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恐怖灵异 > 摸金少帅 > 第042章 龙井茶

摸金少帅 第042章 龙井茶

作者:禹陵后裔 分类:恐怖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25 03:45:16

第042章 龙井茶

“耶……太好了……”凌玲兴奋的拍着手不停地跳着。

就这样院子的第一个房客诞生了。

凌玲也没有隐瞒我,她现在已经相信了我的确不知道景区的价格,于是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原来杭州本就租房困难,在景区更是难上加难,就算普通的民房也要两三千一个月。

而且想要到景区租房的人就是那些追求生活品质的人,这一类人都不缺钱,按院子的环境来看就算我收取一万一个月,也会供不应求。

因为很多人为了在景区养生,甚至在景区的酒店长期包房住宿,院子的环境可不是那些酒店可以比拟的。

凌玲高兴的离开,她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搬进院子了,于是去搬自己的行李去了。

凌玲离去后邋遢老道也转身进了内院,临走时拍了拍我的肩膀。

“接下来这一位,你自己拿主意吧……她没有恶意……”

老道话中有话,让我摸不着头脑,正当其疑惑之际,一名白女子款款走来。

女子穿着白色长裙,腰间系着一根青色丝带,我见到女子的那一刻心中泛起滔天巨浪。

因为她身上和当初的嫱儿一样,穿着古装。

此女,不是人!

我死死的盯着女子,此女玲珑秀美,气韵非常,看上去有些柔弱,却带着一股倔强。

女子走到院子前,望着我不语,四目相对就这样静静地望着彼此。

那是一双极为明亮的眼睛,但却带着一些忧郁,只需看上一眼就让人忍不住心疼。

“你是……”

我轻声开口,女子的出现让我感觉不到半分危险的气息。

“公子,帮帮我!”女子望着我突然跪下。

我急忙上前,伸出手欲将女子扶起,却发现女子的手异常冰冷,炎炎夏日她的手冰冷刺骨。

“你……你……”我迅速退后望着女子,刚才那一刻,几乎感觉自己的灵魂都要被冻结。

“公子,莫惊,奴婢并无恶意……”

女子依旧跪在地上不肯起身。

“你是?”我疑惑的望着女子。

“钱塘苏小小是也……”女子双眼望着我,轻声道。

“苏……苏……苏小小!”我瞪大眼睛望着女子。

传闻苏小小死后芳魂不散,常常出没于西泠桥畔的花丛间,难道传说竟然是真的?

苏小小是六朝时期的人,距今已经一千多年了。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

苏小小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但不幸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钱塘西泠桥畔的姨母家。她虽身为歌伎,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苏小小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见钟情,结成良缘。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阮郁别后毫无音讯。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

苏小小同情书生鲍仁的贫困遭遇,慷慨解囊,资助他上京赴试。后苏小小受人陷

害入狱,身染重病,临终前,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应试登第的鲍仁后来遵照苏小小"埋骨西泠"的遗愿,就出资在西泠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

苏小小的故事,最早出现于《玉台新咏》,而《乐府广题》也有相关记载。相传其人为南齐名妓,貌美艳丽,且聪慧多才。历史上一些地方史志和传奇、戏曲将苏小小进一步演绎成个性丰满的形象。

就在这个时候,两个熟悉的身影从大门外走了进来。来人正是金蕾和阮丽娜。

“你俩怎么来了?”我好奇地打量着她们。

“租客都到了,我们怎么能不来呢?”

我这才明白,冶和平哪有这么好心会把这偌大的庄园拱手送给我,他送我这个庄园,一是想靠这些物质财富腐化堕落我,好把我绑在他的战车上,为他驱使,二来就是把这里作为一个秘密基地,关于鉴美者这桩案子,估计就得在这里破了。

“呵呵,就知道冶和平那老小子不会这么便宜我。”我并不觉得多么意外,“他要是没有憋着什么屁,那反倒是不正常了。”

金蕾白了我一眼,在她面前说冶和平的坏话是什么后果,我不说也清楚,但是她却忍住了,估计是冶和平三令五申,不许她对我怎么样。所以,无论我说什么,她都不敢乱来。

“事情真是越来越精彩了,先是王昭君复活了,现在又多了一个苏小小,哦不,还有你这个花......”我意识到金蕾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前世就是花木兰,所以话说道一半又给咽了回去,免得横生枝节。

“我什么?”金蕾问道。

“没什么,花姑娘行了吧。”

“混账!”

“哎,算了姐姐,教授说过,千万不能跟他结怨,一切行动都要听他的指挥,不要意气用事啊!”

“可是!”金蕾气不过,狠狠地躲了一下脚。

“小不忍则乱大谋!”阮丽娜劝道。

“你看看,还是你妹妹理智。”我冲着阮丽娜眨了一下眼睛。

“哼,你别得意的太早。”金蕾白了我一眼,“咱们走着瞧。”

“拭目以待。”

我冷哼一声,说道:“两位美女,来都来了,咱们进来说话吧。”

我们刚进去坐下,阮丽娜就拿出一个包放在茶几上,打开一看,是一套精美的紫砂壶茶具,以及两个越窑青瓷的茶叶罐子。

“这是......”我一脸疑惑。

“喝茶!”阮丽娜将茶壶一一放好,熟练地泡好三杯茶,递到我面前。

我疑惑地接过茶杯,问道:“不会真的是来喝茶的吧?”

“先品尝一下,这可是地道的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中华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早在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 。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西湖龙井茶与西湖一样,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

西湖龙井 “龙井”一词,既是茶名,又是茶树种名,还是村名、井名和寺名,可谓“五龙合一”。龙井茶产地分布在杭州西湖西南龙井村四周的秀山峻峰,故名“西湖龙井茶”。 西湖山区的“龙井茶”,有“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三个品类。“狮峰龙井”产于龙井村、狮子峰、翁家山一带,香气高锐而持久,滋味鲜醇,色泽略黄,素称“糙米色”。“梅坞龙井”产于云栖、梅家坞一带,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西湖龙井”叶质肥嫩,味不及前两种。三个品类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 高级“龙井茶”宜用85c左右的开水进行冲泡,冲泡后芽叶一旗一枪,簇立杯中交错相映,芽叶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

“呵呵,我要是没猜错,你们两位今天来,应该是跟龙井有关。”我呷了一口,果然清香怡人。

“好茶!”

金蕾和阮丽娜对视一眼,似乎是对我能够猜到这层含义很是惊讶,然后说道:“果然聪明!”

“过奖了,冶教授说话总是喜欢拐弯抹角,有啥事情直说吧!”

“你看看这个。”说完,金蕾又递过来一只平板,“这是绝密资料,数我们不能把原件给你,你可以看,但不能拿。”

“放心,我对你们的这些资料不感兴趣。”

说完,我接过平板,点开一看,一份资料映入眼帘:

四川省成都市,商业街xx号建筑工地。

成都商业街大型“船棺”墓葬群的发现与发掘,可能将四川的文明历史推至商周时期。

“……墓穴整体西南向、53米长—44米宽;现场发掘船棺、独木棺等17具,推测整个墓坑总量应超过30具以上。所有葬具均用贵重的楠木整木刳凿而成。有4具大型船棺,其中最大的一具长达18.8米,直径1.4米。整个墓葬规模宏大,下为墓坑,上有地面建筑,结构极为讲究,在并列陈放众多船棺、独木棺葬具下铺垫横木的丧葬方式,在国内现;葬具数量之多、体量之大堪称全国之最……”——四川省文物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