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二百六十四章 拥立新主,分庭抗礼

第二百六十四章 拥立新主,分庭抗礼

四月中旬,李天龙率领三千勇卫营,杨坤率领近六千关宁军一起回京,带回大量牲畜及战马,还有几万俘获的人口。

崇祯亲自到德胜门外十里迎接,以示恩宠,李天龙、杨坤和一干将士激动不已。

回京论功行赏之后,杨坤和众关宁军休整几日,便出京回往山海关,而吴三桂前些时日已经回去了。

五月初,周遇吉率八千勇卫营出京南下,其中五千是新招募的新兵,受命去支援孙传庭。

自一月以来,孙传庭大军与李自成大军已经交战三个月有余,胜多败少。

因为孙传庭准备的时间更多,也更充分,崇祯能够给他的各种支援也很可观。

而沈浪仔细的研究过正史中孙传庭与李自成之间的大战,通过崇祯去传达,针对性的让孙传庭尽量的规避一些可能犯的错误。

另外,沈浪又让锦衣卫着重去花些精力去查一下唐县、襄城、郏县、宝丰等几个地方,因为这些城池是正史中那场大战非常关键的几个城方。

虽然现在由于他沈浪的到来,很多事件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有些东西肯定还是不会变的。

果然,锦衣卫经过仔细侦察后得知,闯军在地方上任职的文武官员依然屯聚在宝丰,很多闯军的家属还是在唐县,没有转移走。

针对这些重要的情报,孙传庭迅速的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首先突袭宝丰,将那里投敌的官员斩杀一空。

随即,又迅速的派出一支奇兵迂回至不太引人注意的唐县,俘获了万余闯军的家属,以这些家属为质,对闯军进行劝降,从内部对闯军进行分化。

消息传来,闯军果然是军心动荡,军中甚至有谣言传出,有人为了自己被掳的家眷安全,相信了明军的鬼话,并已经暗中投靠了明军。

而且年初崇祯的诏令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负担减轻很多的百姓已经不太愿意跟着李自成造反了,想过安生日子。

毕竟,朝廷的勇卫营可是连鞑子的十万大军都打败了,鞑子那么凶恶都挡不住勇卫营,若勇卫营腾出手来联合孙传庭的大军一起对付闯王,恐怕好多人都要送命。

在此情景下,别说新加入的流民大幅减少,就是已经加入闯军的流民,也陆续出现私自逃离的情况,即便李自成下狠手杀了一批都无法止住这股风气。

而随着勇卫营大军已经南下的消息传来,私自逃离的人就更多了。

李自成知道,最根本原因还是自己这阵子在与孙传庭的作战中以败仗居多。

若是连孙传庭都无法击败,等到名声如雷贯耳的勇卫营抵达,对军心的影响只会更大。

当然,若是能够打一场大胜仗,甚至是击败勇卫营,那么闯王的威名又会瞬间暴涨。

要是沈浪知道李自成的想法,恐怕只能说,你真是想多了。

我们准备那么充分,进行那么多精心的安排和算计,若还是被你打得大败,除非孙传庭和周遇吉的脑袋同时出问题了。

所以,沈浪没有太过担心与闯军的战斗,闯军看似数量庞大,但战斗力强些的也就几万老营。

正史中,闯军刚灭亡大明,正是气势和实力如日中天的时候,就被满清直接浇了一盆冷水,然后就一溃千里,仅一年就分崩离析。

可见闯军不管是在战斗力还是战略眼光上,都不及满清,何况此时闯军的实力远不及正史中灭亡大明后的闯军。

正因如此,沈浪没有将勇卫营主力全部派遣出来,本人更是没有亲至。

此刻,他更多的注意力反而是放在了南方,因为前段时日清除京师勋贵集团的影响已经显现了出来。

有消息传来,南都的勋贵集团已经暗中达成了一些交易,开始搞起了小动作。

他们没有公开反叛,但是却开始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和影响力,给远在北方的朝廷使绊子。

由于战乱等原因,北方的粮食等很多物资都需要通过富裕而相对稳定的南方运输过来,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运输途径就是京杭大运河。

此刻,京杭大运河的运力明显被大副削弱,因为有人人为的卡了京杭大运河的脖子,设置各种障碍。

面对这种情景,崇祯立即传旨下令凤阳总兵黄德功、总兵刘良佐,山东总兵刘泽清,让他们确保运往北方的漕运物资畅通,若是有人故意扰乱漕运,以叛逆之罪诛之。

对崇祯最忠诚的黄德功迅速应令,而刘良佐和刘泽清却是行动迟缓,刘泽清甚至还纵兵抢掠。

即便如此,黄德功的行动很是迅速,很快就打通了漕运,并处死了一批人。

之所以这般顺利,是因为南都的那些勋贵没想到崇祯会这般果决,直接发兵强行清除障碍,若有人阻挠,立即以叛逆罪诛杀。

面对带着皇命的黄德功大军,不发兵讨之,一般人根本无法阻挡,可若是发兵,那无疑是直接反叛了,不少人还没有做好这个准备,所以很是踌躇。

但有些人却坐不住了,因为他们清楚,依他们在暗中的一些勾当,罪行比之京师那些被处理的勋贵有过之而无不及。

既然崇祯不念旧情,连京师那帮与他们老朱家关系最紧密的勋贵都处理了,怎会对他们这些南都的勋贵留情?

“不知咱们这陛下是如何作想?打了一场胜仗就忘记自己是谁了?”

“李自成、张献忠百万流寇还未清剿,就迫不及待的自断双臂,居然在京师大肆清算百官和勋贵,弄得人心惶惶。”

“咱们这陛下的性子诸位又不是不知,刚愎自用,若我们就这般退缩,他只会认为我等软弱,然后更加得寸进尺。”

“说不定就直接让黄德功进入应天府,然后将我等抄家灭族啊。”

魏国公徐弘基显然对崇祯已经很不满了。

他自然不满,魏国公府在南都权势滔天,俨然是土皇帝般的存在,过得自由自在。

本以为这种日子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却没想到自己那位陛下不知受何人所惑,或是得了什么癔症,居然丧心病狂的在京师向全城的勋员举起屠刀。

这让他徐弘基如何心安,没人愿意失去拥有的一切,更没人愿意坐以待毙。

所以,既然你崇祯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了。

可以说,南都这些勋贵愿意联合起来与朝廷对抗,魏国公府出力甚多。

此刻看到崇祯派军威慑,一些人吓破了胆,徐弘基自然要站出来稳定军心。

安远侯柳祚昌连忙问道:“国公爷可有良策?”

徐弘基目光一凝,吐出八个字:“拥立新主,分庭抗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