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科学家闯汉末 > 第六百零九章 工商税费改革(中)

第六百零九章 工商税费改革(中)

“人头税这个东西,我们迟早要把他废了!”马强手指轻点桌面说道“人头税不但会制造野民,还会降低生育率,这对我们战后的人口恢复大为不利。

但就和杨老你说的一样,工商税不上去,人头税、农业税我们也降不下来。

说说你和子仲讨论的结果吧。”

杨万里将册子递给糜竺,糜竺转递给了马强,马强一边打开看一边听杨万里在介绍方案。

“原来的各种税赋,经过梳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财产税,也就是购置一些财产的时候出现的税赋,如牲畜税、算车船钱、山泽税等等,

一类是货物销售或借贷导致的税赋,如市租、算缗钱、贳贷税等等。

最后一类便是关税。

我们计划将这三种税目下的各种税目合并为财产税、市税和关税三种。

其中财产税按照拥有车马房屋山泽的人家一次性收税或按年收税,而收税的依据便是当时过户时说需要立的契券,并且宣布只有缴纳了税赋并且得到官府契券的交易才有效合法,根据初步的设想,车马船只皆在过户时一次性收税,房屋山泽则按年收税。

而市税,是最难征收的,子仲建议强制要求所有商贾买卖时均需开具质剂,一式三份,一份自行保管,一份交于买者,一份交于官府,以此来收税。”

“质剂?详细说说。”

杨万里看向糜竺,糜竺拱手说道“这还是听了郑公的课后,卑职才有所启发。

《周礼》有言:听称责以傅别,听取予以书契,听卖买以质剂,郑公说,质是一种长券,用于人口、牛马一类大买卖;剂是一种短券,用于兵器、粮食、布匹一类小买卖,两者都是由官府设置的质人替买卖双方制发,以此来确定交易。

在下以为,让官府设置质人替买卖双方制发过于繁琐,不利于日后商贾买卖,不如由官府印制特制的书卷,交予商贾,商贾开具后,再还给官府缴纳税款。

如此一来,即有利于商贾自行记账,也有利于官府收缴市税。”

这不就是发票么。

马强眼珠转了转,后世的华夏基本上也是按照发票来收税的,虽然允许有未开票收入,但因为后来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不开票给对方,对方就没法抵扣税款,因此基本上所有的商业活动都会开票。

当然,一些根本无法抵扣税款的个人或者小规模纳税人除外,在后世的餐馆中,就时常有老板以饮料代替开票的小手段来逃税。

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情况,后世那是因为进入了信息时代,是信息比对抵扣,很难出现阴阳票,但在这个时代,阴阳票不要太简单啊。

马强便把自己的疑虑说了出来。

“如果有商贾,明明是给客商交易了十万钱,但在书卷上只记录为一万,并且给客商写的是十万,那该怎么办呢?”

“所有货物出城时,都需要凭借书卷查验,如此便可防止他们少开书卷了。”

马强听这书卷有些不顺耳,摇头说道“这书卷不太好听,改叫发票吧,这个市税也改为营业税。

至于发票和出关的比对,大量货物你出城知道,但小量的呢?这一来查验麻烦,而来例如珍宝、衣物,还有酒舍饭馆,总不能去看别人肚子里有几只**,贾先生首先就不干。

所以此法不错,但还需改改,首先要定下什么东西不收税,我的建议是,按照工商登记,那些小商小贩都免税,他们就是混口饭吃,而且很多人连字都不会写,怎么写发票呢?

因此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商贾,才需缴纳营业税。

但也要防止大商贾利用这条政策的漏洞去偷税漏税,这一点,在工商登记时要强化法人和股份概念,登记是谁的产业就是谁的产业,如果是大商贾开的分店,也要记录在案,政策统一。

这样,我们的精力就可以集中对付那些大中型的商贾,省掉我们很多麻烦。

其次,要弱化事前,强化事后,营业税以商贾自行申报为主,但各郡乃至将军府的财监局要进行选案稽查,偷税漏税的,抓到之后,严惩不贷,按照偷漏税款,最轻三倍罚没,最高抄没全族,主犯杀头,另外还要奖励举报偷漏税款的义民。”

马强叽里呱啦的在说,杨万里和糜竺已经开始提笔记了起来,他们也知道这个市税...不,营业税的征收必然困难,但再困难也得收,毕竟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是可以不收税过活的。

“营业税的税率也要有倾向性,奢侈品的税率一定要高,这都是有钱人需要的东西,税多点,价格高点,他们也买得起。

但一些必需品,例如粗布、粮食,税率要低,这些都是民生品,价格高了,百姓会活不下去的。

还有,记账的规则也要统一,就以我们红星营的借贷法为准吧,这个杨老你比我清楚,记账规则不统一,查账都查不了。”

糜竺和杨万里都习惯了马强这样要么不开口,一开口就是一套解决办法的作风,而甄俨则是眼珠越瞪越大,将军的脑袋到底啥做的,怎么商贾之事也这么精通。

哦...自己差点忘记了,面前的镇北将军,当年可是先帝的御用商人呢。

马强说了好一会儿,才端起漆碗喝了口水,想了想对杨万里说道“杨老,你看如此一来,是不是需要增加很多税务员了?我看干脆专门设立一个税监局吧,专职专班嘛,先暂时隶属于你们财监局如何?”

杨万里思索了一番说道“我大汉青州65县,冀州100县,幽州90县,即使去掉如今尚在公孙度、袁绍等贼子手里的郡县,也近两百县。

现在很多税赋之事都是联合郡县府衙、内武卫处理的,如果独立出来,要实施好这个税改方案,税监局上下大概会有近万人。”

“万人?这些都是需要能读会写的,我们找不到这么多人,不行,最多五千!”马强一开口就砍掉了一半的编制。

这倒不是马强心疼官吏工资,而是一万个文化人在这个年代,是真的不好找。

“多谢明公!”杨万里回嘴都没有就答应了下来,其实他心里的底线是四千人,马强居然还多给了一千的编制。

马强顿时脸黑了...杨老你怎么也变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