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二百五十六章 不听话的,敢造反的,统统干掉

第二百五十六章 不听话的,敢造反的,统统干掉

翌日早朝奏事,倒是有些意外,居然没人对昨天京营发生那么大的事情慷慨陈词。

甚至是提都很少有人提及,仿佛这件事情对他们来说无足轻重一般。

真的无足轻重吗?显然不是,京营这般直接推倒重建,百官和勋贵损失多大的利益啊。

可以说,他们在京营的所有利益已经全部清零了,没有了,什么占役啊,虚冒啊,这些白捡的巨大利益,统统没了。

还有他们安插在京营的将官,以及亲信、亲戚等等,都成了白身,啥也不是了。

若是以往,谁敢对京营下如此狠手,他们不用唾沫星子喷死他才怪,但今天,他们整体哑巴了。

因为这些人都和吴三桂一样,也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知道趋利避害。

京营本是他们手中的一张可以制衡崇祯的牌,可现在,这张牌还没打出来,就直接被勇卫营和关宁军给强行废了。

勇卫营和关宁军代表谁,代表着崇祯啊。

崇祯对京营下如此重手,直接整个连根拔起,可见对京营现状的痛恨。

现在谁要拿京营的事情说事,这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吗?再怎么折腾,你还能让京营恢复原状不成?

如今,京营名存实亡,全城百姓民心所向皆是陛下。

他们除了有官职在身,有的人还顶着勋贵的名头,可在这偌大的京师,真要有什么不轨之心,还能翻出多大的浪来?

所以,只要稍微聪明点的人都明白,不说整个大明,至少在这京师,没人再能与陛下抗衡了,文武百官勋贵联合起来都不行。

陛下变了,变得更喜欢用暴力了,而不是跟你讲道理了,这就难搞了哦。

眼下,最重要的不是以鸡蛋碰石头的与陛下抗衡,而是求存,然后再积蓄实力。

可他们太异想天开了,他们想求存,崇祯乐意吗?好不容易促成了现在的局面,不乘胜追击,还等何时?

不用沈浪提醒,崇祯的大刀再次举了起来,这次的重心却是对准了勋贵集团。

之所以先动京营,然后再动勋贵,是因为京营的利益只是这些权臣手中的一部分,损失了他们虽然肉疼,但是并不会发疯。

可若是先动那些在京营有很大影响力的勋贵,一旦他们狗急跳墙,很可能会怂恿京营发生大规模的动乱,那就有些危险了。

现在,刚刚好,拔掉了京营,也相当于拔掉了他们的爪牙,他们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凭他们家里养的那些家丁和护院,难道还能直接与勇卫营和关宁军抗衡不成?

这些人,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世袭,早已经忘记了他们先辈的功勋和遗志,俨然成了祸害大明的蛀虫。

他们碌碌无为,不但无法为大明建功立业,还将手伸向各个地方,肆意的掏空着大明的一切,任由大明变得越发虚弱而漠不关心。

哪怕大明亡了,他们也不会有丝毫心痛,跪迎新主而已。

正史中,也确实如此,偌大的京师,勋贵那么多,除少数几个尽节外,绝大多数迅速的遗忘了大明,选择了变节,没有一点骨气。

已经对正史烂熟于心的崇祯,岂能对这些人抱有任何幻想?

在他的命令下,锦衣卫和关宁军再次行动起来,冲进了一个个勋贵恢宏的府宅中,逮人,抄家。

若遇反抗,直接屠戮,不会有丝毫手软。

至于他们的罪名,还用罗列吗?不要太多,京营占役、虚冒,打压异己、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等等,一箩筐都装不完。

“好,好,抓得好啊。”

“这些人在京师作威作福,无恶不作,早该抓了。”

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可见对勋贵集团的痛恨,这些人占着那么多资源,能臣没见到,纨绔倒是一大把。

平日作恶多端,欺压百姓,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今天却是可以放声欢呼了。

崇祯没有留手,也没有看在这些人先祖的面子上,直接一网打尽。

因为他想得很明白,可以说大明是因为沈浪的到来,在沈浪的鼎力帮助下,才从亡国的边缘慢慢的站起来,获得了新生。

既然大明都获得了新生,那么这些已经被时代淘汰的勋贵还留着干什么?

太祖起兵时,手底下也没有勋贵。

我崇祯定要中兴大明,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陪我崇祯建功立业、重开天地者,再造勋贵。

当然,他也没有将这些人全部斩尽杀绝,多多少少还是留了一点点情面,除了几个被处死的之外,其余大多是贬为庶民并流放。

被处死的,首当其冲的就是成国公朱纯臣,崇祯早已对他是恨之入骨。

先不说他的累累罪行,光是正史中,在大明灭亡的前一刻,他崇祯带着人冲到这厮守卫的朝阳门,这厮却是视而不见,成为他崇祯的掘墓人之一。

同是姓朱,而且成国公府深受皇恩几百年,最终如此对他崇祯,这和叛国又有何异?

不杀此贼,难泄他崇祯心头之恨。

朱纯臣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居然是因为正史中,而现在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一件事情丢了脑袋。

当然,有相同遭遇的人不止他一个,崇祯连国丈都没有放过,不过他还是事先和周皇后商量了一下,不处死,但是家财要全部没收,送回老家安享晚年吧。

而这次,周皇后没有多作劝说,反而直接赞同。

她之所以能够对老父亲痛下恨心,最根本原因还是身为一个母亲的身份。

自己父亲何种品性,周皇后深知,也给予了足够的包容,但有一点她无法容忍。

正史中,父亲为了活命,居然将他的外孙,自己的儿子朱慈烺交给了入主中原的满清。

甚至按照多尔衮的指示,直接指认这是假太子,最终导致儿子被杀。

可以说,这是周皇后最大的逆鳞,哪怕是亲生父亲也不能原谅。

虽然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但已经成了她心中的一根刺,所以她不会原谅。

何况自己丈夫并未要父亲性命,只是夺了他惜之如命的家财。

可笑的是,正史中,父亲为了保住家财,甚至眼睁睁的看着母亲、哥哥和嫂嫂被杀,都死不交出,天下间居然有这样的父亲。

所以,周皇后已经对其父已经完全死心,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送回老家,眼不见为尽,此生的父女情分也到此为止了,顶多他百年之后送他最后一程。

在将京师的勋贵清洗了一遍之后,崇祯这才收刀入鞘,暂时不准备在京师搞什么大动作了。

可以说,这段时间闹出的动静很大,但战果也非常的明显,庞大的文官集团遭受重创,京师的勋贵集团更是几近覆灭。

不过,此事并不意味着就此结束,肯定会产生各种后续影响。

毕竟,勋贵集团不只是京师有,除了京师,南都及各省份,都有世袭的勋贵,只是没有京师那么多罢了,文官同样如此。

当这些人得知京师的文官和勋贵遭受如此重创之后,必然会起一些心里变化,甚至是做出什么违逆之举,都不稀奇。

这一点,沈浪和崇祯并非没有想到。

但是,那又如何?

大明有很多问题,很大的问题,以沈浪的话来说,大明需要一场变革,一场席卷整个大明的变革。

将一些旧的利益集团给击碎,建立新的秩序。

毕竟,他崇祯已经接受过新思想的洗礼,不能再因循守旧了,他与那些守旧势力已经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眼光和立场。

他们不再是他崇祯的助力,而是他崇祯带领大明前进的绊脚石。

对于绊脚石,只有一脚踢开,大明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走正确的道路,不然就会遭受重重阻碍,寸步难行。

因为那些守旧派只希望保持现状,不接受改变,他们会人为的设置各种障碍,甚至是破坏,从张居正的改革就可以看出一二了。

而沈浪为大明勾画的改革,比张居正的更彻底,引起反对的声音和阻力只会更大。

与其和那些守旧势力慢慢的斗智斗勇,浪费精力和时间,还不如直接掀桌子,把那些反对的声音一掌拍下去,一了百了。

如果那些人不认命,不妥协,甚至是发起动乱,那也绝不妥协,绝不姑息,不过一场战争而已。

他崇祯登基以来就一直是在各种动乱中渡过,大明害怕一场战争吗?

他崇祯现在手里有近五千万两现银,还有那么多价值连城的产业,都是这半年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的。

而且相对合法,所以他人还没资格说什么,百姓更是拍手称快。

除了钱,他崇祯还有勇卫营,之前勇卫营总兵力不足一万就可击溃建虏十万大军,如今勇卫营扩军万人,还可以继续增军。

只要他崇祯舍得下本,这些新增的兵力在沈浪等人的训练下,必然也会成为精锐之军。

而且全部是按照之前的标准,都是火枪兵,需要的训练时间也不用太久。

待他崇祯有十万勇卫营,所有反贼的脑袋,他崇祯要一个个拧下来。

所以,这就是他崇祯的底气,动就动了,不再怕你造反。

此刻的心境,连崇祯自己都能够感受到与沈浪出现之前有很大不同,豪气干云。

不再瞻前顾后,不再怕这怕那,也不用再看一帮文官勋贵的脸色,痛痛快快做自己。

不听话的,敢造反的,统统干掉,这才像一个真正的帝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