表没有人知道。”姒玮琪不慌不忙地说道,“说道鉴定文物,我们毕竟不是正宗,虽然我们开着这古董铺子,说起来还是挂羊头卖狗肉,真正鉴定文物的宗师,还要数明眼梅花。”

“明眼梅花?”

所谓明眼梅花,其实是一个非常古老得到鉴宝组织,为玄门药家,白门许家,黄门黄家,青门沈家,红门刘家这五脉家族的合称。其中,许家掌金石玉器、药家掌瓷器、黄家掌明器、沈家掌木器、刘家掌书画。明眼梅花由两部分组成,“明”和“眼”都是行话,“梅花”则是五脉合体呈现出的图形。

“明”有两重意思,表面意思可以理解为辨别,鉴明。第二层意思是“明器”,即冥器,指的是古墓中的陪葬品。

明器一般有三种来源,村里老乡自己在地里翻出来的,古玩家自己的,倒斗的自己下墓淘来的。“五脉”之中,黄门黄家就很精通明器鉴别。“眼”在行业内也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掌眼,其二是打眼。“掌眼”可以通俗理解为行家替别人分辨东西的真伪。做古董这一行的,风险极大,一不留神很容易花真金买赝品。这种时候就需要懂行的给掌掌眼,免得被无良商家欺骗。

“打眼”指的是没看准买了假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通常后边都会跟着砸浆这个词儿,“砸浆”在行业内指的是压价。赝品肯定不值钱,没有哪个人愿意花重金买假货。各行有各行的规矩,买了假货不能毁生意,只能砸浆了。

“梅花

”指的是图案。五脉共有五家,正好能组成一个梅花图形。五脉虽然司职不同,精通的也不同,说到底还是同出一门的。五脉世代传承,在古董一行专门帮别人鉴宝,说话很有分量,是绝对的业界权威。

眼看着天已黑下来,我估摸着不会有什么客人来了,决定早点打烊,去月盛斋吃点东西,好歹犒劳一下自己。我把店里稍微归拢了一下,刚要落锁走人,忽然听到姒玮琪从身后走来。

“琪姐,你回来了?”

“晚上跟我走一趟。”

“去哪?”

“到了你就知道了。”

人的气质就像是古董的包浆,说不清道不明,姒玮琪气度内敛,滴水不漏,整个人给人一种无懈可击的神秘感。

此时天色已经黑透,不过周围的路灯十分亮堂。我环顾四周,发现车子停的地方是一处幽深小路。小路两侧都是茂盛的白杨树,四周没有特别高大的建筑。在小路的尽头是一座围墙很高的大院,门口没有标牌,但有两名荷枪实弹的卫兵在站岗,浅绿色的大门紧闭着。

我正瞎琢磨着,大门悄无声息地向两侧打开,车子低速驶进院子。

车子又开了两三分钟,终于停了下来。一个秘书模样的男子早迎候在外面,姒玮琪和他见面之后一句话都没有说。我们跟随着他走进一栋高大的浅灰色苏式建筑,里面的走廊宽阔而阴森,头顶是绿罩灯,脚下的地毯很厚,厚到扔一个摔炮上去都不会发出声音。

很快我们来到一间会议室前。

我进屋后,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位身穿中山装的老人,他见到姒玮琪来了,便从沙发上站起身,迎面走过来,一名军人在身后寸步不离地跟着。

“姒小姐,好久不见。”老人的语气很亲切。

“刘老,别来无恙。”

老人笑眯眯地打量了我一番:“很年轻嘛!”

他看到我有些拘束,拍拍我的肩膀:“别紧张,我认识你,听过你的大名。”

“您这么大的领导怎么会知道我这么一个市井小民?”我不免有些好奇。

“什么领导不领导的,我一把年纪了,你叫我一声刘大爷也中。”

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檀木的茶盘,茶盘上搁着五个莲瓣儿白瓷小茶碗。

刘老拿起一个竹制茶夹子,把五个茶碗摆成一个十字形状,一碗在当中,其他四个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然后,抬头望着我。

我不明就里地瞪着眼睛,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这套手法我知道,显然是个茶阵,我以前听人说在旧社会,像是漕帮、红帮之类的会党道门,会用这一套玩意儿作为联络暗号。

我皱起眉头,“刘老,您这是给我出题?”

“哈哈哈,你别介意,我没有别的意思,你不妨猜猜看?”

“我有个师傅,是古玩界的行家里手,曾经对我说过,茶阵是洪、漕帮等秘密社团用来联络的,这些社团里多是青皮混混,文化水平不高,所以这茶阵没有多么深的讲究,多是用谐音、比喻之类的手法,配些粗俚口诀。阵型要么对应阴阳五行,要么对应天象星

宿,都有一定之规。”

“你接着说。”

“我看这个茶碗的摆法,显然是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来排列成一个十字的形状。五向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想到这里,我卡壳了,“不过,这再往下可就难想了,我也不知道您到底想说什么。”

“你说的很对,其实,阴阳五行涵盖的意义非常广,对应五向、五味、五音等等,同时也对应着玄白赤黄青五种颜色。”刘老接着我的话说下去。

听他这么一解释,我只能点点头。这位老头子讲话很有艺术,从头到尾都掌控着局面,而且问的问题都带着预设立场,这在藏古界有句行话,叫“话耙子”,意指舌头上带着三钩六齿,三两句话就能把人的底细全耙出来。

“你在看看这几个茶碗。”他若有所思地看着我,看得我直发毛。

我又扫了一眼那五个攒成一堆的茶碗儿,道:“五瓣梅花阵?”

这个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梅花五瓣为一聚,他这是在暗指“明眼梅花”。

“您是......”我看了他一眼,又看看旁边坐着的姒玮琪,恍然大悟,“您姓刘,您应是明眼梅花中红字门刘家的掌门人吧!”

“哈哈哈,不错,我就是红门刘邦得。”说完,他用手慢慢摩挲茶盘,“有人做旧,就有人掌眼。有人被打了眼,自然就有人帮着砸浆。这五个茶碗,分别代表五条鉴宝的源流。这五脉传承久远,掌的是整个古董行当的眼,定的是鉴宝圈的心。只要过了他们的手,真伪就算定了,全天下走到哪里都认。所以五脉凑在一起,又叫做‘明眼梅花’。玩古董的人去鉴宝,听到这四个字,都服气。”

我自己好歹也做了好几年买卖,可对所谓“五脉”略知一二,这帮人在民国之前混得风生水起,历朝历代都是御用的鉴宝师,但是到了当代,这“五脉”倒是销踪匿迹,很多人已经闻所未闻。

“那么你听过中华鉴古研究学会么?”

“这个听过。”我点点头,“玩古董的,多少都听过这个学会的名字,这学会不是国家机构,但确实是地地道道的国字号,背后都是国家层面的势力在扶持着,我这层次,还接触不到。”

“这个学会,就是五脉传人整合而成,不混到一定层次是不知道的。它代表了一种身份,一种地位。你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没人会告诉你。”

“这五脉一不欺行霸市,二不倒买倒卖,靠的是一手识真断假的本事,一直替整个圈子扛鼎掌眼,从未含糊。这是技术,是受国家保护的。虽然文各浩劫中五脉受的冲击不少,但气脉仍在,乘时而起,成立了中华鉴古研究学会。你看改革开放以后古董业这么兴旺,就有明眼梅花在背后的功劳。你可知道,靠的是什么?”

“真。”

我只说了一个字。权威的鉴定机构,都有这么一条原则:绝不做伪。试想一下,一个鉴定机构靠的就是公正中立的信誉,如果自己也造假,那岂不是等于给自己当裁判了么?再者说,鉴定古董的人,必然对造假手法熟稔于心,如果他们起了伪赝之心,那危害将是无穷无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