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二百五十章 沈浪的宏图和展望

第二百五十章 沈浪的宏图和展望

是夜,乾清宫灯火通明,沈浪、太子朱慈烺、坤兴公主朱媺娖三人伏在案桌上,奋笔疾书。

不过,他们用的不是毛笔,而是一种笔尖很细长的笔,握笔方式也和毛笔不一样。

书写的时候笔尖没有油墨出来,但却能够显现出一个个字,而那字却仿佛是被雕刻出来的一般。

这种笔和书写方式,别说古代人,哪怕是现代人,年轻些的见过也很少,甚至他们也不知道这般书写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这种东西在上个世纪还是比较常见的,学生们的考试试卷还是自己的老师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呢。

试卷发下来时,有时候油墨还没干,手不小心一抹就是一大片,字就看不清了。

一些八零后甚至是更早的生人,应该能够迅速的勾起这种回忆。

这其实是一种印刷方式,现在的书写不过是前期的准备工作。

三人手中拿的笔叫铁笔,而他们书写的纸叫铁笔蜡纸,这是一种表面涂了蜡的特制纸。

说是书写,其实就是刻字。

刻字的时候,先把蜡纸放在一块长若三十公分,宽若八公分的钢板上,再用铁笔在蜡纸上写字。

笔到之处,蜡纸上的蜡层就会被划掉,笔痕显现出来,就是一个个字了。

当然,画图也可以。

由于沈浪是现代人,所以习惯用类似的笔书写,速度最快,一张蜡纸已经写满了。

不过一张纸写下来,也是有些手腕酸痛,因为在钢板上刻字和在纸上写字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

这是个技术活,也是力气活儿,由于蜡纸薄,铁笔尖,钢板硬,所以用力要均衡。

力小了刻不透,字会不清晰,力大了蜡纸又破了。

因此,刻字的时候要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时间久了就会觉得累。

不过,这个工作可以用那种老式打字机代替,纯机械的,沈浪也淘来了十几台。

但是这种老古董打字,需要更高的技术含量,连沈浪这个现代人都用得很不熟练,别说这个时候的人了,所以大家还在摸索学习中。

朱媺娖放下手中的铁笔,又忍不住活动了下纤柔的手腕。

沈浪看到后,关心的道:“娖儿,你别刻了,时间不早了,先回去休息吧。”

朱媺娖嫣然一笑,道:“我不累,我这般写字还不熟练,正好趁此机会多练习练习。”

沈浪无奈摇摇头,不再多说,因为他知道这丫头虽然很乖巧,但却很努力、勤奋,那就让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

正在这时,朱慈烺也停下笔,看向沈浪,眼神中充满希冀的道:“先生,我也很累,你为何不让我去休息?”

沈浪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太子殿下,你怎能和娖儿相比,你是未来的大明帝王,你应该向你父皇,向陛下去学习。”

朱慈烺暗中腹诽,向父皇学习去追剧吗?

父皇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批阅奏章到深夜的父皇了,他已经变成了一个追剧到深夜的剧迷了。

其实,这货并非真的受不了这些劳累,只是有些小郁闷而已。

爹娘去追剧去了,妹妹和她未来的相公在这里互相关怀,留下自己这个没爹疼没娘爱,形单影只的在这里苦兮兮的。

聪慧的朱媺娖似乎看出了朱慈烺的心思,轻笑道:“皇兄,待此间事了,朝局稍显稳定,请父皇母后尽快让你与宁妃完婚如何?”

听了这话,朱慈烺没有隐藏自己的喜悦之情,笑道:“还是皇妹更知我,如此甚好。”

沈浪恍然,我擦嘞,原来是这单身狗思春了。

朱慈烺被崇祯管教甚严,到如今十五岁都未近女色,这在古代算是大龄青年了。

不过他的太子妃倒已经选定了,宁氏宁妃,只是还未正式完婚,所以两人连面都未见过。

这阵子他沈浪成了太子的老师,所以朱慈烺经常和他在一起,自然也能经常看到妹妹朱媺娖。

沈浪和朱媺娖在一起的情形,他是看在眼里,羡在心里,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有些心痒痒了。

自己这先生,不但学识超群,而且哄女孩子开心,也是一流啊。

所以,朱慈烺也学到了不少技巧,唯一缺的就是妹子。

刚才又听到先生关心皇妹,再次忽视了自己这个大活人,心中抑郁之情无以言表才主动求安慰,结果……哎……继续码字。

沈浪喊来一个小太监,让他将自己这张刻好的蜡纸送到刊印局去。

这是新成立的一个局,专门负责下一个环节。

因为刻好蜡纸后,下一项工作便是油印。

刊印局有几十台沈浪淘来的手推油印机,操作起来不难,所以已经有几十个熟练的工匠。

将刻好的蜡纸装上油印机,在底下放上纸张,上好油墨后,转动蜡纸。

油墨通过蜡纸进入纸上,之前刻在蜡纸上的字就会在纸面上显现出来,等纸上的油墨晾干了,就可以使用了,这就是油印技术。

这种印刷术虽然放在沈浪那个时代已经过时了,但是相比于大明正在用的刻板印刷术,还是要先进不少。

当然,并非沈浪没办法弄到更好的印刷设备,反而是淘这些过时的东西还要麻烦一些。

之所以带来这种老古董,是沈浪有着自己的考量,也是和崇祯商讨后决定的。

沈浪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把现代那些最先进的东西都搬到大明来,因为那样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而且,不管是他沈浪,还是崇祯,都没有那么大财力让大明通过买的方式变成一个工业强国。

所以,大明想要真正强大,还得靠大明自身的底蕴,而沈浪的作用就是推动,用后世的知识和技术革新来推动。

你印刷技术落后,好,我带来先进一些的印刷技术和设备。

而你能够从这些技术和设备中吸收和学习到一些真正的技术,甚至是模仿制作出来,然后大规模的应用下去。

不然的话,我直接买来一台最先进的轮转印刷机,一个小时可以印出几万张报纸的那种,又有什么意义?

你连电都没有,也没有相关的技术人才,操作不会,坏了不知道怎么去修,更不可能从这种精密的机械中学习到什么技术。

然后经过几十年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别人通过最基础的技术积累,一步步的实现技术创新,发明了那些先进机械。

而你还在原地踏步,没有自己的技术人才,被人超越那是必然的。

再加上没有人才积累,你会发现你除了买买买,什么都没办法自己搞定。

一旦被人卡脖子,别人不卖给你,那你只能两眼一抹黑。

身为新时代的人,沈浪深知被人卡技术脖子的痛苦。

没有哪个工业国家是通过买来实现的,都是有着自己大量的人才、技术积累等一步步完成工业化的。

更何况是大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买不起,也买不强。

而沈浪让崇祯、朱慈烺看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飞机、坦克、战舰等等跨时代的科技。

只是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大明的巨大差距,让他们有紧迫感,大明想要强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身为大明的最高掌权者,需要他们有卓越的眼光,他们的眼光能看多远,这个帝国以后的路才能走多远。

毕竟这些东西也仅仅在两三百年后就出现了,时间看似很长,其实很短。

人类几千年都未有这般巨大的变革,却是在这几百年出现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华夏之所以挨打一百多年,就是因为在这种大变革中没有跟上脚步。

若是此刻还没有这种警醒,历史还会重演。

这就是沈浪的宏图和展望,崇祯和朱慈烺都相信,并鼎力支持,三人已然成了志同道合的三人团。

乾清宫沉重的大门被推开,一个太监带着两个衣冠华丽的身影走了进来,正是崇祯、周皇后和王承恩三人。

刚追完剧的三人顺便过来瞅一眼,看到沈浪三人依然在卖力的奋笔疾书,崇祯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

“沈卿,你说你,非得亲自动手,虽然如此书写有些难度,但内书堂应该很快可以培养一批人出来。”

“沈卿的大才是用在其他更重要的地方,何须在如此小事上操劳。”

其实,并不是沈浪自己要写,而是朱媺娖要尝试一下,所以在教会她之后,自己也动手了。

至于朱慈烺,这是一门新的写字技巧,他得练笔啊。

听到父皇如此说,朱慈烺抬起头希冀的看过来,果然又被忽视了。

什么叫沈卿的大才要用到其他地方,什么叫如此小事,哪我这堂堂太子没大才,只能做这种小事呗。哎……

知子莫若母,似是感觉到了自己儿子的些许落寞,周皇后宽慰道:“烺儿和娖儿这般刻苦,相信很快就能将沈先生的本事学来。”

“以后大明,就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朱慈烺深以为然,向崇祯和周皇后行了一礼道:“儿臣定不负父皇、母后期许。”

其实这货挺聪明的,而且学习热情很高,也愿意动脑思考,具备了一个学霸的各种品质。

一些沈浪认为他应该不懂,无法解答的问题,经常能自己找到答案。

甚至有时候问的一些问题,沈浪自己都无法立即解答,没办法,只能找个时间回去向别人请教之后再来给他解答。

所以,永远不要小看古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